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银行机构概况 3
第一章 银行机构 3
第一节 商业银行 3
第二节 我国的商业银行 9
第三节 专业银行 11
第四节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13
第二章 中央银行 14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发展与类型 14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功能 16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概况 17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8
第三章 国际金融体系 21
第一节 世界银行 21
第二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4
第三节 亚洲开发银行 27
第二部分 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第一章 金融相关法律知识 35
第一节 金融法概论 35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 36
第三节 我国的商业银行法 38
第二章 财经、金融相关法规 44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 44
第二节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50
第三节 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54
第三部分 经济基础知识 61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 61
第一节 需求供给原理 61
第二节 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 63
第三节 市场理论 66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70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 70
第二节 宏观经济的目标与主要衡量指标 72
第三节 通货膨胀 75
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 78
第一节 国际收支账户及内容 78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81
第四部分 金融基础知识 87
第一章 货币理论 87
第一节 货币概述 87
第二节 货币制度 87
第三节 货币供求理论 89
第二章 金融市场 91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91
第二节 货币市场 93
第三节 资本市场 94
第三章 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 96
第一节 金融工具 96
第二节 金融机构 97
第四章 金融风险与监管 98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定义及种类 98
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信息披露制度 98
第五部分 财务基础知识 103
第一章 会计总论 103
第一节 会计基本概述 103
第二节 会计等式 104
第三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105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 106
第五节 会计循环 107
第六节 会计凭证 108
第七节 会计账簿 109
第八节 结账和对账 110
第二章 财务管理知识 112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概念及目标 112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对象、内容及原则 115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116
第三章 财务会计报告 118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18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118
第三节 利润表 119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120
第六部分 计算机科学常识 125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25
第一节 计算机概述 125
第二节 数制与编码 126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与病毒防治 128
第一节 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 128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8
第三节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130
第三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132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41
第五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150
第七部分 法律知识 163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163
第一节 法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163
第二节 法的作用 163
第三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64
第四节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165
第五节 法律体系概述 166
第六节 法律关系 167
第七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68
第二章 宪法 170
第一节 宪法概述 170
第二节 宪法的作用 171
第三节 国家性质 172
第四节 国家形式 172
第五节 选举制度 173
第六节 经济制度 174
第七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75
第八节 国家机构 176
第九节 国家象征 177
第三章 民法 179
第一节 民法总论 179
第二节 物权 183
第三节 知识产权 184
第四节 人身权 185
第五节 民事责任 186
第四章 刑法 189
第一节 刑法总论 189
第二节 犯罪和犯罪构成 190
第三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191
第四节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 192
第五节 共同犯罪 194
第六节 刑罚 195
第七节 刑法各罪 197
第五章 行政法 201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201
第二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02
第三节 行政法主体 203
第四节 行政行为 204
第五节 行政责任 206
第六节 行政法律监督 207
第七节 行政诉讼 207
第八节 行政复议 210
第九节 行政赔偿 211
第六章 经济法 214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214
第二节 税法 215
第三节 竞争法律制度 216
第四节 产品质量法 218
第五节 证券法 220
第六节 房地产法 222
第七章 劳动法 225
第一节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 225
第二节 劳动基准法和工资法律制度 226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 228
第八部分 科学与人文常识 233
第一章 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 233
第一节 科学常识 233
第二节 科学前沿问题 237
第二章 文学知识 241
第一节 中国文学常识 24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44
第三章 历史知识 247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 247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史 250
第三节 中国当代史 252
第四章 地理知识 255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 255
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 261
第九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269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269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6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270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273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73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275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279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79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280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 287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 287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289
第五章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293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93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动力 294
第三节 阶级、国家与革命 295
第四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296
第五节 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297
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300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和意义 300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 302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04
第十部分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0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30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科学体系 311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15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15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17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3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1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2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32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32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34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334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335
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33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340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44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意义 344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345
第三节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4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和意义 349
第五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350
第六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52
第七章 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 356
第一节 十七大重要举措 356
第二节 十七届四中全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359
第十一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章 公文写作 365
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类别和功能 365
第二节 公文的文体、结构、格式和稿本 366
第三节 常用公文文种及其选用 371
第四节 公文写作要求及语言运用 372
第二章 公文处理 377
第一节 公文处理及其基本任务 377
第二节 公文处理责任 377
第三节 公文办理程序和方法要点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