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论 1
1.1大教育观和大体育观的特点 1
1.1.1大教育观的特点 2
1.1.2大体育观的特点 6
1.2体育教育的普遍规律 12
1.2.1教育原理——适应与转化 13
1.2.2教育目的——发展与创造 16
1.2.3教育手段——系统与控制 18
1.3现代体育教育理论的科学基础 22
1.3.1中国传统教育理论 22
1.3.2陶行知教育理论 28
1.4教育模式的综合互补性 30
1.5体育教学过程与教学认识论的特点 35
1.5.1体育教学的特点、任务、作用 35
1.5.2体育教学是教育和教学艺术的表现过程 36
1.5.3体育教学认识论的依据 43
2体育教育整体论 52
2.1微观教育系统——个体 52
2.1.1知识、能力、人格三要素的统一 53
2.1.2知识、能力、人格与健康要素的统一 55
2.1.3知识、能力、人格、健康与环境要素的统一 60
2.2体育整体教育的主要内容 72
2.2.1体育教育对象的整体性 72
2.2.2体育教育功能的整体性 76
2.2.3体育教育目标的整体性 90
2.2.4体育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93
2.2.5体育教育过程的整体性 95
2.3知识、能力、人格的转化机制 95
2.3.1教学做合一 96
2.3.2真善美统一 98
2.3.3德才识统一 102
2.4教学五大要素的统一 105
2.4.1科学方法论的范畴结构 105
2.4.2教育科学方法论的范畴结构 109
2.4.3事实、概念、问题、方法、要求的统一 112
2.5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统一 114
2.5.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统一 115
2.5.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116
3体育教育思维论 129
3.1思维与智力 129
3.1.1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130
3.1.2思维与信息 136
3.1.3思维的分类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142
3.2思维与认知心理学 149
3.2.1感知与认知 149
3.2.2感受性的变化规律与感知水平的定量规律 154
3.2.3认知水平定量规律——组块与产生式系统 161
3.3创造性思维 163
3.3.1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之一 165
3.3.2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之二 167
3.3.3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之三 170
4体育教学辩证法 177
4.1体育教学原理 177
4.1.1适应与转化 178
4.1.2个性与社会 191
4.2适应与转化的科学原理 192
4.2.1反馈原理 194
4.2.2有序原理 202
4.2.3整体原理 204
4.3适应与转化的美学原理 207
4.3.1情感转移原理 209
4.3.2和谐奇异原理 212
4.3.3多样统一原理 216
4.4适应与转化的技术原理 218
4.4.1需要可行原理 219
4.4.2经济有效原理 220
4.4.3简单可靠原理 223
4.5适应与转化的经济原理 225
4.5.1供需制约原理 225
4.5.2价值变化原理 228
4.5.3最大效用原理 234
4.6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239
4.6.1明确意义,增强兴趣 247
4.6.2逐步深化,周期跃迁 252
4.6.3掌握结构,培养能力 258
4.7体育教学范畴 267
4.7.1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范畴 267
4.7.2体育教学过程的分析范畴 275
4.7.3体育教学过程的综合范畴 283
主要参考文献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