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史事与人物 凌霄汉阁笔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彬彬著;蔡登山主编
  • 出 版 社:独立作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9869244985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

【导读】掌故大家徐彬彬和《凌霄汉阁笔记》&蔡登山 15

德国宫刑与明清太监 21

中海万善殿昔为太监学府 23

李莲英的古玩、洪宪瓷 26

辛亥壬子间旧京见闻杂忆 27

清隆裕后哀悼会之佳联和与祭之伶工 28

二等男爵、一代女宗 29

袁世凯复出时之背景 30

唐绍仪与袁世凯 32

定州王铁珊、通州王铁珊 33

《国风日报》与人道学校 34

章炳麟于张振武案之微辞 35

吴禄贞为民族英雄之首出 36

张绍曾及张宗昌遇刺时风景不殊 37

山东四子及张宗昌 38

明末张至发,清末袁世凯,皆「奉旨患病」 40

严范孙之清风亮节 41

赵秉钧有功「模范警」 42

王治馨片言肇祸 43

宋渔父案杀机重叠 44

辛亥三月清谕中之将星,即民国后武剧之各主角 45

前一乙亥,光绪继统——清运终于道光 46

光绪身后,祸犹未已——恶諡! 47

西后尊諡之奇特——「配天」! 48

吴可读之挽章——清代之杨椒山 49

寿山福海之陈宝琛——养寿得法 52

孙诒经与子宝琦 53

諡法中之「?」、「愍」、「正」 54

翁同龢不恭而恭,瞿鸿禨不慎而慎 55

莱海之变,可证县区非铺张建设之地 57

辛亥山东独立轶闻 58

张謇之解析「宣慰」、「威信」 59

梁士诒号为「财神」之由来 60

清初清末两摄政王之异同 62

李慈铭之房师林绍年 63

李慈铭菲薄翰林 64

李慈铭醉心科举 65

监生与秀才、举人、贡生 66

庶吉士而不得翰林 67

翰林之难得而可贵 68

考试制度之酣畅淋漓 69

钱能训得广西主考之由来 70

科举也要讲求公平 71

袁世凯狐埋狐搰 72

张百熙曰「吾湖南今又得一会元矣」——谭延闿 73

裕德、宝熙 74

徐世昌云「残牙」——书法不如其弟世光 75

陈宝琛「一笑重来」——科场虽废,科名不绝 76

旧翰林亡于甲辰,洋翰林兴于乙巳 77

清初之「野翰林」 78

李慈铭指摘三甲进士,持论失平 79

今闻「毕业即失业!」昔不闻「登榜即讨饭」,何耶? 80

答谢君廷式「政务」「常务」之问 81

黄节逝矣,以「倒车」行「革命」者 84

熊希龄毛彦文因缘前定 85

凤凰生平佳话十种 86

科举文字之「榜前批」 89

「旧八股」、「洋八股」同一贻误青年 90

「徐老道」徐桐 91

徐树铭 92

徐致祥 93

徐郙 94

徐会灃 95

徐琪 95

徐世昌 96

徐继孺 97

徐谦 97

徐树铮 98

状元郎——翰林郎 100

南书房翰林,华洋合璧翰林 101

总统 102

帅 104

内阁 105

大学士 106

省、部、院 107

财政部、交通部 108

前清之「总长」及革命时之「巡按」 109

委员、知县、七品清要官 110

候补道——盗亦有道、道亦有盗 111

吴樾、徐锡麟被称「妄男子」 112

亲贵内阁重汉轻满 113

儿女英雄传、世续、汤寿潜、鹿传霖、华世奎、和平门、「门」字不钩 115

蒲伯英应试抡元之文字——熟知报纸体例 117

黄花谣形容科场,不尽可信 118

翁潘务「博」,徐桐尚「纯」曹鸿勋,李端遇互相菲薄 119

八股虽腐其「统制思想」则与新主义同一意识 120

惟「循分」者能「伟大」,「无不可居之官,无不可称之职」 121

张一麐为冯国璋嗜财辨雪 123

孙雄之闱墨及诗赋 124

夏曾佑为欧化新诗首唱 126

文廷式「宫井句」,王薖叟「宫井词」 128

缪荃孙以修史失欢于掌院 129

陈宝琛曾荐杨锺羲授读 130

父子兄弟叔侄同榜进士 131

嘉庆、道光、咸丰之尊师,真挚隆重 132

华岳三峰、嵩山四友、「大总统」之「太子太传」 133

文蓬莱、武蓬莱 135

东方三大、四大 136

大新集、春帆楼,甲午搆和之遗念 138

「重谐花烛」与「重宴鹿鸣」之难易,张伯苓结婚纪念演词有禆世道 139

北平桃色惨案馀话 140

