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 第1种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中平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70829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一、学术价值高,是常销书。《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共8种,26册,主要在五六十年代由科学出版社、三联书店和中华书局出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代表性作品,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必备工具书。这套近代经济史资料在所有近代史资料中最为系统,完整,份量也最大。其编者都是当时的权威学者、教授和资深编辑,其学术水准可见一斑。二、绝版多年,有潜在的需求。《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在国内外经济学界、经济史学界,以及历史学界均有极大的影响,引用率较高。近年来历史学界经济史学界要求重版此丛书的呼声极高。当年这套丛刊散出在科学出版社、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上海人民、社科文献等出版社(版本情况详如下表),研究者集齐这套资料实属不易(特别是由于有些书的断版,例如工业史料、农业史料、对外贸易史料、外债史统计资料都没有重版过)。所以这套书的购买力市场是比较突出的。

编辑说明 1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1

(一)中英贸易的总情况 1

表1中英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1760—1833年度) 3

表2英国在中国对欧美各国海上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一)输入中国(1764—1832年度) 4

表3英国在中国对欧美各国海上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二)自中国输出(1764—1833年度) 5

表4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价值及其指数(1760—1833年度) 6

表5各类英商在中英贸易上所占的比重(一)输入中国(1760—1833年度) 7

表6各类英商在中英贸易上所占的比重(二)自中国输出(1760—1833年度) 8

(二)中英贸易上的主要商品 9

表7英商输入中国货物的来源地(1775—1833年度) 11

表8英商输入中国的三项主要商品的价值及其发展趋势(1775—1833年度) 11

表9英商输入中国主要商品(毛织品、金属品、棉花)占英商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775—1833年度) 12

表10广州进口棉花数量(1800—1833年度) 12

表11英伦本土对华棉纺织品贸易的趋势(1817—1833年度) 13

表12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1760—1833年度) 14

表13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至英伦本土茶叶量的发展趋势(1760—1833年度) 15

表14自广州运出三项主要出口货的商船国别(1800—1833年度) 16

(三)鸦片与中英贸易 17

表15东印度公司输华商货的盈亏(1775—1799年度) 20

表16东印度公司在输出中国货物上所获得的盈利及其利润率(1775—1814年度) 20

表17中国在对各类英商贸易上的出(十)入(一)超(1780—1833年度) 21

表18东印度公司采购中国货物的支付手段(1760—1833年度) 22

表19鸦片进口量的估计(1795—1838年度) 22

表20中国消费鸦片量值的估计(1816—1837年度) 23

表21英属印度政府的鸦片收入(1773—1839年度) 24

表22鸦片专资收入在孟加拉省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1809—1827年度) 25

表23鸦片收入在印度财政总收入上所占的比重(1834—1842年度) 26

(四)白银与银价问题 27

表24广州白银进口统计(1800—1833年度) 31

表25广州白银出口统计(1800—1833年度) 32

表26广州白银流出入统计(1800—1833年度) 33

表27中印之间白银的流向(1814—1826,1830—1843年度) 34

表28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白银与鸦片的对流(1834—1843年度) 35

表29广州对欧美海上贸易中的鸦片与白银(1817—1833年度) 36

表30白银外流下的中国银钱比价(1798—1850年) 37

表31北直隶宁津县乡镇的零售物价和银钱比价指数(1800—1850年) 38

二 商埠、租界、租借地 39

表1商埠 41

表2租界 49

表3租借地 54

三 对外贸易 57

(一)协定关税的税率水准 57

表1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水准 59

表2 1858年中英重修进口税则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水准 59

表3三次修改税则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水准 60

表4各类货物进口税率水准(1926—1936年) 60

表5进出口贸易的税率水准(1873—1936年) 61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62

