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1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与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 4
1.1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 4
1.1.1我国部门之间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 5
1.1.2我国城乡之间及地区之间发展差别显著 9
1.2非均衡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11
1.2.1均衡增长战略 11
1.2.2非均衡增长战略 12
1.2.3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的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 13
1.3我国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内在关系的实证分析 16
1.3.1指标设计和数据说明 16
1.3.2实证分析 18
1.3.3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22
2金融需求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 24
2.1金融需求、金融组织与金融发展路径 24
2.1.1需求尾随型和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路径 24
2.1.2内生金融发展路径 25
2.2我国金融需求的总体考察与发展趋势 27
2.2.1我国金融需求的现状 27
2.2.2我国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33
2.2.3我国金融需求的发展趋势 38
2.3金融需求与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41
2.3.1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是我国金融需求的内在要求 41
2.3.2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引导金融需求 47
3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51
3.1引言 51
3.2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 53
3.2.1不同融资方式的信息生产成本及其分担方式 53
3.2.2金融中介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54
3.3中小企业融资与关系型信贷 56
3.3.1金融中介融资技术的比较 56
3.3.2关系强度与中小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及信贷条件 58
3.4信息、变异度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反馈控制机制 60
3.5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同构对应关系 63
3.6对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启示 65
4交易成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67
4.1金融交易成本的界定 67
4.1.1交易成本的内涵 67
4.1.2金融交易成本的界定 68
4.2交易成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69
4.2.1广义金融交易成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69
4.2.2狭义金融交易成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72
4.3对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启示 78
5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功能定位研究 80
5.1我国实施非均衡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 80
5.1.1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的两个重点 80
5.1.2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的多层次发展极体系 82
5.2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功能分析 83
5.2.1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区域资源集聚中的功能 83
5.2.2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区域资源扩散中的功能 87
5.3二元经济结构下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 89
5.3.1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极 89
5.3.2定位于服务区域内优先发展的产业 90
5.3.3定位于服务中小规模资金需求者 91
6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比较研究 94
6.1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特征 94
6.1.1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的构成 94
6.1.2金融自由化改革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 96
6.1.3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8
6.2印度尼西亚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特征 100
6.2.1印度尼西亚中小金融机构的构成 100
6.2.2印尼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 101
6.3台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特征 104
6.3.1台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04
6.3.2台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 108
6.4韩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特征 109
6.4.1韩国中小金融机构的构成 109
6.4.2韩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 111
6.5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综合比较 113
6.5.1经济环境的比较 113
6.5.2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结构特征比较 117
6.5.3中小金融机构的功能比较 119
6.5.4发展路径比较 121
6.6启示 122
7发达国家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比较研究 124
7.1日本:二重结构下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124
7.1.1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的经济背景:二重结构 124
7.1.2日本二重结构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 127
7.1.3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131
7.1.4日本二重结构的消除 136
7.2美国:服务地方的社区银行 139
7.2.1社区银行的定义 139
7.2.2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史 140
7.2.3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 140
7.2.4社区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 143
7.3日本和美国中小金融机构的若干比较及启示 149
7.3.1经济背景的比较及启示 150
7.3.2构造方式的比较及启示 152
7.3.3市场定位的比较及启示 156
7.3.4对落后地区经济支持作用的比较及启示 159
7.3.5政府支持的比较及启示 160
7.3.6行业联盟支持的比较及启示 162
8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研究 164
8.1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 164
8.1.1农村信用社 164
8.1.2城市信用社 165
8.1.3城市商业银行 166
8.1.4农村商业银行 167
8.1.5中小保险机构 167
8.1.6中小信托公司 168
8.1.7中小金融租赁公司 168
8.2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概况 169
8.2.1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人员、机构的数量分布 169
8.2.2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 170
8.2.3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 172
8.2.4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存贷款结构 177
8.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 179
8.3.1三大地区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与分布比较 179
8.3.2三大地区存款方面的比较 181
8.3.3三大地区贷款方面的比较 185
8.3.4三大地区存贷比与存贷差比较 188
8.4以相对差异系数衡量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地区差距分析 190
8.5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的实证研究 193
8.5.1相关分析 193
8.5.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194
8.5.3协整检验 195
8.5.4实证分析结果 195
9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以湖南省望城县为例 207
9.1望城县经济发展状况 207
9.1.1基本情况 207
9.1.2经济现状 207
9.1.3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210
9.2望城县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状况 211
9.2.1金融体系概况 211
9.2.2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状况 214
9.3望城县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218
9.3.1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218
9.3.2实证分析 219
9.3.3实证分析结论 228
9.4望城县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若干思考 229
