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部分 1
前言 1
第1章 环境遥感 1
1.1现场数据采集 1
1.2遥感数据采集 2
1.3遥感数据处理 8
1.4地球观测经济学 28
1.5地球资源分析透视 31
1.6本书的结构 32
第2章 电磁辐射原理 37
2.1传导、对流、辐射 37
2.2电磁辐射模型 38
2.3大气能量-物质交互作用 47
2.4地面能量-物质交互作用 53
2.5大气中能量-物质的二次交互作用 57
2.6传感器系统能量-物质交互作用 57
第3章 航空摄影和航空平台的发展历史 61
3.1摄影的发展史 61
3.2航空平台摄影 66
3.3“一战”和“二战”中的摄影侦查 74
3.4冷战中的摄影侦察 76
3.5卫星遥感 81
3.6无人机 85
3.7商业遥感平台 86
第4章 航空摄影——拍摄点、相机、滤光片和胶片 91
4.1垂直和倾斜拍摄点 91
4.2航空相机 96
4.3航空摄影滤光片 104
4.4航空摄影胶片 109
4.5航空摄影任务规划 124
第5章 影像目视解译的要素 127
5.1引言 127
5.2影像目视解译的要素 130
5.3研究方法 144
5.4小节 147
第6章 摄影测量学 149
6.1垂直航空摄影航线 150
6.2框标和像主点 152
6.3航摄像片的几何要素 153
6.4单幅航片的比例尺和地物高度测算 155
6.5立体像对量测地物高度/海拔 162
6.6数字摄影测量与DEM、 DOM和专题图制作 174
6.7面积量测 189
第7章 多光谱遥感系统 193
7.1数字遥感数据采集 193
7.2离散传感器和扫描镜多光谱成像 197
7.3线阵多光谱成像 222
7.4线/面阵成像光谱仪 237
7.5基于面阵列的框幅式数码相机 244
第8章 热红外遥感 249
8.1热红外遥感发展史 250
8.2热红外辐射特性 252
8.3热红外大气窗口 253
8.4热辐射定律 254
8.5地表热特性 260
8.6热红外数据采集 261
8.7热红外环境因素 274
8.8热红外遥感应用案例 276
第9章 主被动式微波遥感 291
9.1主动式微波遥感发展历史 291
9.2主动式微波遥感系统的组成 294
9.3环境要素对雷达的影响 313
9.4航天合成孔径雷达遥感 323
9.5雷达干涉测量 328
9.6被动式微波遥感 330
第10章 激光雷达遥感 335
10.1激光雷达的原理 336
10.2激光雷达测量的精确度 349
10.3基于激光雷达的植被信息 351
10.4基于激光雷达的城市信息 352
第11章 植被遥感 355
11.1光合作用基础 355
11.2植被的光谱特征 356
11.3植被的时序特征 373
11.4植被指数 382
11.5景观生态指标 393
11.6生物多样性及差距分析 396
11.7植被变化遥感 397
第12章 水体遥感 409
12.1地表水的生物物理特征遥感获取 410
12.2降雨量 428
12.3气溶胶和云 431
12.4水汽 435
12.5雪 435
12.6水质评价模型 437
第13章 城市景观遥感 443
13.1美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444
13.2城市分辨率的考量 444
13.3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450
13.4房屋建筑用地 456
13.5商业及服务业用地 464
13.6工业用地 479
13.7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489
13.8通讯和公共用地 495
13.9城市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496
13.10气象数据 498
13.11城市水文 498
13.12关键环境区评估 500
13.13灾害应急响应 500
第14章 土壤、矿物与地貌遥感 507
14.1土壤特性和分类 508
14.2土壤遥感特性 510
14.3岩石和矿物遥感 518
14.4地质 521
14.5地貌 529
第15章 现场反射率测量 569
15.1物质的反射光谱 570
15.2参考样品材料 571
15.3照明条件 571
15.4用于获取现场反射光谱的地物光谱仪特征 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