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层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生全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4158116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教育成层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教育成层理论作了梳理,并基于教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愈益突出并越来越带有建构特征的客观现实,吸收了知识社会学、文化资本理论、结构理论、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提出、阐释了教育建构概念,并对教育建构机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拓展教育成层研究,同时还对教育建构功能的形成与释放机制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描述性探讨。

导言 1

第一章 重回教育成层研究 4

一、教育批评运动 4

二、教育功能研究述评 8

(一)研究阶段划分 8

(二)研究成果提炼 9

(三)主要问题与不足 10

三、教育成层研究回眸 12

(一)研究肇始 12

(二)成果整理 13

四、教育功能的历史规定性 16

五、基本概念解析 19

(一)教育功能诸概念 19

(二)成层及教育成层 22

(三)建构及教育建构 23

(四)知识社会概念 25

六、研究框架、意义与方法 27

(一)研究框架 27

(二)研究意义 28

(三)研究方法 29

第二章 教育成层的历史考察 31

一、人类社会的两次大转型 31

(一)社会变迁的历史分期 31

(二)从“传统”到“现代” 35

(三)从“现代”到“后现代” 37

二、社会分析的基本角度 40

(一)结构视角 40

(二)成层视角 44

三、教育成层的历史变迁 49

(一)教育成层的历史规定性 49

(二)前学校教育时期的教育成层 50

(三)学校教育非普及时期的教育成层 51

(四)学校教育普及时期的教育成层 53

(五)终身教育时期的教育成层 57

四、教育成层的理论认识 57

(一)教育成层的不同解读 58

(二)教育成层研究的基本假设 67

(三)教育成层机制研究总结 69

附录:“社会”的本体论解读 70

第三章 教育成层的条件分析 75

一、教育成层的基本条件 75

(一)社会条件 75

(二)教育条件 80

二、社会的知识化及知识社会 87

(一)知识化进程及其影响 87

(二)“知识社会”概念辨析 93

(三)知识社会的生成分析 101

(四)知识社会的特征分析 108

三、当代中国的深刻转型 133

(一)“社会转型”的理解 133

(二)当代中国的转型特征 137

(三)转型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142

(四)转型中国与知识社会 146

四、教育的现代扩张与发展 150

(一)规模的扩展使教育实现了全员全程覆盖 150

(二)作用的增强使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生经历 152

(三)专业化的加强使教育成为复杂的独立王国 153

(四)知识化的加深使教育成为抽象的知识体系 155

(五)规范化运作使教育的组织和管理高度制度化 156

第四章 教育成层的理论拓展 157

一、教育成层认识的拓展 157

(一)知识社会学的建构观点 157

(二)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159

(三)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165

(四)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167

(五)分析与结论 169

二、建构概念及建构主义辨析 173

(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 173

(二)建构主义的谱系学分析 175

(三)“建构”的核心精神 182

(四)建构概念的本书使用 183

三、教育建构概念及其比较优势 184

(一)“教育建构”的生成与理解 184

(二)教育建构视角的比较优势 185

附录:知识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189

第五章 教育建构机制的初步探讨 192

一、建构视野下教育的基本属性 193

(一)教育的建构主体资质 193

(二)教育的建构中介属性 195

(三)教育的知识属性 196

(四)教育的时代特征 201

二、教育与社会实体结构 205

(一)社会实体结构 205

(二)教化与内化(peideia & internalization) 206

(三)教育与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 209

(四)教育与合法化(legitimation) 212

三、教育与社会功能结构 215

(一)社会功能结构 215

(二)教育与职业地位的符应关系 216

(三)文凭和证书(diploma & certificate) 218

四、教育与社会意义结构 220

(一)社会意义结构 220

(二)教育的文化和意义建构功能 220

(三)文化资本的一般等价物功能 221

(四)文化资本积累与传承的途径和规律 223

(五)生存心态(habitus) 226

五、教育与社会地位结构 228

(一)社会地位结构 228

(二)教育建构社会地位结构的宏观载体 229

(三)教育选择(edueational selection) 235

(四)教育分流(educational split-flow) 239

(五)身份文化(culture of status) 243

第六章 教育和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 246

一、“教育和社会”的理性反思 246

(一)“教育和社会”的学科地位 246

(二)现有分析取向及其理论基础 250

(三)源于现实和理论的双重挑战 253

二、“教育和社会”的理论拓展 259

(一)教育的社会基础 260

(二)社会的教育基础 261

(三)延展分析:教育场域论 264

结语 269

主要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