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9-11世纪禅宗文化的诗学面向 1
第一章 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唐代僧诗中的文字观 15
一、前言 15
二、佛经中的文字观 17
三、诗僧文字观的三种样态 25
四、诗与禅融合的轨迹 32
五、结语 38
第二章 从物境到意境——皎然诗论在「情景交融」模式上的推进 41
一、前言 41
二、「情景交融」的批评理论与唐前「物境」说 43
三、「内境」说的成立与皎然「意境论」的演进 50
四、皎然「意境」说的理论基础与艺术心理机制 58
五、结语 66
第三章 全唐五代僧人诗格的诗学意义 69
一、前言 69
二、全唐五代缁流诗格的重要内涵 71
三、缁流诗格的诗学贡献与特色 85
四、结语 96
第四章 苏轼诗中的般若譬喻 99
一、前言 99
二、般若经的流传概况与苏轼诗禅意象的形成 102
三、苏轼诗中般若譬喻的种类与思想主题 108
四、苏轼诗中般若譬喻的艺术成就 137
五、结语 140
第五章 苏轼诗论中的禅喻 143
一、前言 143
二、北宋反佛风潮促成了儒佛会通 144
三、苏轼禅佛修养因缘 149
四、苏轼会通儒佛以论诗 152
五、苏轼以禅喻诗的若干现象 156
六、结语:苏轼以禅喻诗之影响 175
第六章 苏轼诗禅合—论对惠洪「文字禅」的影响 181
一、前言 181
二、苏轼与惠洪生平的关系 183
三、苏轼的文字禅观 192
四、惠洪承苏轼文字禅诗观 204
五、结语 227
第七章 惠洪诗禅的「春」意象——兼为「浪子和尚」辩诬 231
一、前言 231
二、禅宗典籍中「春」意之象征 234
三、唐宋禅林文学「春」意象的演进 239
四、惠洪诗禅中「春」意象的四种类型 244
五、惠洪以「春」象征诗禅在诗学上的创发 255
六、结语 257
第八章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259
一、前言 259
二、「诗言志」的诗学传统 261
三、儒佛交涉下的诗学演进 264
四、严羽论诗的思想路径 269
五、严羽诗论中的儒佛辩证 282
六、结语 286
附录一 当代文字禅的实践者:明复法师的文艺理念 289
一、前言 289
二、文字与道 290
三、诗文僧传统与文字禅 298
四、明复法师著作的「文字禅」内涵 306
五、明复法师的文艺思想及其意义 313
六、结语 322
附录二 有关「文字禅」研究的相关论著 325
参考书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