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道教与伦理的关系 2
二、道教伦理的基本特点 13
三、研究道教伦理思想史的意义 26
第一章 道教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35
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萌芽 35
第二节 儒家的心性论与“三纲五常” 43
一、先秦儒家的仁、礼和孝、忠 44
二、儒家心性论的形成 56
三、儒家“三纲五常”的确立 64
第三节 道家的道德观与“自然无为” 67
一、先秦道家的“道”与“德” 69
三、道家“自然无为”的伦理思想 72
三、道家与儒家伦理的冲突和融合 87
第四节 先秦两汉宗教伦理思想的演变与谶纬神学 94
第五节 余论 107
第二章 东汉魏晋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形成 112
第一节 《太平经》的伦理思想 114
一、守道而行的道德准则 116
二、君臣民相通的政治伦理 120
三、父母子相通的家庭伦理 125
四、乐生、好善的人生追求 128
五、善恶报应与承负说 136
第二节 《老子想尔注》的伦理思想 142
一、“道”与忠孝仁义 143
二、行道奉诫与清静为本 146
三、为善去恶与至诚守善 150
第三节 葛洪的伦理思想 153
一、为道者当先立功德 156
二、仁而兼明与有礼为贵 160
三、不言而化行 165
四、修道成仙与修身养性 168
第四节 余论 172
第三章 南北朝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发展 181
第一节 寇谦之的伦理思想 182
一、以礼度为首 184
二、奉守道诫与神明赏罚 188
第二节 陆修静的伦理思想 191
一、行善成德以至于道 194
二、斋法中的济度思想 198
三、斋醮科仪的修道功能 203
第三节 南北朝道教戒律中的伦理思想 209
一、道教戒律概说 209
二、道教戒律与道德规范 213
三、道教戒律的伦理特色 223
第四节 陶弘景的伦理思想 232
一、修心即修道,修道即修心 233
二、游心虚静,息虑无为 236
三、以善德解其缠 238
第五节 道教心性论的开启 241
第六节 余论 246
第四章 隋唐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成熟 251
第一节 隋唐之际的道教心性论 252
第二节 成玄英的伦理思想 260
一、众生皆禀自然正性 261
二、率性而动,各守分内 266
三、心神凝寂,复于真性 270
四、絶偏尚之仁,弃执迹之义 275
第三节 王玄览的伦理思想 279
一、人心之正性,能应一切法 280
二、众生非是道,所以须修习 283
三、众生欲求道,当灭知见 286
第四节 孟安排《道教义枢》的伦理思想 288
一、道者:理、通、导;德者:得、成、不丧 289
二、止于十恶,行于十善 293
三、自然真空,即是道性 296
第五节 司马承桢的伦理思想 300
一、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302
二、收心离境,无欲无心 304
三、积习而成,渐而进之 308
四、修道养生,融为一体 312
第六节 吴筠的伦理思想 314
一、内道德而外仁义 315
二、习静为契道之阶 318
三、忘情而率性; 321
四、制恶兴善与立功改过 324
第七节 李筌的伦理思想 326
―、性有巧拙与修炼成圣 327
二、心中纳正与动静合道 330
三、上施道德,下行仁义 333
第八节 杜光庭的伦理思想 336
一、人之所禀,真元道性 337
二、去欲闭情与心寂境忘 341
三、无为自化与仁义礼智 346
四、为恶召祸,为善致福 350
第九节 余论 353
第五章 宋元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开新 363
第一节 唐末宋初内丹道的伦理思想 364
第二节 金丹派南宗的伦理思想 374
一、先命后性,性命双修 375
二、察心观性,修心以静 379
三、学道之士,当先立身 384
第三节 金代全真道的伦理思想 388
一、识心见性全真觉 390
二、全真清静为先 395
三、忠孝仁慈胜出家 402
第四节 李道纯、陈致虚的伦理思想 408
一、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 409
二、清静而忘,少私寡欲 412
三、正己正天下,修德不言德 419
第五节 宋元净明道的伦理思想 423
一、净明只是正心诚意 425
二、以忠孝为本 428
三、作世间上品好人 432
第六节 宋元道教劝善书的伦理思想 438
一、道教劝善书概说 438
二、道教劝善书与伦理道德 442
三、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 451
第七节 余论 457
第六章 明清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流变 465
第一节 张三丰的伦理思想 466
一、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 468
二、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 471
三、忠孝两全,仁义博施 474
四、扫除杂念,清心寡欲 478
第二节 张宇初的伦理思想 481
一、心统性情 482
二、以清静为本 486
三、由仁义,操礼节 489
第三节 王常月的伦理思想 492
一、命在性中,见性为主 493
二、清静身心,絶缘舍爱 496
三、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501
四、济度众生,功德圆满 506
第四节 刘一明的伦理思想 508
一、性命双修,道心常存 509
二、神室八法,成就大道 515
三、修道通关,渐次着力 519
四、积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务 523
第五节 余论 526
结语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538
一、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以强化 539
二、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547
三、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557
主要参考文献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