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宪政与时局 4
第一章 中国教育基本问题——读国联教育专家之《中国教育改造》书后 4
论国民政治负担 12
民元以来我国在政制上的传统错误 22
批评宪法草案以前 35
第二章 建国与政制问题 52
宪草修正案中之中央体制 61
训政与专政——答林炳康先生 69
邦国主义的检讨 75
邦国主义的检讨(续) 85
第三章 考铨制度亟应树立 96
论自由 109
关于整个教育目标问题 122
西化问题之批判 132
考铨制度与行政效率 142
个人自由与社会统制 152
西化问题的尾声 166
第四章 论统制之宜审慎 173
政治改造的途径 182
几点批评与建议——再谈政治改造问题 195
民治“气质”之养成 202
第五章 整个教育目标之确定 211
“民族主义”需要重新阐释(存目) 219
学生与政治 220
国难教育与教育目标 226
第六章 周著《国家论》(书评) 233
关于国民大会 238
政治现状如何打开? 245
今后之中央政治 252
从立宪谈到社会改造 257
第七章 我们对于政治应取的态度 263
国人与时局 267
谈妇女竞选 271
今后政治之展望 274
义务教育与民族力量 279
我们要回到北方来! 283
第八章 从政治观点论我国教育问题 288
我们究竟要甚么样的宪法 292
我们要怎样开始宪政 296
我们为甚么要说长道短 302
我们没有第二条路 305
中篇 无法出让的权利 310
第一章 从民权初步论精诚团结 310
论美国大选的意义 318
第二章 自由与国际和平(存目) 333
自由之确凿意义(存目) 334
第三章 《政治常识》书评(存目) 336
自由与民主的起码意义 337
政党政治的“预需条件” 352
第四章 第一次大战后民主运动的失败经验 358
中国的民治应从城市开始 361
城市是行宪最自然的起点 365
“市宪章”解 369
第五章 中国现在应该行普选么? 374
民主政治的途径 379
由“国大”选举看行宪前途 384
第六章 选举为的是甚么?——对选举人谈选举 388
论“代书”与秘密投票 392
市民治促进会对改进选举技术的建议 396
两种完全不同的选举(存目) 399
第七章 自由主义与政治(存目) 401
民主国家的基本精神 402
读张翰书著《西洋政治思想史》 410
下篇 自由与人权 419
凡例 419
第一章 导论 424
第二章 自由之确凿意义 432
第三章 自由观念之演变 449
第四章 基本人权之性质 477
第五章 权利之源与权利主体 512
第六章 基本人权与现代邦国 534
第七章 自由与组合 575
第八章 人权与人义 593
第九章 自由之路 613
第十章 总结——有关方法论的检讨 634
索引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