9.4.1为弱化二元经济结构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229
9.4.2致力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233
9.4.3加大支农力度,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34
10我国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发展战略研究 242
10.1我国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发展的战略目标 242
10.1.1我国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的经营特征 242
10.1.2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发展战略目标的定位 245
10.2我国城市中小银行业机构发展的战略选择 246
10.2.1城市中小银行业机构作为经济发展极金融支撑的特定功能 246
10.2.2城市中小银行业机构发展的战略 248
10.2.3城市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发展走向 248
10.3我国农村中小银行业机构发展的战略选择 252
10.3.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中小银行业机构的特定功能 252
10.3.2农村中小银行业机构发展战略目标的内涵 254
10.3.3农村中小银行业机构的发展走向 257
11我国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经营模式研究 268
11.1我国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产权制度研究 268
11.1.1产权制度的内涵与功能 268
11.1.2我国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产权制度的现状考察 269
11.1.3我国地方银行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 271
11.2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279
11.2.1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运行机制的特点与缺陷 279
11.2.2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运行机制的完善 284
11.3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的经营规模研究 287
11.3.1银行经营规模的理论阐释 287
11.3.2我国地方中小银行经营规模合理选择的政策建议 290
11.4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的业务范围研究 293
11.4.1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的业务范围要立足于市场定位 293
11.4.2城市中小银行业机构的业务范围 293
11.4.3农村中小银行业机构的业务范围 295
12我国地方中小保险机构发展研究 298
12.1保险需求与地方中小保险机构 298
12.1.1我国当前保险需求分析 298
12.1.2地方中小保险机构的界定与功能定位 301
12.1.3我国地方中小保险机构发展的重点 303
12.2地方农产品保障类保险机构的构建及其运作 303
12.2.1地方农产品保障类保险机构的构建 303
12.2.2地方农产品保障类保险机构的运作 305
12.3地方中小信用保证类保险机构的构建与业务运作模式 307
12.3.1地方中小信用保证类保险机构的构建 307
12.3.2地方中小信用保证类保险机构业务运作模式 309
12.4推动地方专业化保险机构发展的相关建议 314
12.4.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314
12.4.2加大各级政府支持力度 315
12.4.3逐步建立再保险和巨灾风险防范体系 315
12.4.4完善地方中小保险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 316
12.4.5建立健全“三农”和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316
12.4.6加强人才培养与产品创新 317
1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研究 318
13.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概况 318
13.1.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历程 318
13.1.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 319
13.1.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特点 321
13.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功能定位 321
13.2.1基础功能:提升信用等级 322
13.2.2主体功能:降低交易成本 322
13.2.3衍生功能:管理风险 324
13.3当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制度约束与内在缺陷 325
13.3.1制度约束 325
13.3.2担保体系内在缺陷 328
13.4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对策 330
13.4.1健全担保的法律政策体系 330
13.4.2适时引导资金补充 331
13.4.3推进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 332
13.4.4发展多类型信用担保机构 332
13.4.5建立再担保体系 334
13.4.6调整贷款担保操作方式 335
13.4.7规范违约债务处理程序 336
13.4.8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配套机制 337
14我国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的发展研究 338
14.1金融租赁的基本功能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演变 338
14.1.1金融租赁的基本功能 338
14.1.2我国金融租赁的发展历程 339
14.1.3我国金融租赁的发展特征 342
14.2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在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中的作用 346
14.2.1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在促进“三农”中的作用 346
14.2.2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348
14.3国外金融租赁成功发展对我国地方金融租赁机构的启示 350
14.3.1宏观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350
14.3.2现代信用观念的培育 351
14.3.3多元化主体的积极参与 352
14.4我国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的构建模式与运作机制 352
14.4.1构建模式之一:面向“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 352
14.4.2构建模式之二: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租赁公司 354
14.4.3运作机制: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354
14.5我国发展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的政策建议 355
14.5.1统一法律法规:规范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的经营行为 356
14.5.2税收政策激励:引导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服务地方经济 356
14.5.3扩大资金来源:夯实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发展的基础 357
14.5.4租赁保险基金:构建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风险分担机制 357
14.5.5放宽准入门槛:促进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发展壮大 358
14.5.6成立行业协会:促进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良性运行 358
15我国地方中小信托机构发展研究 359
15.1我国信托机构发展概述 359
15.2我国地方中小信托机构的业务特征与功能定位 360
15.2.1信托机构的业务特征 361
15.2.2我国地方中小信托机构的功能定位 362
15.3我国信托机构现状考察 363
15.3.1近几年信托机构的发展态势 363
15.3.2信托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366
15.3.3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依然存在 367
15.3.4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368
15.3.5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368
15.4我国地方中小信托机构发展的战略取向 369
15.4.1以明晰市场定位为切入点实施战略模式转型 369
15.4.2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70
15.4.3以建立股权投资基金为突破口推进地方中小企业信托融资 371
15.4.4以服务高端客户为手段为地方经济发展聚集资金 376
16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对策研究 378
16.1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分析 378
16.1.1我国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378
16.1.2我国民间金融的特点 380
16.2民间金融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联系 383
16.2.1我国民间金融的作用 383
16.2.2从制度变迁角度看民间金融的规范化 384
16.2.3民间金融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对接 386
16.3民间资金进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途径 387
16.3.1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村镇银行 388
16.3.2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小额贷款组织 389
16.3.3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合作组织 392
16.3.4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信托机构 394
16.3.5民间资金与典当业的对接 397
16.3.6民间资本与担保等其他机构的融合 400
研究结论 402
主要参考文献 405
附录:课题组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412
后记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