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1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
一、实证分析方法 5
二、经济理性主义的假定 6
三、均衡分析方法 7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7
五、总量分析 8
六、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8
七、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8
八、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 8
第三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9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 9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鼎盛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11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 16
【本章小结】 25
【复习思考题】 26
【推荐阅读】 26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27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27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27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8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 29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31
一、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31
二、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34
三、生产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36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37
第四节 国民收入恒等式 41
一、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41
二、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42
三、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43
第五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44
【本章小结】 48
【复习思考题】 48
【推荐阅读】 49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E-NI模型 51
第一节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 51
一、最简单的经济体——两部门经济 51
二、两部门经济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 52
三、从非均衡向均衡的调节——非意愿存货投资的变动 53
四、三部门与四部门经济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 54
五、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收入决定的关系 55
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55
一、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 55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55
三、凯恩斯的储蓄函数 58
四、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59
五、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60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63
一、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的决定 63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乘数 65
第四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66
一、税收为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决定 67
二、税收为比例税时国民收入的决定 68
三、政府财政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69
第五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72
一、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72
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 73
【本章小结】 79
【复习思考题】 80
【推荐阅读】 80
第四章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 82
第一节 投资及其决定 82
一、投资、销售和利率 82
二、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与投资量的决定 82
三、托宾的q理论 84
第二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85
一、IS LM模型的结构 85
二、IS曲线及其推导 85
三、IS曲线的斜率 87
四、IS曲线的移动 88
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88
一、货币的需求 88
二、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 90
三、LM曲线 91
第四节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95
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95
二、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调整 96
三、IS-LM模型的运用 97
第五节 IS-LM模型的溯源与地位 104
一、IS-LM模型的形成 104
二、IS-LM模型的发展 104
三、IS-LM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104
【本章小结】 111
【复习思考题】 111
【推荐阅读】 112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113
第一节 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 113
一、财政政策工具 113
二、财政政策在IS-LM模型中的反映 118
三、挤出效应 119
四、财政政策与LM曲线的两种极端情况 120
五、自动稳定器 121
第二节 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 122
一、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 122
二、货币政策工具 127
三、货币政策在IS-LM模型中的反映 129
四、货币政策、IS曲线的两种极端情况与LM曲线区域划分 130
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32
六、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 132
第三节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混合运用 134
一、财政与货币政策混合运用的各种组合 134
二、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的不同选择 135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 135
【本章小结】 138
【复习思考题】 139
【推荐阅读】 139
第六章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 140
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 140
一、总需求的内涵及其构成 140
二、总需求函数与AD曲线的推导 141
三、AD曲线的斜率及其经济含义 145
四、AD曲线的变动 147
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 149
一、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49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 154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156
四、常规总供给曲线 158
五、总供给模型的现实意义 159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变动 162
一、国民经济的均衡与物价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 162
二、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163
三、宏观经济短期均衡的波动 164
四、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 165
【本章小结】 169
【复习思考题】 170
【推荐阅读】 170
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 172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源泉 172
第二节 增长理论的起源 174
一、重商主义的经济增长思想 174
二、重农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 174
三、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 176
第三节 古典增长理论和“增长的极限” 177
一、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发展前景的“静止状态”思想 177
二、经济增长的生物物理极限 179
第四节 哈罗德—多玛模型 180
第五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183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 184
二、经济增长的测定和解释框架 187
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 189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含义 189
二、内生增长理论中的AK模型 191
【本章小结】 194
【复习思考题】 195
【推荐阅读】 195
第八章 经济周期理论 196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196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196
二、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 197
第二节 关于经济周期的各种理论解释 197
一、“二战”前经济周期理论 198
二、“二战”后经济周期理论 200
第三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201
一、加速原理 202
二、投资与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202
三、乘数—加速数模型 203
四、乘数—加速数模型的政策含义 204
第四节 总供给冲击与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204
一、不完全信息经济周期理论 205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06
第五节 经济周期在中国的表现 208
一、中国经济周期的轨迹及总体特征 208
二、中国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指标分析 210
三、经济周期波动计算方法 210
四、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方法构建景气指数 211
【本章小结】 214
【复习思考题】 215
【推荐阅读】 215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16
第一节 通货膨胀 216
一、通货膨胀的概述 216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219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223
四、中国的通货膨胀分析 226
第二节 通货紧缩 228
一、通货紧缩的概述 229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230
三、通货紧缩的影响 232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233
五、中国的通货紧缩 234
【本章小结】 237
【复习思考题】 237
【推荐阅读】 238
第十章 失业和就业理论 239
第一节 失业的概述 239
一、失业概念与统计 239
二、失业的类型 241
三、奥肯定律 241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242
一、供给—需求模型分析 242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黏性理论 243
三、发展经济学派的二元结构失业理论 244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245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 245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245
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46
四、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46
第四节 就业理论 246
一、西方就业理论演进 246
二、西方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249
【本章小结】 252
【复习思考题】 252
【推荐阅读】 253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IS-LM-BP模型 254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一般性问题 254
一、国际贸易简介 255
二、外汇与国际收支 261
三、汇率、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决定 262
四、汇率制度 264
第二节 IS-LM-BP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265
一、净出口、净资本流出与BP曲线 265
二、IS-LM-BP模型 268
三、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269
四、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271
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汇总简表 274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中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体系 275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275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 277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79
【本章小结】 281
【复习思考题】 281
【推荐阅读】 282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评析 283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思维模式与发展趋势 283
一、宏观经济学思维模式的演进 283
二、宏观经济学发展趋势分析 286
三、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与结论 286
四、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特点 287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取得的共识和争议 291
一、宏观经济学的四个最重要结论 292
二、宏观经济学四个重要的未解决问题 293
第三节 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化评析 295
一、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演变 296
二、从凯恩斯倒退到斯密 302
第四节 中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架与创新发展 307
一、研究对象与分析角度的确立 308
二、非均衡概念的引入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分析 308
三、制度分析的引入 309
四、预期与博弈分析的引入 310
五、构造一个新框架的尝试 310
六、宏观经济学流派 311
七、微调经济思想 311
八、开放视角中的宏观经济分析 311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构建 312
一、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简单述评 313
二、放松现有宏观经济理论的暗含前提的必要性和有待研究的新问题 313
三、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新革命 316
【本章小结】 316
【复习思考题】 317
【推荐阅读】 317
主要参考文献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