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一、药物毒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
二、药物毒性作用类别 3
三、药物毒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6
四、药物毒性作用机制 7
第二章 药物的毒物代谢动力学 9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与毒性 10
一、药物吸收环节的毒性 10
二、药物分布环节的毒性 11
三、药物生物转化环节的毒性 13
四、药物排泄环节的毒性 15
第二节 毒物代谢动力学 16
一、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目的 17
二、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 17
三、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 20
四、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特殊问题 22
五、反复给药的组织分布研究 23
第三章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24
第一节 肝脏损伤的组织形态与生理学基础 24
一、组织形态学基础 24
二、生理学基础 25
第二节 药物对肝脏损伤的类型 26
一、肝细胞死亡 27
二、脂肪肝 29
三、胆汁淤积 29
四、血管损伤 29
五、肝纤维化 30
六、过敏性肝炎 31
七、肝肿瘤 32
第三节 药物对肝脏损伤的评价 33
一、肝脏毒性综合征 33
二、形态评价 33
三、血液试验 33
第四章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35
第一节 肾脏损伤的组织形态与生理学基础 35
一、组织形态学基础 35
二、生理学基础 35
第二节 药物对肾脏损伤的类型 36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36
二、毒性刺激的适应性 37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 37
四、常见肾脏毒性药物 37
第三节 药物对肾脏损伤的评价 39
一、肾小球滤过率 39
二、肾血流量 39
三、其他 40
第五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41
第一节 心血管损伤的形态学与生理功能基础 41
一、形态学基础 41
二、生理功能基础 42
第二节 药物对心血管损伤的类型 44
一、心力衰竭 44
二、心律失常 44
三、心肌炎与心肌病 45
四、心包炎 46
五、心脏瓣膜病 47
六、高血压 47
七、低血压 47
八、血管炎 48
第三节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损伤评价 48
一、在体评价 48
二、临床病理学评价 49
三、动力学评价 50
第六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51
第一节 呼吸系统损伤的组织形态与生理学基础 51
一、呼吸道 51
二、肺脏 51
第二节 肺脏对药物的代谢与肺损伤 52
第三节 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作用与常见类型 53
一、抑制呼吸 53
二、呼吸道反应 54
三、肺水肿 54
四、肺炎及肺纤维化 55
五、肺栓塞 56
六、肺出血 56
七、肺动脉高压 56
第四节 呼吸系统毒性的检测 56
第七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58
第一节 神经系统损伤的形态与生理学基础 58
一、组织形态学基础 58
二、生理学基础 59
第二节 药物对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61
一、按神经毒性靶器官分类 61
二、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分类 65
三、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机制 67
第三节 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评价 68
一、产生神经系统毒性的药物种类 68
二、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的检测和研究方法 69
第八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 72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学特点 72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72
二、分泌方式 72
三、激素分泌的调节 72
第二节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损伤的类型 73
一、药物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 73
二、药物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 75
三、药物对性腺的毒性作用 76
四、药物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毒性作用 77
五、药物对胰腺的毒性作用及药源性低血糖症 78
第三节 药物对内分泌毒性作用的评价 79
一、甲状腺 79
二、肾上腺 79
三、性腺系统 80
第九章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81
第一节 免疫反应生物学 81
一、免疫器官 81
二、免疫细胞 82
三、免疫分子 83
第二节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84
一、药物引起免疫抑制 84
二、药物引起过敏反应 84
三、药物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87
第三节 药物免疫毒性的检测 88
第十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91
第一节 血液系统的组成和血细胞的生成 91
第二节 药物的血液毒性 92
一、对红细胞的毒性 92
二、对骨髓抑制 96
三、对白细胞的毒性 97
四、对血小板及止血功能的影响 97
第三节 药物血液毒性的评价 99
一、动物试验 99
二、体外检测法 100
第十一章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 101
第一节 药物对皮肤毒性作用的形态与生理学基础 101
一、皮肤的组织形态学 101
二、皮肤的生理学基础 103
三、药物经皮肤的吸收过程 103
第二节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类型 105
一、药疹 106
二、药物的光敏反应 108
三、原发性刺激 109
四、皮肤过敏反应 109
五、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110
六、氨苯砜综合征 110
七、红人综合征 110
八、经过皮肤吸收产生全身中毒反应 110
九、化学药物对皮肤附属器的影响 111
第三节 药物对皮肤损伤的评价 111
第十二章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 112
第一节 眼损伤的形态与生理学基础 112
一、眼球及视觉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 112
二、眼的药物毒性易感性 113
第二节 药物对眼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114
一、角膜、结膜损伤 114
二、眼周变态反应 115
三、眼睑损害及眼球运动障碍 115
四、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 115
