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苗军芙主编;邢方,郑延亮副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09025820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绪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个体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人际沟通和群体心理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9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4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17

一、社会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的三大时期 18

二、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28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34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4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6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7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52

一、社会心理学的任务 52

二、学习和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53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54

第一节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54

一、社会交换理论 54

二、符号互动理论 56

三、社会角色理论 58

四、参照群体理论 59

第二节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59

一、精神分析理论 59

二、社会学习理论 62

三、群体动力学理论 63

四、社会认知理论 65

第三章 个体社会化 67

第一节 个体社会化概述 67

一、社会化的概念 67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69

三、社会化的种类 71

四、社会化的任务 75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76

一、社会教化 76

二、个体内化 78

第三节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81

一、遗传素质因素是个体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81

二、社会环境因素是个体社会化的决定性因素 82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获得 93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93

二、社会角色的学习 94

三、角色期待 96

四、角色冲突 97

第五节 自我意识 98

一、自我意识的一般含义 98

二、自我意识的种类 109

三、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 112

四、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作用 114

五、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16

第四章 社会认知 119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119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 119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120

三、社会认知的内容 122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若干效应 128

一、首因效应 128

二、近因效应 131

三、晕轮效应 132

四、定势效应 133

五、社会刻板印象 134

六、核心品质效应 136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38

一、认知者的因素 138

二、认知对象的因素 142

三、认知情境的因素 144

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145

一、归因的概念 145

二、西方主要的归因理论 145

三、归因偏差 149

第五章 社会动机 152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152

一、动机的概念 152

二、动机的特性与功能 154

三、动机的种类 156

四、动机挫折 161

第二节 利他行为 170

一、利他行为的一般概念 171

二、利他行为的种类 171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172

四、利他行为的促进和培养 179

第三节 侵犯行为 181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 181

二、侵犯行为的类型 183

三、侵犯理论 184

四、侵犯行为的消除与控制 188

第六章 社会态度 191

第一节 态度概述 191

一、态度的概念 191

二、态度的特征与功能 194

三、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99

第二节 态度理论 202

一、态度的社会学习理论 202

二、态度的诱因论 203

三、态度的认知一致性理论 204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208

一、态度的形成 208

二、态度的改变 210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 220

一、态度量表法 220

二、自由反应法 222

三、行为观察法 222

四、生理反应法 223

第七章 人际沟通 224

第一节 人际沟通概述 224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及特点 224

二、人际沟通的障碍 226

三、人际沟通的功能 228

四、人际沟通的过程分析 230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类型 232

一、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233

二、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234

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36

四、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 237

五、假相倚沟通、非对称相倚沟通、反应性相倚沟通、彼此相倚沟通 238

六、正式沟通网络与非正式沟通网络 239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工具 242

一、语言 242

二、非语言 243

第八章 人际相互作用与影响 252

第一节 人际相互作用 252

一、竞争与合作 252

二、利益协调 258

第二节 人际相互影响 261

一、人际相互影响概述 261

二、人际相互影响的基本心理形式 264

第九章 人际关系 284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284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284

二、人际反应特质 286

三、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阶段 289

第二节 人际吸引 291

一、外貌吸引 291

二、邻近性吸引 293

三、熟悉性吸引 294

四、相似性吸引 294

五、互补性吸引 295

六、相互性吸引 296

七、个性吸引 297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 299

一、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299

二、人际关系的参照测量法 303

第十章 群体心理 305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305

一、群体及其特征 305

二、群体的功能 310

三、群体的规模与结构 312

第二节 群体的分类 313

一、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313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14

三、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320

四、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320

五、一般群体和参照群体 321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322

一、群体规范 322

二、群体压力 326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冲突 328

一、群体凝聚力 328

二、群体冲突 330

第五节 群体领导 334

一、领导的概念 334

二、领导的功能 336

三、领导理论 337

四、领导者的影响力 353

第十一章 性别差异心理 359

第一节 性别角色 359

一、性别角色的概念 359

二、性别角色的形成 359

三、性别偏见 364

第二节 性别差异心理的研究结论 367

一、性别心理的一致性 367

二、性别心理可能存在的差异 370

三、性度 371

主要参考书目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