第一章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1
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定位 1
二、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应是哲学层次的发现 7
三、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本义 19
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哲学层次的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层次区分 29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方法论原则 44
第二章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从“巴黎手稿”到“人类学笔记” 49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哲学论证 49
二、由哲学转向科学:《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所有制社会形态理论 53
三、《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社会形态理论:交换社会形态的“三形态论”和所有制社会形态的东西方双线发展论 56
四、《〈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概括及其意义 61
五、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研究对社会形态理论的综合 70
第三章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如何理解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 74
一、研究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的方法论 74
二、给查苏利奇的信和信稿: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的凝聚点 76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新贡献 85
第四章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续)——兼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的否定论 91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体是否俄国社会 91
二、俄国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是否具有典型意义 92
三、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否成熟 95
四、马克思是否具备创立东方社会道路理论的基本条件 101
五、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否系统 103
六、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否为后来的革命实践所证实 106
七、现实社会主义是否与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无关 109
八、马克思设想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119
第五章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再续)——回应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化学提问 122
一、马克思前期东方社会理论与后期东方社会理论是否存在单线论与双线论的对立 122
二、关于“历史发展是单线论还是双线论”的四个附论 126
三、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和衡量历史进步的尺度 133
四、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的意义 136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140
一、马克思、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140
二、邓小平理论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46
三、“三个代表”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贡献 148
四、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贡献 154
参考文献 163
后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