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中军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3874985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书稿从界定网络文明和自律培育等基本概念出发,以分析网络文明与网民自律培育的内在联系为逻辑起点,以对大学生这一网络行为主体的实然调查与应然分析为中介,综合应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道德心理学、网络伦理学以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对网络文明中的自律培育机制和实施对策进行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究。

导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1

0.1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1

0.1.1 选题缘起 1

0.1.2 研究意义 3

0.2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综述 7

0.2.1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 7

0.2.2 关于网络文明研究的现状 13

0.2.3 关于网民自律培育的研究现状 19

0.3 逻辑结构与创新之处 22

0.3.1 本书的逻辑结构 22

0.3.2 本书的研究方法 23

0.3.3 本书的创新之处 23

第一章 网络文明与自律培育的概述 25

1.1 网络:网络文明的基点 25

1.1.1 网络的定义与特性 26

1.1.2 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29

1.1.3 网络的发展与影响 30

1.2 网络文明:网络社会的基础 36

1.2.1 文明的概念 37

1.2.2 网络文明的涵义 39

1.2.3 网络文明的特征 42

1.2.4 网络文明的基本范畴 45

1.3 自律培育:网络道德的期望 46

1.3.1 自律的概述 46

1.3.2 网民自律培育的内涵 49

1.3.3 网民自律培育的原则 50

第二章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研究的现实依据 53

2.1 实然调研:网络文明自律培育之本 53

2.1.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53

2.1.2 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应然分析 71

2.1.3 大学生网络不文明现象探析 77

2.1.4 网络文明建设引入自律培育的必要性 87

2.1.5 探究具有实效性的网络行为失范控制 91

2.2 低俗审视:网络文明自律培育之缘 101

2.2.1 网络低俗的界定 101

2.2.2 网络低俗的调查 104

2.2.3 网络低俗的归因 105

2.3 高雅期望:网络文明自律培育之的 108

2.3.1 网络高雅的内涵 109

2.3.2 网络高雅的价值 109

2.3.3 网络高雅的期望 112

第三章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114

3.1 经典作家的人性理论 114

3.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 116

3.1.2 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理论 120

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124

3.2.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理论 124

3.2.2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理论 125

3.2.3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理论 127

3.3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其他相关理论 129

3.3.1 道德心理学理论 129

3.3.2 网络伦理学理论 130

3.3.3 网络传媒学理论 131

3.3.4 网络社会学理论 132

3.4 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慎独”思想 134

3.4.1 “慎独”思想的基本解读 134

3.4.2 “慎独”与网民自律培育的内在联系 135

3.4.3 “慎独”是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理性回归 136

3.4.4 “慎独”精神引领网络文明建设自律培育 137

第四章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基本机制 139

4.1 主体能动决定机制 139

4.1.1 网民主体地位解释 140

4.1.2 网民的主观能动性 142

4.1.3 网民的意志自律 143

4.2 道德价值抉择机制 144

4.2.1 道德价值抉择原理 144

4.2.2 精神自律与仁义自律 147

4.2.3 网络道德认知 148

4.3 外部因素推动机制 150

4.3.1 网络宣传的唤醒 150

4.3.2 思政教育的功效 151

4.3.3 心理辅助的疏导 152

4.3.4 网络监管的作用 153

4.3.5 制度规制的约束 154

第五章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基本原则 156

5.1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自主原则 156

5.1.1 自主性的基本解读 156

5.1.2 自主的理论内涵 159

5.1.3 网络文明的自主回归 161

5.2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理性原则 169

5.2.1 理性原则的内涵 169

5.2.2 理性的正义性 171

5.2.3 影响自律的非理性人格 172

5.2.4 促进自律的理性思维 179

5.3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情感原则 185

5.3.1 自律培育的情感性 185

5.3.2 自律培育的仁爱 188

5.3.3 爱的德育 192

第六章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人性关怀 195

6.1 人性关怀的范畴 195

6.1.1 以人为本的理念 195

6.1.2 网民本质属性的认知 198

6.1.3 人性化关怀的行动规范 201

6.2 人性化关怀的基本路径 202

6.2.1 基于人的本质特性实践人性关怀 202

6.2.2 基于网络道德重构实践人性关怀 205

6.2.3 基于净化网络环境实践人性关怀 208

6.3 网络教育负面影响的化解 212

6.3.1 网络教育异化的概念 212

6.3.2 网络教育的负面影响 215

6.3.3 网络教育异化负面影响的化解 217

第七章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教育架构 220

7.1 网络文明教育的价值 220

7.1.1 网络文明教育的基本价值 220

7.1.2 网络文明教育与网民自律 222

7.2 网络文明教育的范畴 223

7.2.1 网络道德文明教育 223

7.2.2 网络法制文明教育 224

7.2.3 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225

7.2.4 网络交往文明教育 225

7.2.5 网络精神健康与心理教育 226

7.2.6 网络政治文明教育 227

7.3 网络文明自律的自主教育 228

7.3.1 自主教育的内涵 228

7.3.2 网络型研究性学习 230

7.4 网络文明的期望教育 239

7.4.1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 239

7.4.2 网络文明培育中的期望教育 246

7.5 网络文明的原生态德育 247

7.5.1 原生态德育的解释 247

7.5.2 网络化的原生态德育 253

第八章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制度管理 256

8.1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制度化 256

8.1.1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制度化的内涵 256

8.1.2 国外网络文明自律制度的借鉴 259

8.1.3 我国网络管理制度的发展 259

8.2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基础管理 261

8.2.1 建立自律培育组织机构 261

8.2.2 网络技术研发与运用 262

8.2.3 绿色网络建设 264

8.3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监督与评价 265

8.3.1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监督与评价的内涵 265

8.3.2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监督与评价的内容 266

8.3.3 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监督与评价办法 267

结束语 270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