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体类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善祺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2559176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在人们通常较多接触的是古代五言、七言绝句与律诗(今人创作也以这类形式居多),而这只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而是丰富复杂得多。《诗体类说》分为古体、近体、乐府、杂体杂名共四编,概述各类诗体,揭示源流,结合名家名作和具代表性作品阐述规律。作者研究心得间有融入,如依据在音乐学院多年教学经验,较为关注诗作的入乐与否;为便读者阅读理解,对某些诗作则稍加析释。本书便于初学者与大、中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大致全面的了解,有意于扩大阅读面和进而钻研者也可从中得到启发。

古体编 1

概述 1

体类 2

一、以句式齐杂、句子长短分体 2

(一)齐言 2

1.二言诗 2

2.三言诗 4

3.四言诗 9

4.五言诗 19

5.六言诗 31

6.七言诗 37

附:八言诗、九言诗说 46

(二)杂言与骚体 47

1.杂言 47

(1)自由式 49

(2)固定式 50

甲、《江南弄》、《上云乐》 50

乙、三、五、七言 53

丙、三、五、六、七言 53

丁、五、七言 53

戊、一字至七字诗 54

2.骚体 56

二、以篇幅长短句数奇偶分体 62

(一)一句诗 62

(二)二句诗 63

(三)三句诗 65

(四)四句诗与古绝句 68

(五)六句与六句以上诗——长篇诗 72

(六)奇句诗 73

(七)促句诗 76

三、六朝新体 77

(一)讲究音韵与四声八病 77

(二)讲究对偶 87

近 体 编 92

概述 92

体式 97

一、律诗——格律诗的标准型体 98

(一)五言 98

(二)七言 100

(三)六言 102

二、排律——律诗的扩充型 102

(一)五言 102

(二)七言 106

三、三韵律——律诗的微缩型 108

(一)五言 108

(二)七言 108

四、绝句——律诗的半截型 109

(一)截上 109

(二)截下 109

(三)截中 110

(四)截两头 111

(五)六言绝句 113

五、仄韵律 114

(一)仄韵排律 114

(二)仄韵律诗 114

(三)仄韵三韵律 115

(四)仄韵绝句 115

诗律 116

一、声律 116

(一)平仄律 118

1.句律——律句 118

(1)产生律句的根据与标准句型 118

(2)句律的变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20

2.联律——对 123

3.篇律——粘 124

4.变通律——拗救 128

(1)当句救 128

甲、救“孤平” 128

乙、救“二、四、六” 129

(2)对句救 132

甲、在相对位置上救 132

(甲)对五言之“三”、七言之“五”拗而救 132

(乙)对五言之“一”、七言之“一”“三”拗而救 133

(丙)对五言之“一”“三”、七言之“三”“五”同拗同救 134

(丁)“二”“四”“六”处拗则非救不可 135

乙、在不相对的位置上救 135

(甲)一救一 135

(乙)一救二,既救本句又救对句 135

(3)拗而不救现象析 138

(二)韵律 140

1.韵书 141

2.韵部、韵目 144

3.邻韵 145

4.押韵 146

(1)正常格 146

(2)准正格 147

(3)变格 148

(4)韵有宽、窄、险之分 148

(三)近体中四声的分用 149

1.仄韵律的押韵要分上去入 149

2.奇句尾及句中四声的递用 150

二、对偶律 155

(一)基本要求 155

(二)对法种种 158

1.唐人总结 158

2.按不同角度归类 161

(1)以对的严密程度分 161

甲、工对 162

乙、宽对 164

(甲)一般的宽对 164

(乙)借对(假对) 167

A.借义 168

B.借音 170

(2)从对偶方式看,有几种特殊对式 172

甲、流水对(串对) 173

乙、隔句对(扇面对) 174

丙、续句对 176

丁、蹉对 177

戊、当句对 179

(3)从两句内容的虚实及表述倾向的正反分 180

甲、言对、事对 180

乙、正对、反对 181

(4)从所用词的构成及声韵上分 189

甲、复合词对 190

乙、双声叠韵对 191

丙、叠字对 194

三、句子构成律 200

(一)前人总结归纳 201

(二)句法种种 203

1.通常句式 203

(1)直陈句、描写句 203

(2)疑问句 206

甲、自问 206

(甲)自问自答 206

(乙)自问而不作直接回答(答意已含其中) 207

(丙)自问而无答 208

乙、他问 210

(甲)有问有答 210

(乙)有问无答 210

丙、一句一问,二句二问 213

2.特殊句式 214

(1)灵活的分层 214

甲、上一下四、上三下四 214

乙、上三下二、上五下二 215

丙、上二下五 216

(2)比喻句中喻体与本体易位 218

(3)问答句 219

(4)散文语入句 220

(5)省略 222

甲、省主语 222

乙、省谓语 224

丙、省介词、省连词(紧缩复句) 227

丁、省宾语 230

(6)倒装 231

甲、单层倒装 231

(甲)主谓倒装 231

(乙)动宾倒装 232

(丙)主宾倒装 233

(丁)宾占主位(主语不出现) 233

乙、多层倒装 234

丙、跨句倒装 237

乐 府 编 240

概述 240

一、名解 240

二、乐府诗之特质与定界 241

分类 244

一、综合分类 244

二、以创作途径分类 245

三、以朝代分类 247

(一)汉魏晋乐府 247

1.民间乐府 247

(1)相和曲与相和歌辞 247

(2)鼓吹曲与鼓吹曲辞 252

(3)杂曲歌辞 253

2.文人乐府 254

(二)南北朝乐府 261

1.民间乐府 261

(1)北朝乐府——横吹曲与横吹曲辞 262

甲、梁鼓角横吹曲辞 262

乙、杂歌谣辞 264

(2)南朝乐府 264

甲、吴声歌辞 266

乙、神弦歌辞 270

丙、西曲歌辞 270

丁、杂曲歌辞 271

2.文人乐府 271

(1)南朝文人乐府 272

(2)北朝文人乐府 278

(3)隋文人乐府 280

(三)唐乐府 281

1.民间乐府 281

2.文人乐府 288

(1)咏古题 288

(2)即事名篇——新题乐府 292

(3)配曲歌辞 298

杂 体杂名编 307

概述 307

体类 308

一、因律的特殊而名体 308

(一)四声体 308

1.全平诗 309

2.全仄诗 309

3.奇句全平、偶句全仄诗 310

(二)偷春体 311

(三)散律(无对偶律) 312

(四)双用韵 313

二、因诗中某些词语特殊安排而名体 313

(一)建除体 313

(二)八音诗 315

(三)藏头诗 315

(四)人名诗 316

(五)地名诗 318

(六)药名诗 319

(七)数名诗 322

三、因修辞手法使用特殊的体名 323

(一)离合体 323

(二)反覆、回文诗 323

(三)神智体 328

(四)谜诗——谐隐诗 329

(五)拆字诗 331

(六)歇后诗 332

(七)联珠(顶真、玉连环)体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