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A 背景 1
B 目的和受众 4
C 范围 5
D 信息与指导的来源 6
E 通用术语 8
F 结构 9
G 展望 11
第一部分:基本原则和义务 12
导言 12
1保护地定义 13
1.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 13
1.2 指导原则 16
1.3 特殊应用 16
1.4 保护地和可持续发展 19
2永久完整性 20
3管理原则及其法律应用 22
3.1 系统规划 22
3.1.1 保护地体系计划 25
3.1.2 生态系统方法 25
3.1.3 缓冲区和连通性保育 27
3.2 保育目标管理 29
3.2.1 保护地管理类型 30
3.3 管理计划 34
3.3.1 关键管理计划立法要件 35
3.3.2 适应性管理 37
3.4 风险预防方法 38
3.5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 40
3.6 气候变化管理 43
3.7 采取国际视角 46
4决策中的治理原则 46
4.1 善治 48
4.2 奥胡斯公约 50
4.3 获取信息 51
4.4 公众参与 52
4.5 社会公平与正义 53
5多边和超国家的法律义务 55
5.1 主要的全球公约 55
5.1.1 生物多样性公约 55
5.1.2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58
5.1.3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63
5.1.4 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育公约 65
5.2 区域文件 70
5.2.1 非洲:自然和自然资源保育非洲公约(修订) 70
5.2.2 欧洲:保育欧洲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栖息地公约 72
5.2.3 美洲:西半球自然保护与野生动植物保存公约 73
5.3 欧盟:栖息地和鸟类指令[“自然2000”网络(Natura 2000 Network)] 75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 76
7国际政策和指导性文件 78
7.1 斯德哥尔摩宣言和原则 79
7.2 世界自然宪章 79
7.3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80
7.4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81
7.5 地球宪章 82
7.6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峰会 84
7.7 森林可持续经营 85
7.8 渔业可持续经营 86
第二部分:治理方法 88
导言 88
1背景 88
2新政策方向 90
3治理方法 91
3.1 政府治理 92
3.2 自愿保育地:新治理方法 93
3.2.1 原住民和地方社区治理 94
3.2.2 私人治理 100
3.3 共管或共享治理 104
3.4 作为选择序列的治理 106
3.5 灵活运用新治理方法 107
4国际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108
4.1 生物多样性公约 108
4.2 世界遗产操作指南 109
4.3 湿地指南 109
4.4 国际劳工组织第169号公约 110
4.5 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 111
5关于新治理方法的特殊法律考虑 111
5.1 保护地管理类型 112
5.2 善治原则 114
5.3 土地权和治理 115
5.4 与政府达成协议 117
6支持自愿保育的其他法律工具 119
6.1 使用地役权和土地契约 119
6.2 土地信托 120
第三部分 第一章 :保护地立法要件 124
导言 124
1起草前准备 125
2立法的初始部分 128
2.1 定义和解释 128
2.1.1 一般规则 128
2.1.2 国际定义 129
2.2 法律适用 132
3政策和目标 133
3.1 国家政策支持 133
3.2 宪法原则 134
3.3 总体目标 137
3.4 与目标相关的原则 140
4体制安排 142
4.1 一般考虑 142
4.2 权威的性质 144
4.2.1 政策高层 144
4.2.2 领头保护地机构 145
4.2.3 法定公司 146
4.2.4 单个保护地的管理当局 148
4.2.5 功能、职责和权力 149
4.3 共管 151
4.4 咨询机构 153
4.5 协调机制 154
4.6 关于自愿保育地的特别考虑 156
5保护地规划 157
5.1 系统计划 157
5.2 陆地或海洋的法律地位 159
5.3 与周围陆地景观或海洋景观的兼容性 161
5.4 支持性的土地利用规章 163
6保护地的建立 166
6.1 保护地分类的运用 166
6.2 建立和承认的权力 169
6.3 吸纳新保护地的提名过程 170
6.4 减少或重新分类的权力和程序 172
6.5 边界和区域的划界 174
6.6 临时保护 176
6.7 补偿 177
6.8 关于生物圈保护区的特殊考虑 179
6.9 对自愿保育地的一般考虑 180
7保护地管理 182
7.1 场地管理计划 183
7.2 保护地内的分区 187
7.3 缓冲区和连通性保育地 188
7.4 关于自愿保育地的特殊考虑 191
8保育协议 192
9受控活动 194
9.1 一般原则 196
9.2 被禁止的活动 197
9.3 要求书面许可的活动 199
9.4 无需书面许可由一般规则所许可的活动 201
9.5 保护地管理类型五和六的管制 203
9.6 娱乐活动 204
9.7 应急事件管理 206
10守法和执法 206
10.1 守法的实现 207
10.2 被授权人员 208
10.3 被授权人员的权力和职责 211
10.3.1 警察权力 211
10.3.2 其他权力 212
10.3.3 外联与执法的结合 213
10.4 违法和处罚 213
10.4.1 刑事处罚 214
10.4.2 民事处罚 216
10.4.3 举证责任 219
10.4.4 法律诉讼 221
10.4.5 行政复议 222
11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 222
12特殊财政工具 224
13杂项 227
13.1 赋权条款 227
13.2 过渡规定,废除和修订 228
14附表 229
第三部分 第二章 :海洋保护地特殊问题 230
导言 230
1历史回顾 231
2需要特别关注的海洋特性 232
2.1 特性 233
2.2 特殊威胁 241
2.3 对管理的特殊挑战 242
3有关MPA的国际义务和原则 245
3.1 国际海洋法 246
3.1.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46
3.1.2 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则和公约 252
3.2 国际自然保护公约 256
3.2.1 生物多样性公约 256
3.2.2 拉姆萨尔公约 258
3.2.3 世界遗产公约海洋项目 259
3.3 区域协议 260
3.3.1 区域海洋 261
3.3.2 OSPAR公约 265
3.3.3 赫尔辛基公约和OSPAR公约 266
3.3.4 ACCOBAMS 267
3.3.5 Natura 2000 267
4将海洋原则纳入立法 268
4.1 法律起草准备 268
4.2 初始部分 270
4.2.1 海洋政策 270
4.2.2 定义 271
4.3 MPA网络和场所的目标 274
4.4 MPA网络战略规划 277
4.5 体制安排 278
4.6 建立 281
4.7 管理 285
4.8 管理活动 288
4.9 守法和执法 290
4.10 特殊财政考虑 291
4.11 法律的协调 292
第四部分:跨界保护地 294
导言 294
1跨界保护地的增长 295
2跨界保护地的方法 297
2.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 297
2.2 跨界保护地的类型 297
2.3 全球跨界保护地网络 299
2.4 全球和大陆连通性 299
3与法律相关的关键管理原则 300
4国际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301
4.1 生物多样性公约 302
4.2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303
4.3 世界遗产地 305
4.4 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 308
4.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308
4.6 大陆规模的欧洲生态网络 309
4.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 312
5跨界保护地特殊法律注意事项 314
5.1 国内赋权框架 314
5.2 跨界保护地协议起草准备 315
5.3 跨界保护地合作目标 316
5.4 跨界保护地合作的层级和类型 317
5.5 跨界保护地体制选择 322
5.6 跨界保护地协调功能 323
6协调行动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