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茶道的建立—能阿弥和球光 7
一 艺术家能阿弥 7
二 书院装饰规则的制定 12
三 台子装饰规则的制定 18
四 台子点茶 20
五 “东山御物”的制定 24
六 茶汤的创始人珠光 27
七 珠光主张的茶汤之道 33
八 珠光的茶汤改革 42
九 珠光流茶道的传统 45
第二章 茶道之大成—绍鸥和利休 53
一 关于堺城 53
二 堺城的茶系 55
三 绍鸥的一生 58
四 绍鸥的茶道 65
五 绍鸥的弟子 76
六 利休的发展 77
七 利休的权势 82
八 利休的死因 89
九 利休流茶道的传统 96
第三章 茶道的发展—织部和远州 103
一 利休七哲和古田织部 103
二 织部的一生 107
三 织部的茶道 118
四 织部喜好的茶器 122
五 远州的一生及艺术特征 126
六 作为建筑家、造园家的远州 129
七 作为陶艺家的远州和“中兴名物” 131
八 远州和茶道 136
第四章 茶道的普及—宗旦和石州 143
一 千宗旦的一生 143
二 千家十职的起源 145
三 三千家的成立 147
四 宗旦的茶室 148
五 宗旦的茶道 152
六 宗旦的交友 155
七 宗旦的轶事 156
八 宗旦的喜好 158
九 宗旦的流派 159
十 片桐石州的茶道 160
十一 石州的茶道经历 162
十二 石州的茶风 164
十三 石州的茶法 166
十四 石州的喜好 169
十五 石州的轶事 170
十六 石州流的各派 171
第五章 茶道的规范化—不昧和不白 179
一 近世封建社会的成立 179
二 武家茶的开端 183
三 柳营茶道的诞生 184
四 封建制度下的茶道观 186
五 家元制度的建立 188
六 松平不昧的石州流大名茶 193
七 七事仪式的制定 197
八 川上不白赴江户 199
第六章 茶道的近代化与现代茶道的模式 209
一 明治维新与茶道界的变动 209
二 文明开化和茶道 212
三 家元制度的变革 215
四 家元制度的组织化和宣传 222
五 茶道界的民主化 223
六 茶道界的近代化之路 225
七 利休之后的茶道颓废 227
八 明治以后的茶事、茶会 231
九 对茶道的批判和改革论 234
十 对现代茶道的希望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