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对象性思维 1
第一节 由谁问题与十四无记 1
第二节 自然性思维 23
第三节 巫术狂想 37
第四节 抽象自然与神秘主义 55
第二章 二谛义的反对象性 65
第一节 苦行主义 66
第二节 思维的力量 76
第三节 二谛义在认识论道路上的进展 81
第四节 语言哲学问题溯源 90
第三章 有部的法体实有 99
第一节 有想即有义 101
第二节 义不可说 117
第三节 三世有 122
第四章 《回诤论》批判法体实有 128
第一节 “无体不得名”与“生故得言一切法空” 133
第二节 “无体云何因”与“若彼有自体,不须因缘生” 140
第三节 “一切法有现可取”与“量非能自成,非无因缘成” 143
第五章 经部的功能主义 148
第一节 经部的贡献 148
第二节 经部的局限 156
第三节 带相说 160
第六章 唯识学的“现在”概念 173
第一节 有与无 174
第二节 现在、因果、时间 182
第三节 自证着的现在 194
第四节 现在与依他起 210
第五节 种子本有与种子始起 215
第六节 唯我论:现在只是幻觉 226
第七节 抉择现在说本净 242
附论:“本来”概念的唯识学分析 259
第七章 作为自身规定的“界” 264
第一节 隐显逻辑 264
第二节 随界说 278
第三节 界与自性 290
第四节 名言与遍计执 292
第八章 唯识学批判性的道德哲学引申 321
第一节 末那与自由 321
第二节 无明与无我 329
第三节 道德的所指、可能与责任 344
第四节 梵论与佛教平等观的五重差别 364
第九章 欧阳竟无的志向 382
第一节 结论后之研究 383
第二节 三重四种体用观 387
第三节 法相学的逻辑与历史 404
第四节 批判精神与现实精神 423
第五节 作为体系的唯识学与作为方法的唯识学 431
第六节 佛学的批判性与佛教的现世化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