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与教学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立群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536139519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整个语文课程教学,包括:语文课程新理念,我国及当前国际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语文课程目标的新理念,语文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新理念,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听说读写教学的新理念,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等十二章。

绪论 1

第一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说 1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及特点 1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目标 2

第二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演进 5

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5

二、孕育与依附教育学时期(1897—1918) 5

三、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 6

四、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 6

五、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 6

六、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 7

七、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7

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现在) 8

第三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9

一、接受学习法 9

二、问题探究法 9

三、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9

四、观摩—见习法 10

五、模拟教学法 10

六、实习—行动研究法 10

七、文献研究法 11

八、教育调查法 11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概念、价值及特点 12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概念 12

一、“语文”是什么 12

二、语文课程是什么 13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地位 15

一、语文课程的价值 16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 20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特点 21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1

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3

三、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 25

四、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课程 25

五、汉语言文字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27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 29

第一节 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 29

一、语文教育从混合型教育走向独立学科——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萌芽诞生阶段 29

二、从课程纲要到课程标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阶段 32

三、从“国语”、“国文”到“语文学科”——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成熟阶段 34

四、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到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语文教育回归本体的前奏阶段 38

第二节 我国新一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 41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41

二、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43

三、语文教育当时存在的问题 45

四、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及对现行教学大纲的突破 46

第三节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48

一、语文教学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 48

二、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 48

三、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语文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49

四、教学既应重结论,更应重过程 51

五、教学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52

六、要重间接经验,更要重直接经验 53

七、教学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4

八、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55

九、语文教学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又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55

第三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57

第一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7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7

二、提高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 59

三、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60

第二节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60

一、语文课程在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61

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62

三、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重视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和融化 63

四、语文课程在教学原则上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65

五、语文教育在教学评价上要确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观 66

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在语文学习中长期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67

第三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8

一、语文自主学习 68

二、语文合作学习 70

三、语文探究性学习 71

第四节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3

一、什么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3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74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5

第四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 78

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79

一、语文课程目标 79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 81

第二节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 82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83

二、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84

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86

四、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87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88

第三节 语文教学目标编制的原则及程序 90

一、语文教学目标编制的原则 90

二、语文教学目标编制的程序 91

第四节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95

一、目标设计的四种取向 96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97

第五章 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发展 100

第一节 语文课程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100

一、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00

二、语文教学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102

三、语文课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15

第二节 语文课程与学生品德的发展 120

一、品德的概念及其内涵 120

二、语文德育的特点 125

三、语文实践是语文德育的基本途径 126

第三节 语文课程与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127

一、审美情趣的概念及特点 128

二、发展学生审美情趣的内容 130

三、语文课程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和方法 135

第六章 语文课程与教师的发展 139

第一节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39

一、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的学习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40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141

三、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42

四、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42

第二节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43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43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143

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144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44

第三节 新课程下教师品德素养的重构 145

一、道德素质 145

二、个性品质 146

第四节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知识与能力的重组 149

一、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150

二、语文教学能力 156

第七章 识字写字教学 163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定位和目标 163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定位 163

二、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 165

第二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 170

一、以人为本,尊重汉字,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70

二、以集中识字为主,兼顾随文识字,多元结合进行识字教学 171

三、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利用汉字特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174

四、弘扬书法,一以贯之,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178

第三节 识字教学策略 179

一、把握学生学习汉字的心理特点 179

二、把握汉字的特点来识字 182

第四节 写字教学策略 186

一、写字和育人相结合,激发写字的内驱力 186

二、培养写字习惯,打好写字基础 187

三、指导写字训练,化抽象为形象 189

四、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189

第八章 阅读教学 191

第一节 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本质 191

一、现代社会对阅读的认识 191

二、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本质 192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目标 196

一、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196

二、知识和能力目标 197

三、情感态度与习惯 199

四、课外背诵与阅读 200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策略 200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00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01

三、帮助学生清除阅读对话的障碍,给予知识指导 204

四、引导学生与文本相关者进行对话 205

五、改革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充满活力的阅读教学 208

六、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211

七、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活动 213

八、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 215

九、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220

第九章 写作教学 222

第一节 写作及写作教学的本质 222

一、写作的本质 222

二、写作教学的本质 224

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目标和理念 226

一、写作教学的目标 226

二、写作教学的理念 229

第三节 写作教学策略 235

一、明确目的,激发动机 235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36

三、鼓励学生自主写作和自由表达 238

四、加强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加强合作与交流 239

五、培养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240

六、注重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242

七、要采取丰富多样的作文方式 243

第四节 写作教学的过程 245

一、写作教学计划的制订 245

二、指导 246

三、批改 247

四、评讲 251

五、再修改 252

六、成果交流 253

第十章 口语交际教学 255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概述 255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 255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258

三、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话说话教学的差异 261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及内容的构成 263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263

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265

第三节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 268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268

二、话题要切合学生交际实际 268

三、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269

四、创设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渠道 273

五、教师的适度引导和支持 274

六、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275

第十一章 综合性学习 277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的定位和目标 277

一、综合性学习的定位 277

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282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284

一、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内容设置的原则 284

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实施过程 291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94

一、抓住探究性 294

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296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96

四、贯彻多维评价的课程原则 299

第十二章 语文课程评价 301

第一节 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及方式 301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302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 305

第二节 语文课程评价的理念 311

一、发展、继承、创新现有课程评价 311

二、开展行动研究,推进新课程评价改革 312

三、改革考试制度 313

第三节 语文课程评价策略 319

一、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三个维度” 319

二、加强测试命制和期末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 323

三、坚持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327

参考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