表6进出口贸易净值(1871—1936年) 64

表7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的比重(1871—1947年) 65

表8出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的比重(1871—1947年) 66

表9中国对各国贸易的出(十)入(一)超(1871—1936年) 66

表10中国各地区在进口贸易价值上所占的比重(1871—1947年) 67

表11中国各地区在出口贸易价值上所占的比重(1871—1947年) 68

表12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出(十)入(一)超(1871—1936年) 68

表13五大港在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1871—1947年) 69

(三)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70

表14各年进口货物分类统计(1873—1947年) 72

表15各年出口货物分类统计(1873—1947年) 72

表16各年十二项主要进口货物统计(1871—1947年) 74

表17各年十二项主要出口货物统计(1871—1947年) 74

表18各年十二项主要进口货物所占进口总值的比重(1871—1947年) 76

表19各年十二项主要出口货物所占出口总值的比重(1871—1947年) 76

(四)几种进出口商品 77

表20钨、锑、锡的生产和输出(1933—1936年) 79

表21中国铁矿石的出口及钢铁进口(1933—1936年) 79

表22东北煤的生产及输出(1921—1931年) 80

表23东北生铁的生产及输出(1926—1931年) 80

表24东北大豆的生产与输出(1923—1931年) 80

表25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棉花、棉纱与棉布(1873—1947年) 81

表26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输出统计(1873—1947年) 82

表27中、日生丝出口量的比较(1880—1946年) 82

表28中国生丝出口指数与美国华丝市价指数(1927—1936年) 82

(五)国际收支 83

表29中国的国际收入(1903—1936) 86

表30中国的国际支出(1903—1936年) 88

表31 1937—1946年中国国际收支 89

四 工业 90

(一)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情况 90

表1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及其初步发展时期历年设立的厂矿及其资本(一)按经营方式分类(1872—1911年) 93

表2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及其初步发展时期历年设立的厂矿及其资本(二)按工业部门分类(1872—1911年) 94

表3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和初步发展时期的中国煤矿工业(1876—1910年) 96

表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的中国纺纱工业(1890—1910年) 98

表5国民党统治区十二种工业的生产量(一)实数(1933,1938—1946年) 100

国民党统治区十二种工业的生产量(二)指数(1933,1938—1946年) 101

表6煤铁的机械生产与土法生产的变动(一)实数(1912—1937年) 102

煤铁的机械生产与土法生产的变动(二)百分(1912—1937年) 104

表7中国工业的部门结构(1933,1942,1946年) 105

表8上海等十二个城市的工业(1933,1947年) 106

表9上海、青岛、武汉、天津、无锡、南通六大城市华商纱厂纱锭统计(1890—1936年) 107

表10中国工厂工人集中情况表(一)地区别(1933,1942年) 110

表11中国工厂工人集中情况表(二)产业别(1933,1942年) 111

表12中国煤矿工人集中情况表(1933年) 112

(二)中国工业中的外国资本 113

表13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简表(1840—1894年) 116

表14中国煤矿生产中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一)机械及土法开采(1912—1937年) 123

表15中国煤矿生产中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二)机械开采(1912—1937年) 124

表16中国煤矿生产中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一)按生产规模划分(1913,1916,1919,1927,1936年) 125

表17中国煤矿生产中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二)按国别划分(1913,1919,1926,1936,1942年) 126

表18中国生铁生产中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1900—1937年) 127

表19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铁矿生产的垄断势力(1912—1937年) 129

表20棉纱、棉布、火柴、卷烟、水泥、电力六种工业生产中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一)实数(1922—1936年) 130

棉纱、棉布、火柴、卷烟、水泥、电力六种工业生产中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二)百分比(1922—1936年) 131

表21帝国主义在中国煤矿中的投资(1906,1913,1919,1926,1936年) 132

表22中外纱厂纱锭、线锭、布机比较(一)实数(1897—1947年) 134

中外纱厂纱锭、线锭、布机比较(二)百分比(1897—1947年) 136

表23帝国主义在中国棉纺业里的投资(1890—1932年) 137

表24帝国主义兼并中国纱厂情况表(1897—1936年) 138

表25全国主要金属矿历年产量及净出口量的比较(1912—1937年) 139

表26全国压年钢铁产量及入口量的比较(1896—1937年) 141

表27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煤铁资源的掠夺(1938—1945年) 143

表28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中国纱厂的掠夺(1936—1938年) 144

表29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下东北十一种工业的产量及其指数(1933,1937,1941,1943,1944年) 146

