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内涵 1
(一)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4
(二)晏婴的有关论述 6
(三)“和”是多样事物的统一 8
(四)“生”与“继” 13
(五)“和”与“同” 18
(六)“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的异同 20
(七)“和实生物”的理论基础——阴阳的对待统一 22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观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29
(一)《周易》有关论述 31
(二)诸子百家有关论述 34
(三)秦以后有关学者的论述 37
(四)当代学者有关论述 39
第三章 “和实生物”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成果和应用 47
(一)多元的中华文明的形成 49
(二)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 51
(三)传统农业 56
(四)中医药 63
(五)冶金 68
(六)器械(弓箭、车辆) 72
(七)音乐 77
(八)水利 82
(九)阴阳历 86
(十)建筑 88
第四章 “和实生物”与“优胜劣汰”发展观的比较 93
(一)西方发展观的主流是进化论 96
(二)进化论的核心观念是优胜劣汰 97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优胜劣汰 100
(四)对“优胜劣汰”的质疑 104
(五)两种发展观的比较 109
(六)两种发展观的关系:融合、拼合或互补 111
第四章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115
(一)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117
(二)发展大成智慧学 121
(三)中国自然科学应选择“和实生物”的发展道路 124
(四)“和实生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130
结束语 145
参考文献 147
总跋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