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旦初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303011056
  • 页数:523 页
图书介绍:

出版说明 1

编写说明 1

导言 1

第一编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 15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端与开拓 15

第一节 中外文学思潮的交汇 15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潮 22

第三节 新旧文学思潮的激战 33

第四节 新文学社团和流派的涌现 41

第二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52

第一节 一位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道路 52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和成熟的标志 61

第三节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开篇之作——《狂人日记》 67

第四节 历史大转折的信号——《药》 74

第五节 国人魂灵的真实写照——《阿Q正传》 80

第六节 乡土文学的典范——《故乡》与《祝福》 86

第三章 显示实绩的小说 91

第一节 “新潮”作家群 91

第二节 以文研会作家为核心的“为人生派”小说 94

第三节 以创造社作家为主干的现代抒情小说 107

第四节 “乡土小说”派 115

第四章 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开拓者 122

第一节 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历程 122

第二节 开一代诗风的《女神》 129

第三节 郭沫若新诗名作鉴赏 137

第四节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诗派 145

第五章 流派纷呈的新诗 150

第一节 早期白话诗 150

第二节 自由诗派 156

第三节 格律诗派 164

第四节 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 171

第五节 象征诗派与普罗诗派 181

第六章 早熟丰收的散文 189

第一节 从《新年》“随感录”到鲁迅杂文 189

第二节 文研会散文与创造社散文的并进 196

第三节 在对峙中发展的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散文 202

第四节 作品分析 207

第七章 萌芽状态的话剧 215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 215

第二节 丁西林的喜剧与田汉的悲剧 219

第二编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1928——1937) 225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突进与深入 225

第一节 新的文学思潮与左翼文艺运动 225

第二节 不同文学思潮的较量 232

第三节 众多文学流派的发展与演变 242

第二章 茅盾:“社会分析小说”的巨匠 250

第一节 从文艺理论家到小说巨匠 250

第二节 深刻的社会分析、生动的艺术画卷——《子夜》 257

第三节 社会分析小说的优秀作品——《林家铺子》与《春蚕》 265

第三章 巴金:现代抒情小说的大师 272

第一节 旧社会的诅咒者与新生活的歌唱者 272

第二节 《家》——青春的颂歌 279

第四章 老舍:市民文学的大家 286

第一节 来自市民社会的“市民世界”创造者 286

第二节 市民社会苦难灵魂的挣扎——《骆驼祥子》与《月牙儿》 293

第五章 流派竞争中小说的繁荣 301

第一节 左翼作家群 301

第二节 乡土文学的深化——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314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 317

第四节 多种风格的小说 321

第五节 历史小说的多样化探索 325

第六章 普罗诗派的发展与新月诗派、象征诗派的嬗变 332

第一节 普罗诗派的发展 332

第二节 新月派诗风的革新者臧克家 338

第三节 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 343

第七章 两种流向的散文创作 349

第一节 匕首和投枪——鲁迅后期杂文 349

第二节 闲适和性灵——论语派的小品文和其他体式的散文 357

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兴起 364

第四节 作品分析 369

第八章 曹禺:一代杰出的话剧艺术家 373

第一节 一位现代话剧艺术探求者的足迹 373

第二节 《雷雨》——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378

第九章 趋于成熟的现代话剧 386

第一节 左翼戏剧家群 386

第二节 对现代话剧艺术的刻意追求——李健吾、师陀等的剧作 394

第三编 新文学第三个十年(1937——1949) 401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拓展与新追求 401

第一节 围绕抗战方向的不同文艺思潮论争 401

第二节 新的人民文艺的指路明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10

第二章 现实主义向深层突进的国统区小说 417

第一节 形形色色社会相的写照 417

第二节 以沙汀、张天翼、钱钟书为代表的讽刺暴露小说 424

第三节 以路翎为代表的“七月派”小说 430

第三章 朝着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前进的解放区小说 436

第一节 新的人物,新的天地 436

第二节 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孙犁的小说 441

第三节 民族化大众化的成功实践——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444

第四节 农村历史变革的艺术再现——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451

第四章 在各派艺术融合中发展的新诗 459

第一节 抗战大合唱和田间的诗 459

第二节 自由体新诗创作的高峰——艾青的诗 464

第三节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471

第四节 政治讽刺诗和民歌体新诗 477

第五章 归向社会功利的散文 485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繁荣 485

第二节 “鲁迅风”的继承与发展 489

第三节 送旧迎新的散文 493

第四节 作品分析 498

第六章 多样化戏剧的丰收 502

第一节 郭沫若的《屈原》和历史剧的繁荣 502

第二节 社会问题剧与讽刺喜剧的大量涌现 508

第三节 解放区戏剧创作及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