江苏乡贤,武功类全省三人,宜兴得其二 141

卢忠肃亦英雄亦儿女 142

周孝侯后裔之贤愚、周延儒、周家楣 143

老翰林、前辈、大前辈、老前辈 145

总统灌园之印 大臣种树之图 147

五四「文学革命」之先,有壬寅之「文变」 148

王闿运、开运 高寿大名俱足累 151

尊经书院以脂粉首饰为奖品之用意 152

詹天佑之敬妻主义 153

严复之自白 154

顾?之今昔 156

《亚细亚报》编辑法自佳 157

民国初元之女子服务社会 159

顺鼎艳词启釁 161

樊增祥不愿并称樊易 162

太史与翰林有别 163

贡士与进士之分 164

补殿试多为练习书法仪注 165

昔之太学,今之大学 166

王国维主张大学设哲学科最早 168

「领袖人物」与「领袖欲慾」 171

曾国藩 173

「庨」字韵、皇帝诗、上将军诗 174

戊午科场案祸首平龄之「奇字」创作 175

今日莘莘学子,何「平龄」之多耶? 176

俞樾——万立钧——以题目为儿戏 177

朱复明、冯思道及清代庙讳御名之缺笔改字 178

朱佑明、王志洋、陈继舜 179

明清于吏礼户刑四部轻重相反 180

戊子顺天主考两正两副 181

庚午癸酉两科磨勘之厄 182

壬寅癸卯「北贝」改「南皿」应试 184

大成殿中之孟子 185

大学堂中之朱子 186

朱学为体 西学为用 187

夏震武中肯之言——以实心实政行中法,则中法自善。以虚文虚名行西法,则西法必敝。 188

庚子殉国之两祭酒——国难与国子师;长城死绥之七勇士——无名之英雄。 190

安维峻之俄国尊孔说 191

全国水灾泛滥,应是新旧学说纷杂溃乱之象征。清康熙治河之尽心竭力 192

李秉衡手裂「黄河大王」 195

清宫司及金銮锁记 196

重文轻武之谬 197

新军骄纵之祸 198

夏司龢、翁同龢、夏寿田、裕寿田 200

学政及提学使 201

爱国状元骆成骧 202

光绪朝边省多状元,科场重经策之故 203

场前中进士、榜前中会魁 204

溥仪之仪为「仪字加两点!」 206

瞿鸿禨向恽毓鼎索命!? 207

「诗史」谈何容易! 208

情感,有史料,斯可观已 215

杨昀谷——「贫贱骄人一卷诗」 217

陈散原——「道在人群更不喧」 218

范肯堂——「公然高咏气横秋」 220

「尔汝歌」——「汝字调」 221

狄楚青——不以诗人自见 222

「榆关逆旅」——「松杏山川」 223

京腔雅韵——海水潮音 223

袁抱存——「老去诗思争跌宕」 224

卢坤诗之名言 226

张志潭——丰润张——南皮张 227

政界人之病 228

杨皙子之政见 230

黄克强,官僚与新人物——如京派海派之格不相入 231

清史稿——清史馆、赵次山袁抱存之词翰 233

美人鱼、江神童 236

孔子颅骨杯!「大圣」孔子赞 237

中国文化 浙江文化 238

黄季刚 240

「?二爷」 241

「先生」之称乃复古 242

清之御前侍卫、明之锦衣卫 244

己丑榜上之怪杰——吴獬 246

以办学享大名之两翰林——张百熙、蔡元培 248

同治庚午湖南乡试题文赞颂中兴将相 249

葉恭绰撰陈璧墓志正误 251

丙戍假会元刘培 253

「状元命」张孝若 254

考试怀挟之禁,时有不同 256

潘文勤之名言「正欲看其钞胥」 257

满人之科场大狱及以文字获罪者 259

陈弢菴、宝竹坡 260

张香涛 康长素 梁节菴 262

与铜元有关系之两闽人——陈衍——陈璧 264

孙传芳——施从滨——张宗昌 265

李文忠之文学 266

孙锵鸣学士 268

李太夫人出身竃下婢 269

彭刚直公 270

胡文忠之忠荩 271

「同年无伯叔,伯叔有同年」 272

前辈、大前辈、「庶子以上」、「大学士」 273

八股家不识史事,咎不在科举 274

柯劭忞,沈家本,荣乃宣之博雅。李慈铭,王闿运各以诗自负 276

考试出题之趣谈种种 279

「诟詈」、「诙谐」、「巧黠」、「错误」 282

解释柯老博士之高吟——曾丞相 283

补充蔡老博士之演述——北大史 287

谈谈状元 289

珍贵之笺札,于晦若之风趣 298

徐世昌 301

甲辰会试入榜名人 302

清代之官制 303

洋名中译 305

太师、太傅、太保 306

御史综横谈 307

科举考试内幕 317

史料一身之陈太傅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