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课题 1
一、研究的缘起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6
四、研究难点、重点和创新之处 23
五、主要研究方法 26
六、基本框架 27
第一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概念辨析 31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念与理论的溯源与流变 31
一、马克思创立意识形态概念的主要思想背景 31
二、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与范畴辨析 34
三、马克思之后的意识形态概念与理论的发展 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概念解读 50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50
二、功能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的区分 63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解析 65
第二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基本依据 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时代境遇 68
一、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辩证课题 68
二、社会转型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挑战 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理论资源 80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产理论 80
二、文化领导权理论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历史反思 94
一、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经验教训 94
二、苏东剧变的意识形态因素 99
第三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1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整合 104
一、意识形态分化与整合的辩证统一 105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方式 1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 117
一、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的辩证统一 118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建构的基本方式 126
第四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拓展与优化 1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拓展 133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134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37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 140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142
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外交功能 1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优化 146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优化的底线维护 146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优化的核心指向 148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优化的重要途径 150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优化的支撑平台 151
第五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之一——思想理论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15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 154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返本开新与温故知新 155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互动交流 157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与西方思想理论的批判借鉴 16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 164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契合 164
二、作为“准备型”群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68
三、作为“践行型”群体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178
第六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之二——文化主导权与话语系统建设 184
第一节 文化主导权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 184
一、日常生活的基本图式与文化主导权的凸显 185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向日常生活的大众化 188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引导与提升 198
第二节 话语系统建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 206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建设与调整 206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系统建设的具体展开 213
结语 219
参考文献 221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