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1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7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7
一、细菌的大小 7
二、细菌的形态 7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8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8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4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17
第一节 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17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17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17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18
一、细菌的营养 18
二、细菌的能量来源 19
三、细菌的生长繁殖 20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21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 22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 22
第三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4
第一节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24
一、土壤中的细菌 24
二、水中的细菌 25
三、空气中的细菌 25
第二节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5
一、温度 25
二、紫外线 26
三、电离辐射 27
四、滤过 27
五、其他 27
第三节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8
一、化学消毒剂及种类 28
二、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29
三、影响化学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29
四、化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0
第四节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0
一、噬菌体 30
二、细菌素 33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34
第一节 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34
一、细菌染色体 34
二、质粒 35
三、转位因子 35
第二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36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36
二、菌落变异 37
三、毒力变异 37
四、酶活性变异 37
五、耐药性变异 37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38
一、基因突变与损伤后修复 38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39
第四节 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43
一、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43
二、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43
三、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43
四、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44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45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45
一、人体的正常菌群 45
二、微生态平衡及失调 46
三、机会致病菌 47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47
一、细菌的毒力 47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门户 51
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51
一、天然免疫 52
二、获得性免疫 53
第四节 感染来源与感染类型 54
一、感染的来源 54
二、感染的类型 55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57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单位、分类系统和命名 57
一、细菌的分类单位 57
二、细菌的分类系统 58
三、细菌的命名 61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 61
一、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61
二、遗传学分类法 61
第七章 病毒学 63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63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63
二、病毒的增殖 66
三、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71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72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73
一、病毒的感染 74
二、抗病毒免疫 79
第八章 真菌学 84
第一节 真菌的基本性状 84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84
二、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87
三、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88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88
一、真菌的致病性 88
二、真菌的免疫性 8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