五、视网膜病变 115
六、视神经病变 116
七、眼压及瞳孔大小改变 116
八、眼局部给药的全身毒性 117
第三节 药物对眼损伤的评价 117
第十三章 药物致癌作用 119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119
一、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和促癌物 120
二、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120
第二节 药物致癌作用 121
第三节 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122
一、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122
二、对癌基因的影响 123
三、与DNA损伤修复 123
四、与表观遗传 123
第十四章 药物的生殖和发育毒性 125
第一节 药物的生殖毒性作用 125
一、药物对男性的生殖毒性 125
二、药物对女性的生殖毒性 127
第二节 药物的发育毒性作用 128
第十五章 药物遗传毒性 132
第一节 化学致突变作用 132
一、突变的基本概念 132
二、化学药物致突变作用 133
三、突变的后果 133
第二节 药物致突变作用机制 135
一、直接作用于DNA 135
二、干扰有丝分裂 136
第三节 药物遗传毒性的评价 136
第十六章 药物成瘾和药物依赖性 137
第一节 药物成瘾和药物依赖性的生理基础 137
一、基本概念 137
二、生理学基础 138
第二节 药物成瘾作用机制 140
一、阿片受体与阿片类药物成瘾 140
二、多巴胺受体的代偿性适应与药物成瘾 143
三、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代偿性适应与药物成瘾 143
四、GABA受体的代偿性适应与药物成瘾 144
五、5-羟色胺受体与药物成瘾 144
六、其他 145
第三节 药物成瘾的危害性与戒毒治疗 145
一、依赖性药物分类 145
二、药物成瘾的危害性 146
三、戒毒治疗 147
第十七章 生物/基因类药物安全性评价 149
第一节 生物药物的安全性 149
一、生物药物的特殊性 149
二、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内容 150
三、生物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总体原则 152
四、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153
第二节 基因类药物的安全性 155
第十八章 药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 157
一、药用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特殊性 157
二、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研究的现状 158
第十九章 药物非临床评价与GLP实验室 160
一、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意义 160
二、新药安全性评价GLP实验室 161
第二十章 全身用药的毒理研究 167
第一节 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167
一、概念和目的 167
二、基本内容 168
三、急性毒性实验中常用LD50计算方法 171
四、急性毒性实验中其他常用试验方法 173
第二节 长期毒性实验 176
一、概念和目的 176
二、试验内容 177
第三节 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182
一、静脉注射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182
二、局部给药的全身毒性试验 186
第二十一章 一般药理学研究 187
第一节 试验设计原则 187
一、基本原则 187
二、试验方法 188
三、样本量 188
四、剂量与分组 188
五、给药与观察 188
第二节 对重要生命功能影响的研究 188
一、中枢神经系统 189
二、心血管系统 189
三、呼吸系统 190
第三节 对其他系统及功能影响的研究 190
一、追加研究 190
二、补充研究 191
三、其他研究 191
第二十二章 局部用药的毒性研究 192
第一节 皮肤用药的毒性研究 192
一、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试验 192
二、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试验 193
三、皮肤刺激性试验 193
四、皮肤吸收试验 195
五、皮肤过敏试验 196
六、皮肤光过敏反应试验 198
七、皮肤光毒性试验 199
第二节 眼睛用药刺激性试验 200
第三节 肌内注射用药局部刺激性试验 202
第四节 静脉给药局部刺激性试验 202
第五节 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毒性试验 202
第六节 直肠、阴道制剂的毒性试验 203
第二十三章 药物特殊毒性研究 205
第一节 药物致突变作用研究 205
一、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205
二、染色体畸变检测方法 208
三、DNA损伤检测方法 210
四、药物致突变作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211
第二节 药物致癌作用研究 212
一、药物构效关系分析 212
二、致突变筛检试验 213
三、培养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213
四、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213
五、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214
六、转基因动物模型 216
七、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216
第三节 药物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研究 216
一、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216
二、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 217
三、围生期毒性试验 218
第四节 药物依赖性研究 219
一、生理依赖性试验 219
二、精神依赖性试验 220
第二十四章 药物临床应用的毒性问题 222
第一节 药物毒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222
第二节 产生临床药物毒性作用的关联因素 223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223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224
三、环境因素 225
第三节 药物中毒急救措施的研究 226
一、稳定病情 226
二、获取病史与进行体检 226
三、实验室检查 227
四、放射影像学检查 227
五、阻止毒性药物的吸收 227
六、进一步清除毒性药物 228
七、解毒剂的使用 229
八、中毒患者的支持疗法 229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230
一、常用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230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的开发 231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社会性与国际合作 232
四、药物不良反应资料的获取 233
主要参考文献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