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综述 1
1.1 路基 1
1.2 桥梁 2
1.3 隧道 3
第2章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与预测标准 4
2.1 线下工程满足无砟轨道铺设的沉降控制指标 4
2.1.1 路基 4
2.1.2 桥梁墩台 4
2.1.3 过渡段 5
2.1.4 梁体徐变 5
2.1.5 隧道基础 5
2.2 线下工程沉降成果满足无砟轨道铺设的技术条件 5
2.2.1 路基(过渡段) 6
2.2.2 桥涵(含过渡段) 7
2.2.3 隧道 7
2.2.4 梁体徐变 7
2.3 预测方法的选择 8
2.3.1 双曲线法 8
2.3.2 指数曲线法 9
2.4 分析与预测 9
2.4.1 实测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9
2.4.2 回归分析 9
2.4.3 工后沉降预测 10
第3章 评估工作内容与程序 12
3.1 准备阶段 12
3.1.1 机构设置与职责 12
3.1.2 技术准备 12
3.1.3 检查培训 12
3.2 沉降观测阶段 13
3.2.1 工作流程 13
3.2.2 工作内容 13
3.2.3 观测技术要求 15
3.3 评估阶段 15
3.3.1 评估单元的划分 15
3.3.2 施工单位自评与资料整理 15
3.3.3 监理单位审核 17
3.3.4 数据入库 18
3.3.5 评估单位评估 18
3.3.6 编制评估报告 20
第4章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实践与应用——哈大客运专线沉降评估 21
4.1 路基(不含过渡段) 21
4.1.1 沉降变形观测成果的质量 22
4.1.2 实测累计沉降变形总体情况 23
4.1.3 回归分析计算 27
4.1.4 预测总沉降值与设计值的比较 30
4.1.5 工后沉降 34
4.1.6 不均匀沉降 35
4.1.7 路基沉降变形完成时间 44
4.1.8 预测值后验证 44
4.1.9 小结 50
4.2 桥梁 50
4.2.1 沉降变形观测成果的质量 51
4.2.2 实测累计沉降变形总体情况 51
4.2.3 回归分析计算 54
4.2.4 预测总沉降值与设计值的比较 66
4.2.5 工后沉降 69
4.2.6 不均匀沉降 70
4.2.7 桥墩(台)变形完成时间 95
4.2.8 预测值后验证 96
4.2.9 小结 103
4.3 隧道 103
4.3.1 九里庄隧道 104
4.3.2 台山隧道 105
4.3.3 小山屯与笔架山隧道 105
4.3.4 三十里堡(明洞) 108
4.3.5 转山子隧道 108
4.3.6 鞍山隧道 109
4.3.7 小结 112
4.4 徐变 113
4.4.1 简支梁徐变 113
4.4.2 连续梁徐变 114
4.5 过渡段分析(包括涵洞) 119
4.5.1 沉降变形观测成果的质量 120
4.5.2 过渡段总体变形情况 120
4.5.3 回归分析计算 122
4.5.4 预测总沉降值与设计值的比较 124
4.5.5 工后沉降 126
4.5.6 不均匀沉降 127
4.5.7 小节 129
4.6 区段评估 130
4.7 结论与建议 130
4.7.1 主要结论 130
4.7.2 主要建议 130
第5章 预评估实践与应用——哈大客运专线满井特大桥预评估 132
5.1 概述 132
5.1.1 工程概况 132
5.1.2 沉降观测工作概况 132
5.2 研究的必要性及目的 132
5.3 研究技术方案 133
5.3.1 监测点的布置 133
5.3.2 沉降观测 133
5.3.3 沉降评估研究程序 134
5.3.4 分析方法及数学模型 134
5.4 预评估预设条件 134
5.5 实测资料的研究分析 135
5.5.1 预评估期变形概况 135
5.5.2 终评估期变形概况 135
5.5.3 两阶段变形差别分析 135
5.5.4 预评估结论分析 136
5.6 结语 139
第6章 评估实践与应用——津秦客运专线区域沉降评估 140
6.1 背景 140
6.2 区域沉降监测概况 140
6.2.1 观测方案 140
6.2.2 监测网的组成 141
6.2.3 区域沉降变形观测 141
6.2.4 高程控制精测网 145
6.3 区域沉降对线下工程结构变形的影响 146
6.3.1 沉降变形计算及处理 146
6.3.2 沉降变形结果比较 147
6.3.3 比较分析结论 153
6.4 建议与存在问题 153
6.4.1 建议 153
6.4.2 存在的问题 154
参考文献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