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兽医药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1
一、毒理学 1
二、兽医药物毒理学 1
第二节 兽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一、兽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2
二、兽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意义 2
第三节 兽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 3
一、兽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和任务 3
二、兽医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3
第四节 兽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方法 4
一、生物实验 4
二、群体调查 4
第二章 药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6
第一节 药物的毒性作用 6
一、概念 6
二、表示毒性的常用参数 7
三、药物毒性作用的类别 8
第二节 剂量和毒性关系 9
一、剂量 9
二、毒性效应和反应 9
三、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9
第三节 毒性作用机理 11
一、影响靶分子 11
二、干扰细胞的功能 13
第三章 药物的处置与毒代动力学 15
第一节 毒物的体内过程 15
一、吸收 15
二、分布 18
三、生物转化 20
四、排泄 21
第二节 药物毒代动力学 22
一、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23
二、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23
三、药物毒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 25
四、药物毒代动力学的主要模型 29
第四章 影响药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41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41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 41
二、溶剂 42
三、剂型 42
四、给药方案 42
五、联合用药 43
第二节 动物方面的因素 45
一、种属差异 45
二、生理因素 46
三、病理状态 46
四、个体差异 47
第三节 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47
一、用药环境 47
二、饲养管理条件 47
三、时间、季节变化 47
第五章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49
第一节 肝脏毒性药物 49
一、肝脏毒性药物的分类 49
二、肝脏毒性药物毒性作用特点 50
第二节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51
第三节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类型及机理 52
一、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类型 52
二、药物性肝损害机理 53
第四节 肝损伤的评价 57
一、整体实验 58
二、离体实验 62
第六章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64
第一节 肾毒性药物 64
一、肾脏毒性药物的分类 64
二、常见肾毒性药物的损伤作用 64
三、肾脏毒性药物作用特点 67
第二节 药物对肾脏损害的类型 68
一、肾单位损伤 68
二、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 70
三、间质性肾炎 71
四、梗阻性肾脏损害 71
第三节 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的机理 72
一、引起细胞死亡 72
二、活性中间代谢产物引起细胞损伤 72
三、影响细胞容积和离子稳态 73
四、改变细胞骨架和细胞极性 73
五、引起线粒体功能失调 73
六、导致溶酶体功能障碍 74
第四节 肾损伤的评价 74
一、整体试验 74
二、离体研究 77
第七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78
第一节 神经毒性药物 78
一、神经毒性药物的分类 78
二、神经毒性药物作用特点 79
第二节 药物对神经系统损害的类型 80
一、脑损害 80
二、脑神经损害 80
三、脊髓损害 81
四、神经肌肉麻痹 81
五、精神症状 81
第三节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82
一、结构改变 83
二、功能改变 83
三、行为改变 84
第四节 药物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 84
一、神经递质与神经毒性 84
二、离子通道与神经毒性 85
三、受体信号转导与神经毒性 86
四、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毒性 87
五、细胞骨架与神经毒性 88
第五节 神经系统损伤的评价 89
一、神经学检查 89
二、形态学检查 89
三、电生理学检查 90
四、生化检查 90
五、神经细胞培养 90
六、神经毒理学的动物模型 90
第八章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91
第一节 免疫系统毒性药物 91
一、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 91
二、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 92
三、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毒性的药物 92
第二节 药物免疫毒性的特点和类型 93
一、药物对免疫系统作用的特点 93
二、药物对机体免疫毒性的类型 93
第三节 药物免疫毒性作用的机理 95
一、药物引起免疫抑制的机理 95
二、药物引起变态反应的机理 98
三、药物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理 100
第四节 药物免疫毒性的评价 100
一、免疫毒性检测方案 100
二、免疫毒性试验方法与评价 102
第九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105
第一节 造血及其调节 105
一、造血 105
二、血细胞发生的调控 106
第二节 血液系统毒性药物 107
第三节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108
一、造血功能障碍 108
二、血细胞破坏增加 111
三、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112
第四节 血液系统药物毒性的检测及评价 113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113
二、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指数 113
三、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 114
四、血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法 115
五、血液放射性核素检测法 115
第十章 药物对胃肠道的毒性作用 116
第一节 消化道毒性药物 116
第二节 药物对消化道的毒性作用及其类型 117
一、对口腔、咽、食管的毒性作用 117
二、对胃的毒性作用 118
三、对肠的毒性作用 119
第三节 药物对消化道毒性的评价 120
一、试验的基本要求 120
二、观察指标 121
第十一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 123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毒性药物 123
第二节 药物对内分泌腺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124
一、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124
二、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125
三、对性腺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126
四、对胰腺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126
第三节 药物对内分泌腺毒性的评价 128
一、甲状腺功能变化的测定 128
二、肾上腺功能变化的测定 128
三、性腺功能变化的测定 129
第十二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130
第一节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130
一、导致呼吸困难 130
二、导致呼吸衰竭 130
