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颖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04842
  • 页数:5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理论探索,试图构建一套以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为指针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操作体系。使大学生不仅能够在生涯发展中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在思想认识上始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一致,而且可以在情感上体验更多成长的幸福。

绪论 1

第一节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理念与原则 2

一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是时代所需 2

二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之基本理念 5

三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0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16

一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内容来源于大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16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注重研读大学生的基本需要 18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调整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23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创新思维 24

一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创新体现在引航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 24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活力体现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 27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实效表现在“教育与幸福的双轨并行制” 28

四 本书研究内容与书稿框架 29

第一篇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研究与反思 35

第一章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框架分析与思考 35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 36

一 “政治化的政治思想教育”与“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 37

二 “全面发展的新人”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0

三 “确立革命的人生观”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特征解析 46

一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47

二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50

三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52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56

一 大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57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 62

三 常见的思想政治话语喜好问题 64

四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 67

第二章 企业柔性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启示 76

第一节 企业柔性管理 78

一 企业柔性管理的含义 78

二 柔性管理是历史之必然 81

第二节 企业柔性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启示 82

一 从企业柔性管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 83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概念及特点 8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 96

一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深度反思 96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思考 103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教育 105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幸福感提升的关系 109

一 从思想政治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 109

二 从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到幸福教育 112

三 从幸福教育到心理幸福感提升 114

第二篇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与反思 119

第三章 幸福感研究 119

第一节 幸福的历史追溯 120

一 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幸福论 121

二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幸福观 124

三 小结 127

第二节 近现代西方幸福感的研究 128

一 “主观幸福感”界定的渊源 128

二 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法进展 131

三 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发展研究 136

第三节 我国当代幸福感的研究 139

一 国内幸福感的研究方法进展 140

二 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 143

三 研究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意义 144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因子含义 147

一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编制 147

二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因子含义 149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及其动力机制 160

第一节 大学生的幸福 161

一 大学生的幸福离不开和谐社会的构建 162

二 幸福与大学生的需要 168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动力机制 175

一 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 175

二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78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动力机制 18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解析 188

一 合理信念与幸福体验 188

二 积极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 195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必备保障 197

第三篇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调研与分析 205

第五章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与博弈理论 205

第一节 “完美主义”人格与经济学领域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207

一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209

二 “委托—代理”的动态博弈模型 210

三 “棘轮效应”模型 211

第二节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及其相关分析 213

一 案例导入 213

二 “棘轮效应”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现象的解释 218

三 “棘轮效应”模型的博弈论含义 223

四 “智猪博弈”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现象的解释 229

第三节 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大学生的援助 233

一 问题的提出 233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助人者的助人理念 237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助人者的助人策略 239

四 将科学发展观渗透于助人过程 250

第四节 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的启示 253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吸纳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253

二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自然科学的数理分析 256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 261

第一节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综述 263

一 影响幸福感的外源性因素 263

二 影响幸福感的内源性因素 269

三 提炼改变个体认知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重要意义 272

第二节 感恩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274

一 感恩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结构方程 275

二 结构方程引入幸福感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援助提供服务 284

第三节 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285

一 感恩与幸福感关系的国外实验研究 285

二 感恩实践研究的具体实施 287

三 感恩实践研究的启示 305

第四节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感恩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307

一 积极力量未被发掘导致“不幸福状态”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308

二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升幸福感的感恩教育 313

第四篇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探索与实践 323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大课程观”的理论探讨——显隐协作,合力施教(一) 323

第一节 隐性课程与课程观 324

一 隐性课程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325

二 隐性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329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大课程观” 332

第二节 “大课程观”对“最近发展区”的思考 338

一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把握“最近发展区” 338

二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对“最近发展区”共同施力 344

三 “大课程观”提升课程中的暗默性 34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大课程观”的组织与实施 349

一 “大课程观”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观的比较 349

二 “大课程观”对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350

三 “大课程观”强调形成“显隐协作,合力施教”的态势 352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大课程观”的具体实践——显隐协作,合力施教(二) 359

第一节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践 361

一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不能动摇 361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有效传递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363

三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 364

第二节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的实践意义与作用 365

一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面临大学生内在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反差 365

二 对“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的理论再分析 367

三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对提升教育效果的积极意义与作用 375

第三节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78

一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以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为依据 378

二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的关键是感悟 382

三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重视动态备课与静态备课之结合 387

第四节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393

一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创意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 394

二 根据优势资源,深化道德实践 396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刚柔相济——刚性规范,柔性操作 413

第一节 刚性规范与人文关怀 415

一 对刚性规范的思考 415

二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内涵 416

三 对刚性规范中人文关怀缺失的思考 417

第二节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的理念提出 421

一 “以指标为中心”的弊端 422

二 “以指标为中心”向“以幸福为中心”的转变 424

三 “以幸福为中心”可以有效解决教育中的模糊性与非线性难题 425

第三节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的条件 427

一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应重视执教原则 427

二 提升教育者的素质是“刚性规范,柔性操作”的必要条件 431

第四节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理念下的柔性作为 437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柔性作为 437

二 管理岗位教师的柔性作为 441

三 学生骨干的柔性作为 445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心理援助方略——科学定位,互助自助 455

第一节 在心理援助中发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功能 457

一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快速甄别功能 457

二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指导心理援助的话题切入功能 466

三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对来访者的改善进行评估的功能 470

第二节 “科学定位,互助自助”的理念 487

一 “科学定位,互助自助”的“幸福三角形” 487

二 “科学定位,互助自助”的四个结合 488

三 对“科学定位,互助自助”的深度理解 504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网络时代及其优势——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506

第一节 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508

一 网络文化及其特点 508

二 网络文化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512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519

第二节 网络世界构建师生幸福交流的平台 524

一 构筑温馨的博客世界 525

二 创建旗帜鲜明的红色网站 531

三 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思考 537

尾声 540

一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注重战略联盟 540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实践思路 542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以学科交叉为依托、以认知渗透为主线 543

四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优势 552

附录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 556

参考文献 559

后记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