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信 直抒胸臆话传统 坚持十六字方针(代前言) 1
一、盛世兴文 1
二、两个误区 3
三、天赐良机 4
第二封信 上下三千年,文化纵横谈 7
一、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从《三国演义》谈起 7
二、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争奇斗妍 10
三、破除“泛阶级论”和“泛政治论”,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2
1.破除概念化,如实析古人 15
2.人性善恶论,千古一难题 19
四、有关传统文化的国内外动态 22
1.两次国际性纪念孔子诞辰大会,江总书记接见代表 23
2.西方优秀青年热衷中国文化 23
第三封信 信息时代话《周易》 25
一、《周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5
二、八卦、六十四卦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27
三、为什么解《易》者言人人殊? 30
四、莫把《易传》当《易经》 32
五、《周易》可以预测吉凶吗? 34
1.《周易·系辞》中“揲蓍成卦法”及其评介 34
2.历代大思想家对卜筮的评价 38
3.清代才子纪晓岚的高论 39
六、《易经》与电子计算机中应用的二进制有关系吗?——莱布尼兹(GottfriedWilhelmVon Leibniz)之谜 41
1.二进制的基本思想 41
2.莱布尼兹误会了 42
3.“西学中源”说与杨振宁教授的话 44
七、树立现代《周易》观 46
1.现代权威学者如何看待《周易》? 47
2.古人的看法,不完全符合实际 47
3.《周易》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50
第四封信 改革开放话儒家(上) 52
一、盖棺而论未定,孔夫子——人→神→鬼→人 52
二、正确看待历代封建王朝都尊崇儒家这一事实,是正确评价儒家的前提 54
三、儒学的演变,弄清历史真相,再评孔孟 55
1.董仲舒第一次改造儒学 55
2.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56
四、孔孟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 58
1.历史背景和时代潮流 58
2.孔子的“仁”和孟子的“行仁政” 60
3.政治上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62
4.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积极入世,奋发有为 63
五、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64
1.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口号,是教育史上的伟大革命 65
2.孔子首创“因材施教”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 66
3.孔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67
①主张学思结合,不可偏废 67
②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68
4.良好的师生关系 68
5.孔子与现代研究生导师 70
6.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71
第五封信 改革开放话儒家(下) 74
一、孟子关于“重民本、诛暴君”的高论,朱元璋闻言丧胆 74
二、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标准,影响深远 76
三、儒家学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8
1.儒家学说早已不是政治学说 78
2.儒家的道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79
①原始儒家与商品经济,孟子的商品价值观 80
②市场经济面面观与儒家学说 82
四、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说 87
1.孔孟的天命观,模棱两可 88
2.荀子的天道观,贡献突出 89
第六封信 打破神秘感 平易话老庄 92
一、可敬的老庄——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维 92
1.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神秘”的老庄 93
2.划时代的天道观,别开生面的《道德经》 95
3.庄子的高论,耐人寻味 102
4.庄子的生死观和趣闻轶事 104
5.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庄具有“极限”概念,令人惊叹! 105
6.庄子的妙语连珠,发人深省 109
①鹏程万里 109
②越俎代庖 110
③望洋兴叹 110
④井底之蛙 111
⑤目无全牛 111
⑥游刃有余 111
⑦相濡以沫 112
⑧莫逆之交 112
二、可叹的老庄——“无为”的理论,消极的人生 113
1.由批判现实转入“历史退化论” 113
2.天道“无为”正确,人道“无为”可悲 116
3.穷困煎熬于陋室,不求闻达于诸侯 118
三、“太上老君”与“南华真人”的庐山真面目 120
1.“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 121
2.历史的误会——老庄为什么成为道教的教主 122
第七封信 加强法治谈法家 124
一、法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124
1.周初大封建及其衰落 124
2.法家的先驱——郑国的子产 125
3.吴起和商鞅 126
二、法家的社会进化历史观与审时度势 128
1.儒家的历史观——“大同”和“小康” 128
2.韩非子的历史进化观 130
三、法家思想的积极因素 132
1.打击旧贵族,法家的法治精神可佳 133
2.早期法家人物的进步思想 134
四、法家思想由革命转为反动 135
1.法家学说变为绝对君主专制主义的过程,秦王朝的覆灭 135
①申不害的“术”的理论 136
②慎到的“势”的理论 136
③韩非的绝对专制主义 137
2.彻底否定道德价值,韩非子走入误区 140
第八封信 独具科学思想的墨家学派 142
一、千秋功过,后人评说,为墨子平反 142
二、《墨经》中的自然科学贡献,先秦独有 144
1.《墨经》中的数学成果 144
2.《墨经》中的物理学成果 146
三、《墨经》在逻辑学和认识论方面的贡献 149
四、墨家的社会政治观 151
1.“兼爱”学说 152
2.“非攻”的主张 153