三、导致呼吸道损伤 131
四、导致肺脏损伤 131
第二节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机理 132
一、抑制呼吸中枢 132
二、引起呼吸肌麻痹 132
三、细胞毒药物直接损害肺泡 133
四、药物介导的氧化损伤 133
五、磷脂代谢障碍 133
六、促进递质的释放 133
七、物理性损伤 133
八、引起变态反应 134
九、引起气道的损伤作用 134
第三节 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的评价 134
一、呼吸功能检查 134
二、肺脏的生化检查 135
三、体细胞实验 135
四、物理检查 135
五、病理学检查 135
第十三章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 136
第一节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136
一、对角膜和结膜的毒性作用 136
二、对虹膜的毒性作用 137
三、对眼房水产生的影响 137
四、对晶状体的毒性作用 138
五、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毒性作用 139
六、对视神经的毒性作用 139
第二节 药物对眼毒性作用的评价 140
一、直接接触眼用药物的眼刺激试验 140
二、全身给药的眼毒性试验 142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142
四、眼药水中辅料的毒性检查试验 142
第十四章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 143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143
一、皮肤的结构 143
二、皮肤的功能 143
第二节 皮肤毒性作用类型及其机理 144
一、接触性皮炎 144
二、光敏感反应 145
三、色素异常 145
四、荨麻疹 145
五、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146
六、皮肤癌 146
七、化学物对皮肤附属器的影响 146
第三节 皮肤毒性的评价 147
一、皮肤刺激试验 147
二、皮肤致敏试验 147
三、光毒性试验 147
四、皮肤光敏试验 148
五、其他试验 148
第十五章 药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 149
第一节 药物的生殖毒性 149
一、生殖毒性表现 149
二、雄性生殖毒性 150
三、雌性生殖毒性 151
第二节 外源化合物的发育毒性 152
第三节 生殖系统毒性的评价 153
一、生殖毒性作用的评定 153
二、动物选择 154
三、接触选择 154
四、试验方法 155
第四节 药物的致畸作用及其机理 155
一、常用术语与概念 155
二、药物的致畸作用及其机理 156
第五节 影响药物致畸作用的因素 158
一、遗传因素 158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 158
三、给药时间与途径 159
四、给药剂量 159
五、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160
六、母体状况 161
第十六章 药物的遗传毒性作用 162
第一节 药物遗传毒性的危害 162
一、基因突变对机体的影响 162
二、基因突变对不同细胞的影响 162
第二节 药物诱发突变的类型及抗突变作用 164
一、诱变剂的分类 165
二、药物诱发突变的类型 165
三、抗突变作用 167
第三节 药物致突变作用及其机制 168
一、直接作用于DNA 168
二、干扰有丝分裂 169
第十七章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171
第一节 临床前兽药安全评价的意义 171
第二节 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72
一、国外情况 172
二、我国兽药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173
第三节 药物安全评价的程序和要求 174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74
二、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试验项目 174
三、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176
第四节 影响新药毒性试验的因素 177
一、与受试物有关的因素 177
二、实验动物方面的因素 177
三、外界环境因素 178
第五节 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面临的问题 178
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178
二、安全性评价的替代法研究 179
三、生物技术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问题 180
四、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80
第十八章 一般毒性试验 182
第一节 药物急性毒性试验 182
一、基本概念 182
二、目的和意义 183
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183
四、急性毒性与LD50的评价 188
第二节 药物蓄积毒性试验 189
一、试验目的 189
二、试验方法 189
第三节 药物长期毒性试验 191
一、基本概念 191
二、目的和意义 191
三、试验方法 192
第十九章 致突变试验 197
第一节 药物的致突变性 197
第二节 致突变试验检测方法 197
一、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198
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00
三、啮齿动物微核试验 201
四、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202
五、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203
六、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203
七、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04
八、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 204
九、SOS显色反应 205
第二十章 生殖毒性试验 206
第一节 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206
第二节 繁殖试验 206
一、三代两窝生殖试验 207
二、两代一窝和一代一窝生殖试验 207
三、观察指标 208
四、试验结果评价 208
第三节 致畸试验 208
一、实验动物 209
二、动物受孕及检查方法 209
三、剂量分组、给药方式及时间 209
四、观察指标 211
五、结果评定 212
第二十一章 药物的致癌作用及致癌试验 215
第一节 药物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 215
一、药物的致癌作用 215
二、药物致癌机理 215
第二节 药物致癌作用的危险性评价 219
一、构效关系分析 219
二、短期致癌物筛检试验 219
三、动物诱癌试验 220
四、流行病学调查 222
第二十二章 局部毒性试验 223
第一节 皮肤毒性试验 223
一、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223
二、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224
三、应用于直肠、阴道的制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224
四、皮肤长期毒性试验 225
第二节 刺激试验 225
一、皮肤刺激试验 225
二、眼刺激试验 226
三、滴鼻剂和吸入剂的刺激试验 228
四、应用于直肠、阴道的制剂的刺激试验 228
五、肌内注射用药局部刺激性试验 228
第三节 致敏作用(反应) 229
第四节 皮肤致敏试验 230
第二十三章 兽药残留与控制 232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 232
一、名词术语 232
二、兽药残留的种类 233
三、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形成的原因 234
四、影响食品动物组织中药物残留的因素 235
五、兽药残留的危害 236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监控 238
第二十四章 兽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240
第一节 GLP的发展概况 240
第二节 实施GLP的目的及适用范围 241
第三节 在我国兽药实施GLP的必要性 242
附录一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244
附录二 兽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试验指导原则 250
主要参考文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