表30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下华北十五种工业的生产量(一)实数(1936—1944年) 142

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下华北十五种工业的生产量(二)指数(1936—1944年) 150

表31开滦、上电、怡和压年账面盈利(1893—1940年) 151

(三)中国工业中的官僚资本 153

表32中国煤矿生产中官僚资本的垄断势力——机械开采(1912—1927年) 154

表33中兴煤矿压年帐面盈亏表(1914,1918—1934年) 155

表34中兴煤矿公司剩余价值比较表(1914,1932年) 156

表35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所经营的重工业(一)产量(1938—1946年) 157

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所经营的重工业(二)占国民党统治的比例(1938—1946年) 158

表36国民党中纺公司各厂纱锭、布机数在国民党统治区纱锭、布机总数中所占的比重(1947年) 159

表37国民党中纺公司各厂纱锭、布机设备数额及运转数额(1946年) 159

(四)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的民族工业 160

表38上海华商纱厂、丝厂、卷烟厂、面粉厂家数及设备统计(1881—1936年) 162

表39荣宗敬的企业发展统计(一)纱厂(1916—1936年) 164

表40荣宗敬的企业发展统计(二)面粉厂(1901—1927年) 165

表4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纱厂的盈利情况(1914—1922年) 165

表42民族资本经营下保晋煤矿历年帐面盈亏(1912—1930年) 166

表43保晋中兴开滦运费税捐负担比较(1915—1922年) 167

表44中日纱厂成本比较(1935年) 167

表45中外纱厂帐面盈利比较(1905—1937年) 168

表46英美烟草公司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历年帐面盈利比较(1919—1937年) 169

表47华商纱厂中的利润率和剥削率(1932年) 170

五 铁路 171

(一)铁路的兴建 171

表1铁路的与建情况(一)干线(1876—1948年) 172

表2铁路的兴建情况(二)各路支线 178

表3铁路的兴建情况(三)历年里程(1876—1948年) 180

(二)帝国主义对中国铁路的控制 181

表4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表(一)已成各路(1876—1938年) 184

表5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表(二)未成各路(1896—1937年) 187

表6帝国主义对中国铁路的控制(1894—1948年) 190

表7帝国主义在中国铁路中的投资(1887—1946年) 190

表8各时期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路债中所占的比重(1898—1937年) 191

