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之用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丽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75873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1

一 背景及研究成果 1

(一)两种复兴 1

(二)两种复兴的对话及比较研究 7

(三)思孟学派研究 10

二 理论创新及研究方法 12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12

(二)文章特色与创新 13

三 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 14

第一章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 17

一 思孟学派 17

(一)存在形态 17

(二)主要人物 20

(三)主要著作 22

(四)思想特征 24

(五)学术源流 30

二 亚里士多德 32

(一)学术成果概要 32

(二)相关论著说明 33

第二章 德性与德性伦理 35

一 德性的界定 35

(一)思孟学派论德性 35

(二)亚里士多德论德性 44

二 德性伦理 51

(一)德性伦理 52

(二)德性与角色 61

(三)德性与规范 62

第三章 人性与德性 65

一 人性的界定 65

(一)界定角度相同 65

(二)具体内证不同 68

(三)人性善恶与社会性 69

二 人的实现 72

(一)实现活动 72

(二)存养与扩充 74

三 人性的结构 75

(一)球体混圆形 75

(二)锥体级层形 78

第四章 具体德目与德性实现 81

一 具体德目 81

(一)主要德性比较 81

(二)其他德性比较 108

(三)儒家特有的德性 115

(四)亚里士多德特有的德性 116

(五)习俗与礼 118

二 德性的实现 118

(一)仁义内在与仁内义外 118

(二)德性与德行 123

第五章 中庸与中道 130

一 中庸 133

(一)孔子与中庸 133

(二)子思与中庸 140

(三)孟子与中庸 155

二 中道 162

(一)中道思想的来源 163

(二)中道思想的理论基础 164

(三)中道思想 167

三 中庸与中道 173

(一)相似性 174

(二)差异性 177

第六章 情感与理性 180

一 情感与理性共存 180

二 情感与理性不可分离 183

三 德性实现中的明智与思 185

四 德性实现中的志与意愿 188

五 欲望、情感与理性 191

第七章 快乐与德性 194

一 快乐分析 194

二 不乐无德 198

三 警惕快乐与寡欲 199

四 痛苦与忧患 201

第八章 外在善与德性 205

一 外在不足与自足 205

二 必要条件 210

三 补充说明 214

第九章 最高目的与特色 217

一 最高目的 217

(一)至善与天道 217

(二)幸福 219

二 主要特色 221

(一)整体特色 221

(二)结构特色 225

三 特色探源 227

第十章 伦理与政治 229

一 君子与公民 229

(一)君子 229

(二)公民 231

二 宗法王国与民主城邦 234

(一)道德伦常与专业职能 234

(二)仁政与共和制 236

(三)内圣外王与公民教育 237

(四)道德生活与政治生活 238

三 德治与法治 240

第十一章 德性伦理学与儒家伦理学的未来走向 243

一 德性伦理与儒家伦理的主要特性 243

(一)以“德”为本的价值定位 243

(二)利人与利己完美统一的意识形态 245

(三)理想社会的政治诉求 246

二 德性伦理学与儒学复兴的价值和意义 247

(一)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背景及意义 247

(二)儒学复兴的背景及意义 248

三 德性伦理学与儒家伦理学的未来走向 249

(一)西方德性伦理学的未来走向 249

(二)儒家伦理学的未来走向 251

结语 255

参考文献 260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