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及秦汉魏晋北朝时期的山西财政 1
第一节 晋国的财政 1
一、晋国的兴起与发展 1
二、河东盐池与晋国的财政 4
三、晋国作爰田、作州兵的改革和财政 5
四、其它财政收支 7
第二节 三家分晋后的财政 9
一、三家分晋 9
二、魏国的财政 12
三、赵国的财政 16
四、韩国的财政 18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山西财政 19
一、行政区划及社会经济 19
二、秦汉的财政机构及政策 21
(一)统一全国赋税制度 22
(二)统一货币 23
(三)统一度量衡 23
(四)统一官俸 23
(五)统一财政管理机构 23
三、盐铁专卖 25
四、均输制度 28
五、山西财政在全国的地位 29
第四节 魏晋北朝时期的山西财政 33
一、魏晋北朝时期的山西财政 33
二、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山西财政 41
(一)财政机构与有关制度 42
(二)财政收入 45
(三)财政支出 52
三、北魏时期的山西财政 57
(一)财政制度和措施 57
(二)财政收入 66
(三)财政支出 80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山西财政 93
第一节 社会经济概况 93
一、行政区划 93
二、经济概况 99
第二节 财政机构与措施 106
一、财政机构和制度 106
(一)收支制度 110
(二)户籍制度 111
(三)仓储制度 113
(四)预算制度 121
(五)上计制度 122
(六)审计制度 123
二、财政措施 124
(一)推行均田制度 124
(二)大兴屯田和营田 128
(三)发展经济,开辟财源 129
(四)发展人口 133
(五)厉行节约 135
第三节 财政收入 137
一、租调收入 137
二、徭役(庸)收入 148
三、官田收入 149
四、手工业税 153
五、矿业税收 157
六、商业税收 159
七、其它收入 164
第四节 财政支出 165
一、上缴中央的赋税 165
二、官吏俸禄和官府费用 168
三、军事费用 170
四、进奉、贡献与调拨 172
五、生产费用 173
六、交通和建筑费用 175
七、宗教迷信费用 177
八、赈恤费用 179
第三章 五代时期的山西财政 182
第一节 五代时期山西行政设置 182
第二节 五代时期山西社会经济与财政 185
一、社会经济衰败 185
二、财政空竭 188
第三节 五代时期的山西财政 189
一、财政管理和措施 189
(一)继续实行两税法 189
(二)严格执行专卖政策 190
(三)赋税分配制度 191
(四)仓储制度 192
(五)和籴制度 193
(六)其他财政措施 194
二、财政收入 197
(一)田租及附加税 198
(二)盐税 200
(三)商税 201
(四)杂税 201
(五)战利品 202
三、财政支出 203
(一)军费 203
(二)官俸 206
(三)上供 207
(四)贡献 208
(五)奢费 210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山西财政 212
第一节 宋代的山西财政 212
一、行政区划和社会经济概况 212
二、财政机构与制度 213
三、司马光与宋代财政 215
四、财政收入 217
(一)田赋 217
(二)关市税、商税 218
(三)土贡 228
五、财政支出 229
(一)俸禄 229
(二)上缴钱粮 230
第二节 元代的山西财政 232
一、社会经济概况 232
二、财政机构与财政收支 235
(一)财政机构 235
(二)财政收入 235
第五章 明代的山西财政 241
第一节 社会经济概况 241
一、行政区划 241
二、户口与经济状况 242
第二节 财政机构和制度 245
一、明初财政机构和制度 245
二、明中叶一条鞭法及其实施 250
三、理财家周经 253
第三节 财政收支 256
一、财政收入 256
(一)田赋 256
(二)盐课、铁冶 270
(三)商税、土贡 271
(四)杂税 272
二、财政支出 272
(一)官俸 272
(二)赏赐 272
(三)诸王岁禄 273
(四)上纳、供边 274
(五)大同、宣府、山西三边镇粮饷 276
第六章 清代前中期的山西财政 277
第一节 社会经济概况 277
一、人口 278
二、经济 281
第二节 财政机构和制度 288
一、机构 288
二、从《赋役全书》到地丁制 291
三、养廉银 295
四、关税 302
五、盐税 304
第三节 财政收支 309
一、财政收入 309
(一)田赋部分 309
(二)仓库储积 341
(三)税课 342
二、财政支出 345
(一)官俸 345
(二)养廉及地方公用 346
(三)工程费 348
(四)兵饷 351
(五)铺司、衙役工食 351
(六)土贡及其它 352
第四节 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剥削的斗争 353
一、顺治年间的机户罢市 353
二、乾隆年间的抗粮斗争 354
三、乾隆年间的决灌盐池斗争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