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空间组织的演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上广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08102637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对长三角地方政府、企业、开发区、专业市场等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与访问,并对长三角人口、产业、城镇等空间组织的演化态势进行实证分析,解读长三角空间组织演化的表现形式、特征、发生条件、规模强度和干扰因素,分析全球化驱动下的经济重构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空间后果,并在全面总结西方城市化道路的普遍规律基础上,反思传统的城市和区域治理模式,构建新型的城市和区域治理架构,其成果可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区域理论和方法,也可以为长三角政府的区域规划与空间治理服务,并为珠三角、环渤海城市区域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第1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梳理 1

1.1 空间组织相关研究 1

1.2 国内外城市和区域相关研究 3

1.2.1 都市圈相关研究 3

1.2.2 城市群相关研究 7

1.2.3 区域经济相关研究 12

1.2.4 长三角相关研究 17

1.3 城市和区域相关理论梳理 20

1.3.1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20

1.3.2 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 21

1.3.3 劳动力迁移流动理论 22

1.3.4 古典区位理论 24

1.3.5 城乡一体化理论 25

1.3.6 产业集聚理论 26

本章小结 29

第2章 区域发展与空间组织演化宏观背景 31

2.1 全球经济社会演化 31

2.1.1 劳动分工深入 31

2.1.2 生产方式转型 32

2.1.3 生产体系重构 34

2.1.4 产业转移加快 34

2.1.5 产业结构深化 35

2.1.6 开放格局深入 35

2.2 全球空间格局演化 36

2.2.1 城市经济网络重塑 36

2.2.2 劳动空间分工重构 37

2.2.3 世界城市空间重组 37

2.2.4 世界城市体系演变 39

2.2.5 特大城市区域形成 40

2.3 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 42

2.3.1 开发开放格局推进 42

2.3.2 开发开放框架形成 44

2.3.3 城市发展地位演进 45

2.3.4 城市区域格局演化 47

2.3.5 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48

2.4 中国未来发展条件演化 49

2.4.1 国情国力变化 49

2.4.2 发展模式转型 50

2.4.3 产业转移加快 52

2.4.4 产业转移深化 54

2.4.5 企业策略调整 55

2.4.6 区域发展转型 56

本章小结 57

第3章 长三角人口发展演化 59

3.1 世界城市群人口发展特点 59

3.2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态势 63

3.2.1 人口省际迁移流场模式 63

3.2.2 人口迁移原因模式 65

3.2.3 人口迁移性别年龄模式 66

3.2.4 人口迁移受教育程度模式 67

3.2.5 人口迁移职业模式 68

3.3 长三角人口发展演化态势 69

3.3.1 人口总量增长 69

3.3.2 人口总量变动 71

3.3.3 人口空间变动 72

3.3.4 人口城市空间变动 75

3.3.5 人口就业迁移 77

3.4 长三角人口迁移流动区域效应 80

3.4.1 受教育程度影响效应 80

3.4.2 人才密度影响效应 82

3.4.3 城市化水平影响效应 83

3.5 长三角未来人口发展问题 85

3.5.1 区域人口活力不够 85

3.5.2 人口环境承载力不足 86

3.5.3 浅度城市化问题突出 87

3.5.4 人才资源竞争加剧 88

本章小结 89

第4章 长三角城镇发展水平演化 93

4.1 长三角城市化发展水平 93

4.1.1 城市化水平估计 93

4.1.2 城市化发展阶段 95

4.2 长三角城市化结构演化 97

4.2.1 规模结构演化 97

4.2.2 等级结构演化 100

4.2.3 空间结构演化 102

4.3 长三角城市化发展模式演化 105

4.3.1 上海城市化发展模式 105

4.3.2 江苏城市化发展模式 106

4.3.3 浙江城市化发展模式 107

4.4 长三角城市化影响因素演化 107

4.4.1 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 107

4.4.2 城市化影响因素演化 108

4.5 长三角城市化动力机制 111

4.5.1 影响机制理论模型 111

4.5.2 人口城乡流动影响 112

4.5.3 产业结构演进影响 113

4.5.4 政策制度安排影响 114

4.5.5 经济全球化影响 115

4.6 长三角城市化发展约束因素 116

4.6.1 人口城乡流动障碍 116

4.6.2 城市化滞后工业化 116

4.6.3 原有制度安排滞后 117

4.6.4 小城镇发展瓶颈 117

4.7 长三角城市化发展策略 118

4.7.1 统筹城乡发展 118

4.7.2 统筹区域发展 119

4.7.3 发挥制度作用 119

4.7.4 发展县级城市 120

本章小结 120

第5章 长三角产业发展水平演化 123

5.1 长三角三次产业发展演化 123

5.1.1 三次产业演化轨迹 123

5.1.2 从业人员结构变动 128

5.1.3 三次产业空间差异 130

5.2 长三角服务业产值结构演化 132

5.2.1 长三角服务业内部结构构成 132

5.2.2 上海市服务业各行业贡献率 136

5.2.3 江苏省服务业各行业贡献率 137

5.2.4 浙江省服务业各行业贡献率 138

5.3 长三角服务业就业结构演化 139

5.3.1 上海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 139

5.3.2 浙江省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 140

5.3.3 江苏省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 141

5.4 长三角服务业发展趋势 142

5.4.1 发展速度加快 142

5.4.2 市场份额扩大 142

5.4.3 生产效率提高 143

5.4.4 区域统筹协调 144

5.5 长三角服务业协调发展问题与策略 144

5.5.1 存在问题 144

5.5.2 发展策略 146

