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1
(一)本研究的缘起 1
(二)研究的意义与旨趣 5
二 关于社会再生产研究的问题域设定、研究进路与研究概览 12
(一)关于社会再生产研究的问题域设定 12
(二)社会再生产问题的研究进路 14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览 26
三 研究的焦点问题、总体策略与方法 32
(一)本书的研究焦点 32
(二)总体研究策略与方法 35
(三)关于本书的其他说明 36
上篇 意识形态:从阶级关系到主体关系 47
第一章 从生产到意识的物化过程与资本主义再生产 47
第一节 物化的社会结构与物化意识 48
一 物化:从生产过程到意识结构 48
二 物化意识与总体性图景的消隐 57
第二节 社会—历史的总体性与“辩证的总体观” 61
一 社会—历史的总体性 61
二 “辩证的总体观”与社会再生产研究的方法论构架 64
第三节 阶级意识与历史主体的生成 72
一 作为“总体的主体”的阶级 73
二 社会再生产视野中的阶级意识 82
三 历史主体生成的曲折性与必然性 88
第二章 作为总体生活方式的福特主义及其霸权问题 96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变化 97
一 葛兰西对福特制的全面考察 97
二 作为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的福特主义 99
第二节 再生产视域下的霸权概念及其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拓展 102
一 葛兰西霸权概念的出场语境 103
二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及其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拓展 104
第三节 阵地战与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对文化霸权的争夺 113
一 霸权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 114
二 知识分子问题 116
第三章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 121
第一节 “一种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 122
一 “意识形态是永恒的” 122
二 作为历史基本结构的“意识形态” 124
三 “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 126
第二节 劳动力再生产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127
一 劳动力的再生产问题 128
二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131
第三节 阿尔都塞的困境:主体何以可能? 135
一 意识形态:封闭的永恒结构抑或矛盾与冲突之战场? 136
二 从阶级分析走向抽象主体 139
中篇 日常生活: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 149
第四章 “晚期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与文化逻辑 149
第一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旨趣 149
一 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 150
二 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旨趣 152
第二节 作为社会再生产中介的家庭与文化工业 154
一 关于权威与家庭的研究 155
二 文化工业批判 161
三 文化:动态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定位 166
第三节 需求被控的消费时代与单向度的人 169
一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消费:虚假意识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169
二 沦为工具的理性与主体的衰弱 175
三 否定的力量与新实践的可能性 178
第五章 “消费被控的官僚社会”与日常生活批判 184
第一节 资产阶级社会的日常生活转型与日常生活批判转向 185
一 日常生活的时代转型 185
二 日常生活的理论化 188
三 日常生活的概念界定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研究的前后转变 192
第二节 “消费被控的官僚社会”批判 196
一 从日常生活异化到消费异化 197
二 消费控制的策略:欲望的制造、引导与符号化 201
第三节 “工人阶级是革命的吗?” 208
一 日常生活批判视域中的历史主体 208
二 “消费控的官僚社会”中的主体塑型 209
三 基于社会关系再生产视域下的工人阶级革命问题再考察 214
第六章 从“消费被控”到被迫的“符号消费” 221
第一节 从“消费被控”到消费被符号操控 222
一 物的体系与消费社会批判的新起点 222
二 “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 225
第二节 “被迫消费”或消费意识形态批判 229
一 制造“主体性”幻觉的魔术师:广告 230
二 消费的“政治”功能及其“温柔的强迫性”实质 235
第三节 从社会关系再生产到差异的再生产 241
一 “物”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地位与角色的重新定位 242
二 人的差异化再生产 245
三 走向物—符号的差异再生产 247
下篇 空间: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生产 259
第七章 空间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 259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空间视域 259
一 作为资本运动客观前提的空间 260
二 基于社会关系视角的空间分析 262
三 资本矛盾运动中的空间问题 264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的空间性:再生产研究的空间拓展 267
一 意识形态的空间性 268
二 日常生活的空间性 269
第三节 空间研究何以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研究视域 274
一 传统社会理论的空间“近视”与“远视” 274
二 空间的社会过程本质与资本主义研究 277
第八章 资本主义幸存与空间生产 281
第一节 再生产理论的拓展:从日常生活到空间 282
一 资本主义危机本质新思路:关系再生产 282
二 空间与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 283
第二节 再生产视域中的空间生产 285
一 空间的辩证法:从几何—物质性空间到社会—生产性空间 285
二 空间的社会性:作为社会产物的空间及其与生产的关系 287
三 “空间生产的历史方式”:社会历史的空间界划 28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空间及其矛盾 291
一 空间与资本主义再生产 292
二 资本主义空间的矛盾及其后果 296
三 走向社会主义空间 300
第九章 资本积累的时空机制与再生产研究的方法论新架构 304
第一节 资本积累的时空机制及其内在矛盾 304
一 空间与资本积累机制的研究拓展 305
二 空间视域对于资本积累研究机制的推进 308
三 资本积累时空机制的内在矛盾 317
第二节 过程辩证法与社会再生产研究的方法论模型 321
一 哈维对辩证法的重构:关系—过程辩证法 322
二 社会生活是多环节的且相互内化于过程之中 327
第三节 空间研究与对“可能世界”的探寻 333
一 空间研究与历史变革主体之思 334
二 “战斗的特殊主义” 336
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研究的推进 340
一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思想简论 341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及其层次 345
三 探索未来的可能性:走向一种“社会主义共同文化” 359
参考文献 369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