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 环境保护科技活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1103192
  • 页数:5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灾后四川汶川的景象以及对灾区带来的环境方面的影响,并针对灾后重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一篇 总论 1

第1章 汶川地震发生概况 3

1.1 汶川地震的波及范围 3

1.2 汶川地震的破坏程度 4

第2章 灾区自然环境概况 5

2.1 地质地貌概况 5

2.2 气候特征 5

2.3 地表水分布格局 6

2.4 生态特征 8

第二篇 城乡居民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11

第3章 概述 13

3.1 任务由来 13

3.2 国内外灾后居民安置现状 14

3.3 工作目标 17

3.4 工作任务 17

3.5 指导思想 17

3.6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8

第4章 地震灾害环境影响状况分析 22

4.1 灾区损失分析 22

4.2 地震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情况分析 25

4.3 地震对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31

4.4 地震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2

4.5 小结 37

第5章 临时性居民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38

5.1 临时性居民安置点概况 38

5.2 临时性居民安置点的分类与特点 41

5.3 临时性居民安置点环境问题分析 51

5.4 临时性居民安置点环境保障对策 54

5.5 小结 55

第6章 过渡性居民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56

6.1 过渡性居民安置概况 56

6.2 过渡性安置区的分类与特点 59

6.3 过渡性安置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96

6.4 过渡性居民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97

6.5 小结 98

第7章 重建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100

7.1 重建安置概况 100

7.2 重建安置区环境影响评估 113

7.3 重建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118

7.4 小结 121

第8章 成果应用及主要结论 122

8.1 成果形式 122

8.2 主要结论 122

第三篇 产业发展战略评估及工业企业恢复与重建的环境保障对策 123

第9章 概述 125

9.1 工作目标 125

9.2 目的和意义 125

9.3 战略思路和工作重点 126

第10章 工业企业及环保设施受损情况 127

10.1 工业企业受损情况 127

10.2 环保设施受损情况 134

10.3 小结 136

第11章 重点企业筛选及清单 137

11.1 对灾后工业企业调研 137

11.2 重点企业筛选过程及方法 138

11.3 重点企业数据库建设 139

11.4 重点企业清单建立 140

11.5 重点企业筛选结果分析 140

11.6 数据库查询系统界面 156

11.7 小结 163

第12章 重点企业化学品污染风险与对策 164

12.1 灾区化学化工企业情况 164

12.2 几个重点磷矿和磷化工企业的情况 175

12.3 灾区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情况 177

12.4 重点环境风险源应急处置方案 180

12.5 重点化学品企业管理措施 195

12.6 灾后企业风险自查、环保部门风险排查技术指南 197

12.7 小结 197

第13章 灾后区域环境承载力再评估 199

13.1 环境承载力 199

13.2 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 200

13.3 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 206

13.4 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 210

13.5 地震前后水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231

13.6 自然保护区 236

13.7 灾区生态承载力评估 241

13.8 灾区环境容量评估 247

13.9 经济承载力评估 260

13.10 地质灾害评估 277

13.11 比较人口密度评估 284

13.12 水资源状况评估 285

13.13 环保基础设施评估 293

13.14 单位GDP能耗评估 296

13.15 小结 299

第14章 重点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环境的评估与对策 302

14.1 重点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状况 302

14.2 企业恢复生产的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和基本条件 303

14.3 企业恢复生产的监督及管理 303

14.4 企业恢复生产前的环保核查 305

14.5 企业恢复生产的对策与保障 306

14.6 企业恢复生产的案例分析 306

14.7 《地震灾区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环境保护技术指南(暂行)》 322

14.8 小结 322

第15章 重污染工业企业重建环境评估与对策 323

15.1 工业企业重建规划及项目分析 323

15.2 重建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327

15.3 地震灾区工业企业重建环境保护对策与研究 331

15.4 地震灾区工业企业重建典型案例分析 335

第16章 灾区原有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48

16.1 成都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49

16.2 德阳市原有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53

16.3 绵阳市原有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60

16.4 雅安市原有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67

16.5 广元市原有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70

16.6 阿坝州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75

16.7 陕西灾区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78

16.8 甘肃省陇南市灾后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 380

16.9 小结 382

第四篇 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85

第17章 灾区震前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评估 387

17.1 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 387

17.2 地表水源地水质及周边污染源 388

17.3 地表水源地环境质量的监测情况 391

17.4 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状况 393

第18章 灾区震后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评估 395

18.1 应急救灾期的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评估 395

18.2 震后重建期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评估 407

18.3 小结 409

第19章 消杀剂在灾区地表水环境中的残留研究 411

19.1 常用农药的基本性质 411

19.2 典型消杀剂在地表水环境中的行为特征 413

19.3 典型消杀剂在地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模拟实验 414

19.4 小结 417

第20章 灾区风险源对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的影响 418

20.1 灾区部分县市水源地的风险源情况 418

20.2 灾区点源污染对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的风险 419

20.3 灾区面源污染对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的风险 419

20.4 水体漂浮物对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的风险 422

20.5 小结 423

第21章 地震灾区地表水源的保护与应急对策 424

21.1 应急救灾期相关技术指南的制定与应用 424

21.2 重建期相应对策的提出与落实 425

21.3 灾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措施 427

21.4 小结 429

第22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430

第五篇 固体废物污染评估及应对措施 431

第23章 任务来源与灾后固体废物调研 433

23.1 引言 433

23.2 国外应对策略和经验 434

23.3 灾后固体废物的调研 436

第24章 环境安全和影响评估 455

24.1 固体废物产生预测 455

24.2 固体废物污染源识别 457

24.3 固体废物污染影响评估 457

24.4 固体废物的污染风险分析 459

24.5 环境监测 459

第25章 对策与建议 461

25.1 过渡安置期对策 461

25.2 灾区重建的对策和建议 462

第六篇 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估 463

第26章 概述 465

26.1 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 465

26.2 规划环评的重点 465

第27章 规划方案概述 467

27.1 规划范围与规划区 467

27.2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468

27.3 规划的主要任务 468

27.4 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修复目标 470

27.5 可能涉及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内容筛选 470

第28章 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471

28.1 自然环境概况 471

28.2 震前基础设施与主要环境敏感区的关系 473

28.3 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适宜性分析 475

28.4 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环境制约因素 477

第29章 主要不良的环境影响分析 478

29.1 交通道路重建对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和迁徙的影响分析 478

29.2 交通道路恢复重建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 480

29.3 能源恢复重建的主要不良环境影响分析 481

29.4 堰塞湖排险和淤堵河道疏浚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482

29.5 供水工程与饮用水水源保护 483

第30章 环保对策与规划综合结论 484

30.1 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484

30.2 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与建议 485

第七篇 成都灾区地震生态影响评估及恢复重建布局 487

第31章 成都灾区概况 489

31.1 研究范围 489

31.2 自然环境 490

31.3 经济社会 495

第32章 地震对地表覆盖的破坏 497

32.1 数据源选择 497

32.2 崩塌滑坡信息提取方法 498

32.3 滑坡崩塌对地表覆盖的破坏 499

32.4 植被覆盖度变化 501

第33章 地震对生态功能的影响 503

33.1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影响 503

33.2 水土保持功能影响 505

33.3 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510

第34章 地震生态影响分区及恢复重建布局 517

34.1 地震生态影响分区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 517

34.2 参数获取 519

34.3 生态影响分区结果 521

34.4 恢复重建布局 522

34.5 小结 527

参考文献 528

附录 地震应急期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制定的相应技术指南与规范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