3.“节用”“节葬”的提倡者 154
4.“非命”“尚力”的进取心 156
5.“非乐”等反对艺术的狭隘性 157
6.“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 157
五、墨子的《天志》、《明鬼》的迷信落后面 159
1.关于《天志》的言论及其分析 160
2.关于《明鬼》的言论及其分析 161
第九封信 历代清官群体与优秀传统文化 163
一、清官群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163
1.由林则徐南下谈起 163
2.清官的四大特征 165
①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166
②关心民间疾苦,富于人道主义精神 169
③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犯颜强谏,嫉恶如仇 174
④关心生产,发展经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179
二、坚持人民为本位,正确评价清官 183
1.历史是客观现实的存在,不是人们向往的乌托邦 183
2.树立新标准,人民为本位 184
3.讨论清官的现实意义 186
第十封信 阴阳五行学说和谶纬神学 187
一、阴阳五行学说源远流长 188
1.“阴阳”就是对立面,“五行”原来为民生 188
2.中国五行、西方“四行”,说法不一,历程共同 190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演变及发展 191
1.五种元素说与相生相胜说 191
2.邹衍的神秘化——“五德终始”说 192
3.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观——天人感应论 194
三、谶纬神学评介 196
1.“谶书”的内容,武则天成为女皇之谜 197
2.“纬书”的来源,为何谶纬并称?梁启超说话了 199
四、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分析 200
1.关于五行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说 201
2.关于五行相生相克(胜)说 202
3.关于把各种不同质的事物强行比附的问题 203
4.我的阴阳五行歌一首 206
5.古人关于天地、阴阳、四时的认识的局限性 207
五、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可笑理论 208
六、千言万语说不尽,推心置腹话衷肠 209
第十一封信 中国传统算命术评介 211
一、算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211
1.算命术的起源及对其认识的演变 211
2.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算命热? 213
①一般群众对中国文化中的名词术语不明真相 213
②旧瓶装新酒,现代科学技术名词充斥卦书,确实唬人 213
③许多青年朋友历史知识贫乏,认为发现了“新大陆”,惊奇不已 214
④许多朋友哲学水平较低,不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214
⑤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缺乏辩证认识 215
二、中国传统算命术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的介绍 216
1.算命术的“理论”根据 216
①古代记年、月、日的“天干”“地支”的存在 216
②“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神秘配合 218
③五行和四时五方的结亲联姻 220
④十二生肖和地支对应的人为规定 222
2.四柱算命的关键所在——排出“八字” 223
①推年法 223
②推月法 223
③推日法 225
④推时法 225
⑤排八字的具体示范 226
三、摆事实,讲道理,是非自明,真伪自辨 227
1.理论根据纯系子虚乌有、人为虚构 227
①把“天干”“地支”人为地神秘化,玩弄文字游戏 227
②排“八字”的过程中的许多规定,毫无根据 229
2.逻辑上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230
①明太祖朱元璋的笑话 231
②全国每年出生的人,“八字”完全相同者,可达4500人 231
③出生时间几乎相同的人,“八字”反而不一样;出生时间相差较多的人,“八字”反而相同 232
④东西部时差的影响所带来的不可解释的矛盾 232
四、对市场上宣传算命图书的“巡礼” 233
1.“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探源 233
2.岳飞39岁而亡的揭秘 234
3.夫妻感情破裂的“古典理论” 235
4.谁知道包拯(包公)的生辰八字? 236
5.1988年上海肝炎大流行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 237
6.现代天方夜谭——祖坟和星光点 237
7.关用利用“八字”的种种论述的辑录与评介 239
五、一个人一生的具体的人生轨迹永远是不可预测的 241
1.一代英才山林华和郭娟的悲剧,华罗庚教授寿终日本 241
2.“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现代分析 242
第十二封信 “李约瑟难题”与传统文化 244
一、“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何未在中国产生? 244
二、“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 245
1.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指挥棒 246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46
②排斥《墨经》,把科学思想打入冷宫 247
2.统治阶级的政策指挥棒——科举制度晚期的恶果 248
3.统治阶级需要的实用技术发达,理论科学缺乏 249
①建筑技术,堪称一绝 249
②曹雪芹家族的得天独厚 249
③“此曲只应天上有”,音乐水平一流 250
④为了宣扬国威,大兴造船技术 250
4.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251
①冯友兰先生的真知灼见 252
②历代学人循规,不敢越雷池一步——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王安石、朱熹、王阳明 254
③科学的火花,昙花一现——黄宗羲、方以智孤掌难鸣 260
④两点说明,请勿误会 262
三、难题并不难,坚持全面历史观 263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