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 1
1.1.1环境监测的概念 1
1.1.2环境监测的目的 1
1.2环境监测的分类和任务 2
1.2.1环境监测的分类 2
1.2.2环境监测的任务 3
1.3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3
1.3.1化学分析法 3
1.3.2仪器分析法 4
1.3.3生物法 4
1.3.4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4
【思考与练习题】 5
第二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6
2.1大气与大气环境 6
2.1.1大气及其组成 6
2.1.2大气污染源 6
2.1.3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8
2.1.4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9
2.1.5大气环境标准 10
2.1.6大气监测方案的制订 12
2.2大气监测样品的采集 15
2.2.1布点原则 15
2.2.2布点方法 16
2.2.3大气采样方法和仪器 17
2.2.4结果的数据处理 27
2.3大气颗粒物的测定 29
2.3.1自然降尘量的测定 29
2.3.2总悬浮颗粒(TSP) 30
2.3.3可吸入颗粒物(IP,PM10) 31
2.4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33
2.4.1二氧化硫(SO2) 33
2.4.2氮氧化物(NOx) 35
2.4.3一氧化碳(CO) 39
2.4.4总烃和非甲烷烃 42
2.4.5光化学氧化剂与臭氧 44
2.4.6空气污染指数(API) 46
2.5污染源监测 48
2.5.1固定污染源监测 48
2.5.2流动污染源监测 62
2.6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64
2.6.1室内空气污染源 64
2.6.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65
2.6.3室内空气采样方法 67
2.6.4室内空气污染物及监测方法 69
2.7降水监测 75
2.7.1采样点的布设 75
2.7.2样品采集 76
2.7.3监测项目及方法 76
【思考与练习题】 78
第三章 水和废水监测 79
3.1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79
3.1.1水资源与水质监测 79
3.1.2水质标准与监测分析方法 80
3.1.3水质监测技术路线 90
3.1.4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92
3.1.5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制订 96
3.1.6污染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97
3.2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99
3.2.1水样的采集 99
3.2.2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104
3.2.3水样的预处理 109
3.2.4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15
3.3物理性水质指标的测定 116
3.3.1水的感官物理性状 116
3.3.2水中的固体 120
3.3.3污泥中的固体 122
3.3.4电导率 124
3.4水中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125
3.4.1概述 125
3.4.2汞 129
3.4.3铬 130
3.4.4镉 132
3.4.5铅 134
3.4.6砷 135
3.4.7硬度 136
3.5水中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140
3.5.1含氮化合物 140
3.5.2含磷化合物 148
3.5.3硫化物与硫酸盐 150
3.5.4氯化物和余氯 154
3.5.5溶解氧 156
3.5.6酸碱性质 159
3.6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162
3.6.1化学需氧量(COD) 162
3.6.2高锰酸盐指数 164
3.6.3生化需氧量(BOD) 165
3.6.4总有机碳(TOD) 168
3.6.5总需氧量(TOD) 169
3.6.6挥发酚 169
3.6.7石油类 171
3.6.8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173
3.7水质分析结果的校核 179
3.7.1较清洁水样分析结果校核 179
3.7.2废水水样分析结果校核 181
【思考与练习题】 182
第四章 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 184
4.1土壤质量监测 184
4.1.1土壤与土壤质量标准 184
4.1.2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91
4.1.3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196
4.1.4土壤监测技术路线 199
4.1.5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201
4.2固体废物监测 203
4.2.1固体废物与环境标准 204
4.2.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08
4.2.3固体废物常规监测内容 216
【思考与练习题】 223
第五章 生物监测 224
5.1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224
5.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225
5.1.2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237
5.2生物污染监测方法 246
5.2.1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 247
5.2.2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48
5.2.3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250
5.2.4污染物测定方法及分析实例 253
【思考题与练习题】 254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255
6.1噪声监测 255
6.1.1噪声及其危害 255
6.1.2噪声的物理量度 255
6.1.3噪声的主观量度 260
6.1.4噪声标准 264
6.1.5声级计 267
6.1.6噪声监测 268
6.2放射性污染的监测方法 272
6.2.1放射性基础知识 273
6.2.2放射性污染的监测方法 278
6.3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285
6.3.1电磁辐射来源与分类 285
6.3.2电磁辐射污染及危害 287
6.3.3电磁辐射污染的监测 288
【思考与练习题】 296
第七章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298
7.1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 298
7.1.1有效数字和计算规则 298
7.1.2可疑值的判断和取舍 301
7.1.3分析结果报告 305
7.2实验室质量保证 307
7.2.1基本概念 308
7.2.2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310
7.2.3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313
7.3环境质量图 315
【思考与练习题】 318
第八章 环境自动监测与预警系统 320
8.1环境信息系统与3S技术 320
8.1.1环境信息系统简介 320
8.1.2 3S技术 322
8.1.3 3S技术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324
8.1.4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25
8.1.5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327
8.2环境自动监测技术 331
8.2.1空气污染自动监测技术 332
8.2.2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 337
8.2.3噪声自动监测技术 344
8.3环境应急监测方法与技术 345
8.3.1应急监测程序与内容 345
8.3.2应急监测方法与仪器设备 347
8.3.3水和大气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350
8.3.4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52
8.4环境预警系统 352
8.4.1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352
8.4.2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356
8.4.3环境预警系统实例 358
【思考与练习题】 365
参考文献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