(三)铁路的营业情况 192

表9各种铁路车辆历年增加情况(1907—1947年) 194

表10铁路机车挽力、客车座位与货车载重的能力(1912—1935年) 196

表11主要干线货车利用状况(1920—1935年) 197

表12铁路的运输成本(1917—1936年) 198

表13中、美、日铁路各项营业用款所占用款总额的百分数(1927—1929年平均) 199

表14铁路的利润率(1917—1936年) 200

表15铁路营业进款总数中政府运输欠款的比重(1918—1936年) 201

表16政府欠账占铁路账面盈余中的比重(一)京绥路上暂垫政府款(1928—1935年) 202

表17政府欠账占铁路账面盈余中的比重(二)京奉路上军运欠帐部分(1922—1931年) 202

表18压年应还路侵占营业进款净数的比重(一)沪杭甬路(1912—1935年) 203

表19历年应还路侵占营业进款净数的比重(二)沪宁路(1912—1935年) 204

表20历年应还路债占营业进款净数的比重(三)津浦路(1912—1935年) 205

(四)铁路的运载内容 206

表21历年铁路客货运输量(1907—1949年) 207

表22历年铁路客货运输收入(1907—1935年) 290

表23铁路客运中军运的比重(一)京汉铁路(1919—1925年) 210

表24铁路客运中军运的比重(二)京奉铁路(1920—1931年) 210

表25铁路载运货种数量(1916—1947年) 211

表26铁路载运货种延吨量(1916—1947年) 212

表27各类货运的比重(1932—1935年) 213

表28胶济路上工农业产品的流向(1928—1935年) 214

表29铁路运量中工、矿、农、林、畜牧产品历年货量指数(1916—1946年) 216

表30铁路货运中工、矿、农、林、畜牧产品历年延吨量指数(1916—1946年) 217

六 轮船航运业 218

(一)轮船航运业的发展 218

表1各通商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双数吨位对比(1872—1930年) 221

表2中国轮船公司设立情况表(1872—1926年) 223

表3中国所有轮船统计(1882—1921年) 227

表4中国轮船吨级分类统计(1910—1924年) 228

表5中国轮船吨级分类统计(1928—1948年) 229

表6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轮船损失统计(1937—1945年) 229

表7民生轮船公司股权分配统计(一)实数(1926—1949年) 230

表8民生输船公司股权分配统计(二)百分比(1926—1949年) 232

表9国民党最后统治阶段官僚资本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情况(1935—1948年) 233

