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缘起 4
二、意义 6
三、综述 9
四、线索 16
第一章 “公共空间”的思想史探源 19
第一节 “公共空间”的历史演进 20
一、古典“公共空间”的开启 21
二、中世纪“公共空间”的变形 28
三、近现代“公共空间”的发展 33
第二节 从神话步入理性:“公共空间”的觉醒 37
一、“理想国”的真正意图 38
二、“ Sapere Aude”的启蒙 40
三、公共复兴与共识追求 44
第三节 物理场所与空间在场的分离 50
一、“公共空间”的两次转变 50
二、“公共空间”究竟是不是领域? 54
三、马克思语境中的公共空间 59
第二章 “社会”与公共空间的内在关联 63
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65
一、现实主体的生活 66
二、共同体的关系共在 73
三、“社会”的多元形态 80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全新的公共空间 87
一、共产主义:“现实的运动” 89
二、马克思对公共空间的反思与重构 95
三、“社会”的公共空间维度 101
第三节 现代公共空间的畸形化 106
一、资本统治的双刃性 107
二、生活世界殖民化 113
三、数字虚拟中的集体迷失 118
第三章 私与公的千古纠缠 124
第一节 私有制与“异化劳动” 125
一、从“异化”到“异化劳动” 126
二、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异化的根源 130
三、从私有财产追溯到私有制 134
第二节 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对立 140
一、所有制的本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 140
二、所有制的矛盾性: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对立统一 143
三、人类解放之路:重建个人所有制 147
第三节 未来社会:公私矛盾的最终解决 150
一、回归真实生活世界 151
二、生活资料私人占有的必要性 154
三、公共生活中的私人生活 157
第四章 “改变世界”的公共理想 162
第一节 马克思的“革命”概念 164
一、“革命”的经济维度:积极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 166
二、“革命”的政治维度:阶级与国家的消亡 171
三、“革命”的思想维度:扬弃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176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条件 181
一、对马克思暴力观的偏见 181
二、暴力革命的限度 186
三、无产阶级革命主体的流变 190
第三节 公共空间视域中的“社会” 195
一、物质生产极大丰富 195
二、自由个性得以发展 199
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202
结语 208
参考文献 211
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