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探源 温廷宽 1
试说殷墟新出土的铜玺 李学勤 17
近百年来对古玺印研究之发展 罗福颐 20
古玺秦汉印及其余绪 马承源 60
战国官玺的国别及有关问题 叶其峰 67
先秦玺印艺术风格述略 徐畅 79
古代肖形印概述 王伯敏 96
历代印匋封泥综述 傅嘉仪 105
秦官印考述 王人聪 128
秦私印概论 萧春源 151
试论西安北郊出土封泥的年代与意义 张懋镕 166
匈奴官印综论 黄盛璋 175
隋唐官印体制的形成及主要表现 孙慰祖 193
隋唐官印的认识和研究 曹锦炎 206
略论唐宋书画上所钤的公私印记 徐邦达 213
金代官印的使用、制造与形制特点 景爱 220
元八思巴字篆书官印辑存 照那斯图 235
元代无边栏押印与黑城文书 孙家潭 256
印学形成的几个阶段 沙孟海 264
试论金石学与篆刻学的关系 朱关田 267
论元代文人印章发展的三个阶段 黄惇 271
元明清印论中的学古观 蔡显良 292
明清篆刻流派概述 方去疾 299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论五百年篆刻流派艺术的出新 韩天衡 305
关于明清篆刻历史研究的思考 戴家妙 318
文彭仕途事迹考 周新月 327
朱简生平考略 刘东芹 344
明末清初印人身份的变迁及其背景初探 朱天曙 355
明末清初的吴门篆刻 陈道义 371
明末清初篆刻家丁良卯考 黄涌泉 391
试论“西泠四家”的篆刻艺术 罗尗子 396
丁敬的名号 林乾良 405
丁敬篆刻艺术的文化基础和源头 方小壮 414
高凤翰和他的篆刻艺术 张郁明 431
蒋仁的生平 朱琪 436
清代的扬州篆刻 祝竹 443
赵之谦刻印辨伪 钱君匋 453
赵之谦无年款篆刻年代考 邹涛 457
钱松印艺琐谈 童衍方 475
吴昌硕先生史实考订 王个簃 485
黄牧甫早年家事与身世初探——由其父黄德华《竹瑞堂诗钞》切入 董建 490
丁辅之的篆刻艺术生涯简述 丁利年 501
吴隐和西泠印社 茅子良 潘德熙 512
吴隐与早期西泠印社出版的印学图籍 沈慧兴 518
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齐白石作品集·印谱》序 傅抱石 532
齐白石篆刻艺术略论 马国权 543
安持精舍印话 陈巨来 556
然犀室印学心印 来楚生 560
孙龙父谈印笔札 孙龙父 566
篆刻技法成因的历史分析 胡小罕 569
汉印风格浅析 单晓天 张用博 579
简谈元朱文 叶潞渊 600
谈篆刻艺术的篆法、刀法与章法 叶一苇 604
唐宋至近代金石学、古文字学对吉金古文入印与古玺创作之影响 张炜羽 626
刀意刍论 于良子 640
赵之谦篆刻艺术的刀法研究 舒文扬 647
善用残损——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之一章 刘江 664
篆刻的节奏感 张耕源 682
印款概论 萧高洪 687
篆刻史的逻辑与篆刻新观念 辛尘 708
20世纪的鸟虫篆印创作 谷松章 717
篆刻审美文化的当代转型 朱培尔 724
论当代篆刻的中介抉择、审美觉悟与艺术底线 王琪森 731
《杨氏集古印谱》考辨 孙向群 738
周亮工与《印人传》及其版本问题 柴子英 746
巴莲舫先生摹汉印谱 余正 750
论清代学者瞿中溶著《集古官印考证》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与意义 孙洵 760
“万印楼”藏印及《十钟山房印举》的成书过程、体例及版本考说 陆明君 776
略论吴昌硕的《朴巢印存》及其他 祝遂之 786
编后记 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