表10中国所有轮船船龄按吨级分类统计(1936年) 233

表11日、英在华就航船舶船龄情况(1935年) 234

表12川江轮船、帆船只数与吨位的比较(1891—1932年) 235

表13南宁梧州航线轮船、帆船只数与吨位的比较(1922—1931年) 236

(二)外国在华航运势力 237

表14主要外输公司设立情况表(1860—1940年) 239

表15各通商口岸往来外洋与往来国内的外籍航运势力(1868—1947年) 244

表16各通商口岸往来外洋的外籍航运势力(1877—1947年) 246

表17各通商口岸往来国内的外籍航运势力(1877—1947年) 247

表18太古、怡和、日清、招商局四大公司长江航线所配轮船吨位(1903—1936年) 248

表19太古、怡和、日清、招商局四大公司长江航线的载货量(1927—1936年) 250

表20招商局和日清的发展情况(1907—1936年) 252

表21日清输船公司历年账面利润率(1907—1939年) 254

表22怡和洋行关系企业 255

表23太古洋行关系企业 258

七 农业 259

(一)农村的阶级构成 259

表1各地农村阶级构成(抗日战争前) 261

表2佃农户数占农业总户数百分比(1936年) 262

表3各类佃农占佃农全体户数百分比(抗日战争前) 263

表4雇农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百分比(1933年) 263

表5江苏大地主各类职业户数百分比(1930年) 264

表6广东新会各类农户的消长(1919—1929年) 264

表7各地农村阶级构成的变动(1928—1933年) 265

表8广东南雄农村的阶级分化(1939—1942年) 266

(二)土地占有情况 267

表9农村土地的阶级分配(抗日战争前) 270

表10农村各阶级所有土地的对比(抗日战争前) 272

表11农村无地户占总户数百分比(抗日战争前) 273

表12各阶级占有田地的质的差异(抗日战争前) 274

表13官公田私有化的趋向(抗日战争前) 275

表14昆山、南通和宿县自耕农没落的倾向(1905—1924年) 276

表15二十二省农民无地化的趋势(1912—1947年) 276

表16四川新旧地主所有土地的对比(1935年) 277

表17广西灌阳地主官僚兼并农民土地情况(1939—1946年) 277

表18土改前各地农村土地占有情况 278

(三)土地使用情况 280

表19农村各阶级使用土地面积百分比(1928—1933年) 282

表20农村各阶级平均每户耕地面积比较(1928—1933年) 283

表21各地农场大小的分配(1934年) 285

表22近代中国农场缩小的趋势(1890—1933年) 286

表23各地农场面积的下降(1923—1933年) 286

(四)地租形态、租佃制度与超经济强制 287

表24各省实物地租及货币地租的比重(1934年) 289

表25江苏省商品经济发达区和落后区的地租形态(1934年) 290

表26广东番禺稻作村和纯商品作物村的地租形态(1933—1934年) 290

表27各省各种力役地租占调查处数的百分比(1934年) 291

表28各大区通行押租县数及所占百分比(1933年) 292

表29各省每亩租田押租额对正租额的百分 292

表30各省预租每亩租额及通行情况示例 293

表31各省租佃与高利贷的关系示例 294

表32各省额外地租示例 295

表33超经济强制示例 300

(五)地租的剥削 301

表34各省各等田地实物地租租价占产值的百分比(1934年) 303

表35抗战前各省定额实物地租租额及其所占产量的百分比 304

表36土地改革前各省实物地租租额及其所占产量的百分比 306

表37各省各等水旱田地货币地租租额对地价的百分比(1930年) 307

表38抗战前的各省劳役地租示例 308

表39土改前江苏省嘉定等四县劳役地租 308

表40各省实物地租及货币地租剥削程度比较(1934年) 309

表41中国地租与西欧各国地租购买年的比较 310

表42各省佃农收支不敷示例 311

表43各省地租侵占佃农必要劳动示例 312

(六)租佃情况的变动 313

表44各省实物地租及货币地租比重的变动(1924—1934年) 315

表45劳役地租缩减示例——江苏省宝山县脚色田占租田百分比(1923—1933年) 316

表46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货币地租向实物地租的逆转(1941年) 317

表47抗战前各省货币地租租额增加示例 318

表48 1904—1924年江苏南通、安徽宿县实物地租增加百分比 318

表49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实物租租额增加表 319

表50抗战期间四川一县廿七家佃农租额增加表 320

表51江苏昆山、南通二县有押租田逐年增加表(1905—1924年) 320

表52抗战前各省租田增加押租示例 321

表53抗战以后国民党统治区租田加押示例 322

表54抗战以后国民党统治区地主利用货币贬值剥夺佃农押金示例 322

表55江苏实山县预租田的增加(1923—1932年) 323

表56各省永佃制的没落示例(1929—1934年) 323

表57各省各类租佃期限比重的变动(1924—1934年) 324

(七)农村经济商品化与商业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325

表58近代中国农产贸易的增长趋势(1914—1929年) 327

表59各地农家经济商品化程度(1921—1925年) 328

表60黑龙江流域农村各阶层对市场的依赖程度(1922—1923年) 329

表61商业资本对农民的榨取形式示例 330

表62各地农产价格中农民所得价格的比率 335

表63各地乡镇农产品价格季节差(1936年) 336

表64江西南城县农民所得物价与所付物价的变动(1907—1932年) 337

表65江苏武进农民所得物价与所付物价的变动(1910—1932年) 338

表66四川温江等四县农民所得物价与所付物价的变动(1937—1944年) 339

(八)农村高利贷 340

表67各地农村各类农户中负债户百分率(1934—193年) 342

表68各地农村借款和借粮债户百分率(1933年) 342

表69各地负债农户阶层分配(抗战前后) 343

表70广西苍梧农村各阶层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的比重(1934年) 343

表71河北定县农村负债情况的变动(1929—1931年) 344

表72各类农户借款用途百分比(1934—1935年) 344

表73各地农村借款来源百分比(1934年) 345

表74农村高利贷主的变动(1938—1946年) 346

表75各地农村的借贷期限与借贷方式(1934年) 347

表76各地农村一般借贷的利率(1933—1934年) 348

表77各地农村借贷利率增长情况(1909—1934年) 349

表78农村借贷利率及借贷期限的变动(1938—1946年) 349

表79高利贷的剥削形式示例 350

(九)封建半封建生产关系桎梏下的农业生产 354

表80抗战前各省的耕地面积(1929—1933年) 356

表81近代中国耕地面积指数(1893—1933年) 357

表铅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各地耕地面积下降趋势(1933—1934年) 358

表83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比的变动(1904—1933年) 359

表84主要农产物总产量的变动(1931—1947年) 360

表85主要农产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动(1931—1947年) 361

附录:清代乾、嘉、道、咸、同、光六朝人口统计(1786—1898年)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