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
一 问题的提出 2
二研究的意义 7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8
一 国外研究现状 8
二 国内研究现状 14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23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24
一 研究方法 24
二 可能的创新点 25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7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治理的内涵阐释 27
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其公共属性 27
二 协同治理的内涵及其特点 33
三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治理体系的含义 37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治理体系的理论来源 39
一 协同学 39
二善治理论 41
三 系统论 45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治理体系的分析框架 46
一 主体—过程分析框架的提出 46
二 主体—过程分析框架的内容 5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6
第三章 协同治理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57
第一节 协同治理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要求 57
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共生性要求多元主体的协同 57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要求治理过程的协同 58
第二节 协同治理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 59
一 政府主导模式的失效 59
二 市场主导模式的失灵 62
三 社会主导模式的滞后 6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67
第四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68
第一节 主体协同存在的问题 68
一 政府协同问题 68
二 市场协同问题 80
三 社会协同问题 86
四 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协同行动的问题 98
第二节 过程协同存在的问题 106
一 “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理念 106
二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碎片化 11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29
第五章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体系 130
第一节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协同体系 130
一 政府协同 130
二 市场协同 133
三 社会协同 137
四 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协同 140
第二节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协同体系 145
一 价值理念协同 145
二 议程设置协同 148
三 目标规划协同 150
四 方案决策协同 152
五执行过程协同 153
六 绩效评估协同 15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57
第六章 个案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反思与展望 159
第一节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及其治理效果 160
第二节 反思: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缺乏协同治理体系 163
一 治理主体间的不协同 163
二 治理过程的不协同 177
第三节 展望:必须构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协同治理体系 190
一 实现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主体协同 191
二 强化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过程协同 194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97
结语 198
附录1 201
附录2 203
附录3 205
参考文献 207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