本章小结 147

第6章 长三角区域发展空间格局演化 149

6.1 长三角(16地市)空间格局演化 149

6.1.1 区域差异格局 149

6.1.2 区域联系格局 154

6.1.3 区域分工格局 155

6.2 长三角(江浙沪)空间格局演化 157

6.2.1 区域分工格局 157

6.2.2 产业分工格局 159

6.3 长三角(江浙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演化 161

6.3.1 指标体系 161

6.3.2 研究方法 162

6.3.3 长三角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格局(1990年) 163

6.3.4 长三角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格局(2000年) 166

6.3.5 长三角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格局(2008年) 168

6.3.6 长三角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演化态势 171

6.4 长三角(江浙沪)区域中心职能演化 172

6.4.1 研究方法 172

6.4.2 区域中心职能等级规律(1984年) 173

6.4.3 区域中心职能等级规律(1992年) 174

6.4.4 区域中心职能等级规律(2000年) 175

6.4.5 区域中心职能等级规律(2008年) 176

6.5 长三角区际经济联系演化 177

6.5.1 研究方法 178

6.5.2 长三角与上海经济联系演化规律 179

6.5.3 江苏省地区与南京市经济联系演化规律 181

6.5.4 浙江省地区与杭州市经济联系演化规律 182

6.6 长三角地缘经济关系演化 183

6.6.1 研究方法 184

6.6.2 长三角地区与上海市地缘经济关系 185

6.6.3 江苏省地区与南京市地缘经济关系 187

6.6.4 浙江省地区与杭州市地缘经济关系 189

6.6.5 长三角区域经济联系度与地缘经济匹配 190

本章小结 191

第7章 长三角产业集群集聚机制 193

7.1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一般特征 194

7.1.1 两种力量——集聚力和分散力 194

7.1.2 分散力和集聚力的度量 195

7.1.3 累积因果循环机制 195

7.1.4 区域溢出模型 197

7.2 产业集聚修正模型 205

7.2.1 标准化 206

7.2.2 长期均衡区位 206

7.2.3 对称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207

7.2.4 修正模型的基本含义 208

7.3 产业集群集聚机制实证分析 209

7.3.1 浙江产业集群概况 209

7.3.2 模型及变量说明 210

7.3.3 模型估计结果 213

7.3.4 估计结果分析 214

7.4 浙江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216

7.4.1 产品档次低 216

7.4.2 专业人才资源匮乏 217

7.4.3 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217

7.4.4 过度竞争导致“集群陷阱” 217

7.5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218

7.5.1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提升产品档次 219

7.5.2 培养企业家群体及相关技术人员 220

7.5.3 加大浙江行业协会建设力度 221

7.5.4 提升产业集群的分工与合作 222

本章小结 224

第8章 长三角镇域发展水平演化 225

8.1 周巷镇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225

8.1.1 向工业化后期转变 225

8.1.2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27

8.1.3 存贷款稳健增长 227

8.1.4 经济外向度增强 228

8.1.5 技改投资额增长 229

8.2 周巷镇城市化发展总体特征 230

8.2.1 户籍人口步入负增长阶段 230

8.2.2 外来人口成为增长主力 230

8.2.3 非农劳动力比重逐渐上升 231

8.2.4 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 232

8.2.5 城镇职能定位亟待调整 232

8.3 周巷镇产业发展总体特征 233

8.3.1 产业结构演进 233

8.3.2 农业平稳发展 234

8.3.3 工业高位增长 235

8.3.4 三产不断拓展 235

8.4 周巷镇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6

8.4.1 产业结构不合理 236

8.4.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36

8.4.3 农地流转制度有待健全 237

8.4.4 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低 237

8.4.5 产品缺乏知名品牌 238

8.4.6 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239

8.4.7 用地结构不合理 239

8.4.8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239

8.5 周巷镇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240

8.5.1 面临外部挑战 240

8.5.2 面临内部挑战 242

8.5.3 未来发展基础 245

8.6 周巷镇未来发展思路 246

8.6.1 指导思想 246

8.6.2 功能定位 247

8.7 周巷镇未来发展战略 249

8.7.1 统筹城乡发展 250

8.7.2 推进城市化发展 251

8.7.3 加强新农村建设 252

8.7.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53

8.7.5 推动制度创新 254

8.7.6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255

8.7.7 提高开放型水平 256

8.7.8 创建“两型”社会 256

本章小结 258

第9章 研究思考与研究展望 260

9.1 研究思考 260

9.1.1 区域发展机制思考 260

9.1.2 地方政府作用思考 264

9.1.3 区域影响要素思考 268

9.2 研究展望 271

9.2.1 政府作用研究展望 271

9.2.2 人口结构研究展望 273

9.2.3 人口迁移研究展望 275

主要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