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在建设新农村中建功立业 2
建议1:要认识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2
一、党和政府关注农村教育,关怀农村教师 2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系农村教育 2
(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正在落实 3
(三)党和政府关怀农村教师 3
二、农村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 4
(一)农村社会变革赋予教育新的使命 4
(二)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 5
(三)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 6
三、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要依靠教师 6
(一)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能动的因素 6
(二)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7
(三)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农村学校最基本的建设 7
建议2:要明确农村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
一、农村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化 8
(一)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8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加强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 9
(三)努力提高农村教师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9
二、走出农村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 10
(一)我国城乡教育存在明显差距 10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亟盼“制度关怀” 10
(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我突破” 11
三、农村教师要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12
(一)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12
(二)坚持自我更新取向 13
(三)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14
建议3:要投身于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 14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14
(一)农村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正在改善 15
(二)农村的教育需求将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 15
(三)农村教师要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全方位服务 16
二、农村教师在建设新农村中大有可为 16
(一)农村教育的功能要进一步拓展 17
(二)农村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7
(三)教育改革必将激发农村教师的创造激情 18
三、农村教师要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20
(一)农村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20
(二)农村学校要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20
(三)农村教师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21
中编 在校本研修中提高专业素养 23
建议1:要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23
一、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23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23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 24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 26
二、优化教师专业素质的要素 27
(一)教师知识的习得 27
(二)教师能力的修炼 28
(三)教师德性的养成 29
建议2:要乐于学习并善于学习 30
一、对农村教师“学习”的解读 30
(一)农村教师“学习”的实质 30
(二)农村教师的学习是“成人”学习 30
(三)农村教师的学习是一种“专业”学习 30
二、农村教师有效学习的特征 31
(一)以案例为载体的情境学习 31
(二)解决自身问题的行动学习 31
(三)融入实践共同体的合作学习 32
(四)基于已有经验的建构性学习 32
(五)不断尝试探索的研究性学习 32
三、教师学习的多种方式 32
(一)接受式与发现式 33
(二)亲历式与替代式 33
(三)自主式与互动式 33
(四)定向式与随机式 34
建议3:要在经验反思中获得实践智慧 35
一、实践反思的意义 35
(一)实践反思的涵义 35
(二)实践反思的特质 36
二、实践反思的过程 37
(一)关于实践反思的内容 37
(二)关于实践反思的步骤 38
三、实践反思的方法与技术 38
(一)镜头技术 39
(二)过电影技术 39
(三)换位技术 39
(四)日志技术 40
(五)档案技术 40
(六)集体叙事技术 40
(七)“问题单”技术 40
(八)寻找“参照”技术 41
(九)对话技术 41
建议4:要在校本教研中发展与创新 41
一、农村教师应积极投入“校本教研” 41
(一)校本教研的特点 42
(二)校本教研的定位 42
二、农村教师校本教研的原则 43
(一)问题解决的取向 43
(二)经验提升的策略 44
(三)适合教师的范式 46
三、适合农村教师的校本教研方法 47
(一)以观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观察研究 47
(二)教育行动研究 51
(三)语言取向的叙事研究 54
(四)教育案例研究与教育案例开发 58
(五)经验总结与“扎根理论”研究 63
(六)实证研究:教育调查 66
下编 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 70
建议1: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70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70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 70
(二)现代教学设计的特点 71
(三)新课程对教学设计提出的要求 72
二、教学设计的具体运作 73
(一)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73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 73
(三)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95
三、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 106
(一)反复斟酌教学的预案 106
(二)理清教学操作的主线 107
(三)撰写独具特色的文本 108
建议2: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 110
一、课堂教学进程 110
(一)启动环节 110
(二)导入环节 113
(三)展开环节 115
(四)调整环节 117
(五)结课环节 120
二、课堂教学行为 121
(一)讲授 122
(二)问答 127
(三)讨论 132
(四)演示 136
(五)学法指导 139
三、课堂纪律管理 144
(一)课堂中的纪律管理 144
(二)课堂纪律管理的基本原则 144
(三)课堂纪律管理的具体实施 147
建议3:要认真进行教学评价改革 151
一、教学评价的改革 151
(一)教学评价的功能 151
(二)教学评价的改革 152
(三)教学评价的特征 153
二、学生的学习评价 154
(一)学习评价的功能 154
(二)学习评价的类型 155
(三)学习评价的方法 158
三、学习评价的重要方法——测验法 164
(一)测验、测量、评定的涵义与特征 164
(二)测验的质量指标 165
(三)测验题的编制 166
四、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利用 169
(一)评价结果的处理 169
(二)评价结果的利用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