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次生灾害与地表破裂带调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庆,何玉林,胥广银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2837006
  • 页数:2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震区地震断层调查、强余震地震动预测、震后地质次生灾害、水患灾害(江河堤防、堰塞湖、病损水库)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重灾区综合灾害危险区划分,为灾后居民点及重要企业的选址提供依据。

第一章 地质灾害快速调查 1

1.1 工作概况及范围 1

1.1.1 工作目的 1

1.1.2 工作区范围 1

1.2 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1

1.2.1 气象水文 1

1.2.2 地形地貌 1

1.2.3 地层岩性 2

1.2.4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

1.2.5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5

1.3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5

1.3.1 地质灾害类型 5

1.3.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5

1.3.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18

1.4 次生地质灾害快速调查 19

1.4.1 次生地质灾害快速调查 19

1.4.2 典型地质灾害调查 24

1.5 结论与建议 30

1.5.1 主要结论 30

1.5.2 建议 30

第二章 典型地震滑坡与泥石流沟特征剖析2.1 典型地震滑坡特征剖析 31

2.1.1 青川东河口滑坡 31

2.1.2 安县大光包滑坡 33

2.1.3 漩口牛眠(圈)沟滑坡 37

2.2 典型泥石流沟特征剖析 40

2.2.1 汶川县磨子沟 41

2.2.2 汶川县牛圈沟 42

2.2.3 彭州谢家店子沟 45

2.2.4 彭州高家子沟 46

2.2.5 北川魏家沟 47

第三章 堰塞湖、震损水库和重要堤防风险源调查统计和危险程度分类3.1 堰塞湖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50

3.1.1 基本情况 50

3.1.2 堰塞湖危险性评估 51

3.2 水库工程风险源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57

3.2.1 基本情况 57

3.2.2 险情分级 63

3.3 堤防工程风险源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66

3.3.1 基本情况 66

3.3.2 险情分类 66

3.3.3 堤防险情程度的评估方法 67

3.3.4 灾区堤防险情调查及风险源分析 71

3.3.5 四川省堤防震损情况及风险源 71

3.4 结论与建议 73

3.4.1 次生水灾害源的成因 73

3.4.2 次生水灾害源的分布特征 75

3.4.3 对策与建议 75

第四章 震区断裂活动性调查 76

4.1 震区地震地质构造环境 76

4.2 震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78

4.3 震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调查 81

4.3.1 岷江断裂 81

4.3.2 龙泉山断裂带 86

4.3.3 龙门山构造带 89

4.3.4 蒲江-新津断裂 105

4.4 汶川8.0级地震破裂带特征 110

4.4.1 北川-映秀断裂地震破裂带 110

4.4.2 彭县-灌县断裂地震破裂带 131

4.4.3 小鱼洞地震破裂带 138

4.4.4 青川一带北川-映秀断裂地震破裂研究 138

4.4.5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小结 145

4.5 龙门山断裂带的古地震研究 146

4.5.1 龙门山断裂带几处典型探槽研究 147

4.5.2 龙门山断裂带大地震原地复发特点的分析 156

第五章 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 158

5.1 引言 158

5.2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与建筑物破坏调查 158

5.2.1 地表形变带宽度的测量 158

5.2.2 地表破裂带宽度与建筑物破坏调查 159

5.2.3 汶川地震地表形变带宽度 163

5.3 历史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宽度 164

5.4 建筑物的抗震标准问题 165

5.5 结论 165

第六章 震区次生地质灾害与地震断层相关性调查6.1 引言 167

6.2 地质灾害的不对称分布 167

6.3 地震等烈度线图的不对称性 170

6.3.1 垂直发震断层方向上的不对称性 171

6.3.2 沿发震断层方向上的不对称性 171

6.4 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及两侧建筑破坏情况 172

6.4.1 北川县城及其北部茶坝村 172

6.4.2 虹口镇深溪沟 172

6.4.3 白鹿镇白鹿中学 172

6.4.4 小鱼洞镇 174

6.5 地震灾害非对称分布的成因分析 174

6.5.1 地震断层的上盘效应 174

6.5.2 沿断层破裂方向的多普勒效应 174

6.5.3 场地效应 175

6.5.4 断层地表破裂带应力下降 175

6.5.5 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差异 177

6.5.6 地震断层倾角变化 177

6.6 结论 178

第七章 震区强余震地震动预测 179

7.1 引言 179

7.2 全球逆断层型地震余震资料 179

7.3 余震震级时间序列统计分析 181

7.4 唐山地震余震序列 184

7.5 余震衰减规律 184

7.6 汶川地震的余震活动趋势综合估计 186

7.7 汶川地震余震震级累计频度关系 187

7.8 汶川地震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187

7.9 强余震地震动预测 188

7.9.1 概率方法预测 188

7.9.2 确定性方法预测 194

7.9.3 讨论 194

第八章 重灾区综合灾害危险区划分8.1 引言 202

8.2 灾后重建时期面临的主要灾害 202

8.2.1 余震 202

8.2.2 地质灾害 202

8.2.3 堰塞湖 203

8.3 泥石流 203

8.3.1 北川“9·24”泥石流 203

8.3.2 高川二郎村泥石流 203

8.3.3 清平泥石流 204

8.4 地质灾害易发生地段 205

8.4.1 潜在的泥石流沟及沟口 205

8.4.2 地表破裂带通过地带 205

8.4.3 有可能发生滑坡的山坡地带 205

8.4.4 河谷两岸 205

8.5 灾区综合灾害危险区划分 205

8.5.1 灾害来源 205

8.5.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 206

8.5.3 地质灾害的预测分析评价 210

8.6 灾后重建调查 212

8.6.1 关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情况 212

8.6.2 关于学校、医院恢复重建情况 212

8.6.3 灾区重建实地调查 212

8.7 汶川地震工业企业受灾情况与恢复重建条件分析 213

8.7.1 工业企业受灾情况 213

8.7.2 工业企业建设选址分区 214

8.7.3 实地调查 215

8.8 结论与建议 217

8.8.1 严格执行新的灾区地震区划图 217

8.8.2 建筑物应避开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 217

8.8.3 居民点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 217

参考文献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