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学体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301005717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美学的现代形态 1

第一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3

一 美学学科的名称 3

二 美学研究的对象 5

三 美学研究的方法 7

第二节 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10

一 建设一个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10

二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原则 15

三 现代美学体系的理论构架 27

本章参考书目 33

第二章 审美形态 35

第一节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 37

第二节 作为文化大风格的审美形态 41

一 双希文化的审美嬗变 41

二 华夏文化的审美复调 56

第三节 审美形态分析 65

一 优美 65

二 崇高 68

三 悲剧 72

四 滑稽和喜剧 74

五 荒诞 76

六 中和 79

本章参考书目 82

第三章 审美意象 83

第一节 审美艺术学的内涵 85

一 审美艺术学的核心课题 85

二 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回顾 86

三 西方艺术研究的回顾 90

第二节 艺术和艺术品 99

一 对“艺术”一词的考察 92

二 器具与艺术品 102

第三节 意象和意境 107

一 对“意象”一词的说明 107

二 意象产生和存在于审美意向活动之中 109

三 艺术操作与意象生成 112

四 对审美意象的分类考察 115

五 “意境”的哲理性意蕴 129

第四节 从意象构成关系看西方现代派艺术 135

本章参考书目 153

第四章 审美感兴 155

第一节 对“感兴”一词的语义学考察 157

第二节 审美感兴过程的描述 161

一 审美感兴的三个阶段 161

二 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 162

三 审美知觉 163

四 通感 170

五 审美想象 174

六 审美领悟 180

七 审美情感 183

八 审美回味和审美心境 186

第三节 审美感兴的定性分析 188

一 审美感兴的无功利性 189

二 审美感兴的直觉性 195

三 审美感兴的创造性 202

四 审美感兴的超越性 212

五 审美感兴的愉悦性 214

第四节 审美感兴的若干类型 221

一 美感与丑感 221

二 崇高感与荒诞感 224

三 悲剧感与喜剧感 229

本章参考书目 233

第五章 审美文化 235

第一节 审美社会学的内涵 237

一 审美社会学的历史回顾 237

二 审美社会学的对象和范围 240

第二节 审美文化的构成与特性 243

一 审美文化的构成 243

二 审美文化的特性 249

三 审美趣味 264

第三节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 269

一 通俗艺术与严肃艺术 270

二 艺术的传统与反传统 279

三 现代科技与审美活动 284

本章参考书目 294

第六章 审美教育 297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内涵 299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基本理论 304

一 个体审美发展的定性分析 304

二 个体审美发展在当代的迫切性 315

三 审美教育的形态特征 316

四 审美教育的实施原则 320

五 审美教育的综合指标 326

本章参考书目 331

第七章 审美设计 333

第一节 审美设计学的内涵 335

一 什么是审美设计学 335

二 审美设计思想发展的历程 339

第二节 审美设计学的出发点 350

一 审美设计学的基本理论 350

二 审美设计的基本原则 353

三 功能美 360

本章参考书目 363

第八章 审美发生 365

第一节 审美发生学的内涵 367

一 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对象 367

二 审美发生学的历史回顾 369

三 审美发生学的研究途径 375

第二节 审美主体的前形态 378

一 动物性本能对主体的影响 378

二 生产劳动对主体的影响 382

三 原始思维对主体的影响 388

四 主体原始形象符号操作能力的初步发展 390

第三节 审美客体的前形态——原始形象符号 395

一 什么是原始形象符号 395

二 原始形象符号的最初类型 400

三 原始形象符号的功能 408

第四节 审美发生的条件和契机 411

一 原始形象符号活动包含着潜在的审美因素 412

二 原始思维的解体与审美主体的形成 413

三 原始形象符号向审美符号的转化 415

本章参考书目 425

第九章 审美体验 427

第一节 对西方审美哲学的反思 429

第二节 审美就是自由的体验 444

一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 444

二 审美感兴与审美体验的同一 449

三 审美体验与审美意象的同一 452

四 “我”与世界的沟通 454

本章参考书目 460

全书主要参考书目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