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为什么周期结构不能合成负折射率 1
1.1 引言 1
1.1.1 概述 1
1.1.2 背景 1
1.2 当前关于Veselago媒质的假设 2
1.2.1 负折射率 2
1.2.2 n1<0时的相位超前 2
1.2.3 对于n1<0,渐逝波随距离增加而增强 3
1.2.4 对于n1<0,场与相位矢量之间构成左手关系 4
1.3 如果Veselago材料存在,难以置信的设计将得以实现 4
1.4 用周期结构合成Veselago媒质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5
1.5 周期结构如何折射 9
1.5.1 无限大阵列 9
1.5.2 有限大阵列又如何 12
1.6 关于任意线状单元位于一个或多个阵列中的无限大周期结构周围的场 13
1.6.1 单元仅有一个分段的单阵列 13
1.6.2 单元有两个分段的单阵列 15
1.6.3 任意分段数的单元的单阵列 16
1.6.4 关于栅瓣和后向行波 16
1.6.5 单元分段数为任意的双阵列 17
1.6.6 线阵能改变入射场的方向吗? 18
1.7 关于可渐增的渐逝波:一个致命的错误概念 18
1.8 初步结论:利用周期结构合成Veselago媒质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19
1.9 关于传输线的色散:后向行波 20
1.9.1 传输线 20
1.9.2 周期结构 23
1.10 Veselago的结论有何缺陷? 25
1.10.1 背景 25
1.10.2 关于负折射率的Veselago论据 26
1.10.3 Veselago平面透镜真的实际可行吗? 27
1.11 结论 28
1.12 常见的错误概念 30
1.12.1 人工介质:它们真的折射吗? 30
1.12.2 真正的介质:它们如何折射? 32
1.12.3 关于电场和磁场 33
1.12.4 关于同心开口环形谐振器 33
1.12.5 假如……Veselago会提出什么问题? 33
1.12.6 关于“神奇”结构 34
参考文献 35
第2章 关于隐身外衣和感应式雷达罩 39
2.1 隐身外衣 39
2.1.1 概念 39
2.1.2 现有技术 39
2.1.3 另一种解释 41
2.1.4 另一种设计 41
2.1.5 你到底想从隐身外衣中得到什么? 42
2.2 感应式雷达罩 42
2.2.1 带与不带感应式雷达罩的无限大平面阵列 42
2.2.2 线性阵列与单个单元 45
2.3 常见的错误概念 45
2.3.1 对计算结果的错误解释 45
2.3.2 最终:你想从封装在小的球形雷达罩内的短偶极子上得到什么力量? 46
2.4 结束语 47
参考文献 47
第3章 有窗口的吸收体 49
3.1 引言 49
3.2 问题描述 49
3.3 概念 49
3.4 概念性设计 50
3.5 扩展到任意极化 53
3.6 高频段 54
3.7 完全的rasorber概念性设计 55
3.8 实际设计 56
3.9 阻塞门的其他应用:多频段阵列 56
参考文献 56
第4章 关于斜入射时的吸收体设计 57
4.1 Lagakov设计和传统设计 57
4.2 Salisbury屏 59
4.3 扫描补偿 61
4.4 频率补偿 62
4.5 电路模拟吸收体 65
4.6 其他设计:比较和讨论 71
4.7 结论 73
参考文献 74
第5章 Titan天线:替代磁性接地面的另一种选择 75
5.1 概念 75
5.2 天线的布局 76
5.3 关于双频带匹配的概述 77
5.4 同轴单元的匹配 78
5.5 更深入的匹配:主分布网路 82
5.6 巴伦 83
5.7 辐射方向图 84
5.8 让人难以置信的事 86
5.9 效能测量 87
5.10 一个常见的错误概念 88
5.11 我们把磁性接地面抛到了一边 88
5.12 结束语 91
参考文献 92
第6章 结束语 93
6.1 背景 93
6.2 Veselago材料的特征 94
6.3 周期结构到底能够模拟什么? 95
6.4 Veselago选择了错误的学术分支吗? 95
6.5 我们究竟能否拥有负折射率? 96
6.6 Veselago可以避免错误的求解吗? 97
6.7 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98
6.8 发表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吗? 98
6.9 最令一个科学家感到兴奋的是什么? 99
6.10 我们在自欺欺人的道路上走了多远? 100
6.11 真的没人怀疑过什么吗? 101
6.12 小型阵列有多么现实? 101
参考文献 102
附录A 2003年被拒的论文 104
A.1 写于2007年的关于2003年被拒论文的评论 104
参考文献 105
A.2 2003年被拒的论文 105
参考文献 118
A.3 2003年被拒的论文(英文原文) 119
附录B 具有心形方向图的可转向腔型宽带天线 137
B.1 引言 137
B.2 设计1 137
B.3 设计2 138
B.4 设计2b的发展 141
B.4.1 推挽阀 144
B.4.2 实际布局 145
B.4.3 巴伦上的相位反转 145
B.4.4 设计2b的最终完成 147
B.4.5 辐射方向图 147
B.4.6 阻抗 148
B.5 结论 150
参考文献 150
附录C 如何测量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和衰减 151
C.1 背景 151
C.2 输入接头的影响 153
C.3 这些公式在史密斯圆图中还成立吗? 154
C.4 如何测量传输线的损耗 155
参考文献 156
附录D 用损耗材料的尖劈能观察到负折射吗? 157
D.1 引言 157
D.2 平板的折射 157
D.3 劈形介质 160
D.4 一般的反对称口径分布 162
D.5 结论 164
参考文献 165
后记 166
致谢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