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编写宗旨 1
第二节 经济史研究方法介绍 2
第三节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若干研究模式 6
第四节 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史的几个理论问题 7
第五节 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9
第六节 学习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10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新式商业的产生 13
第一节 传统商业的存在和新式商业的产生 13
第二节 分工与新式商业 21
第三节 新式商业中的买办制度 28
第三章 洋务运动——与日本幕藩改革比较 32
第一节 历史比较分析 33
第二节 洋务运动 34
第三节 洋务运动与幕藩改革的比较 40
第四节 洋务运动对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46
第四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国经济 49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改革 49
第二节 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发展 52
第三节 新式工矿业的发展 56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61
第五节 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64
第五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经济 70
第一节 北洋政府的经济政策 70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 74
第三节 新式工矿业的发展 77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83
第五节 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87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中国经济 91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91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5
第三节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13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及战后的中国经济 121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国统区经济 121
第二节 上海孤岛经济的畸形发展 134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经济 137
第八章 近代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142
第一节 近代股票市场的发展 142
第二节 近代的房地产市场 155
第九章 中国近代金融制度 167
第一节 自由市场型金融制度 167
第二节 政府垄断型金融制度 170
第三节 制度推进的速度、力度和可操作性 172
第四节 制度产生的约束条件 174
第五节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176
第十章 近代中国外贸和外资 179
第一节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 179
第二节 近代外国在华投资 189
第十一章 儒家伦理与中国资本主义和企业制度 201
第一节 马克斯·韦伯关于儒教阻碍资本主义兴起的理论 201
第二节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205
第三节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企业制度 210
第十二章 近代中国财政 218
第一节 晚清财政 218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财政 221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财政 225
第十三章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1840~1937) 230
第一节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230
第二节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业部门的结构和增长 237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市场结构和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发展 241
第四节 资本主义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 244
第十四章 “官僚资本”与近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序列 249
第一节 对近代中国“官僚资本”和社会阶层的理解 249
第二节 近代中国城市阶层排序和收入分配测算 256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 264
第一节 区域经济 264
第二节 城市经济 267
第三节 城市化 275
第十六章 农村经济 280
第一节 土地制度 280
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 289
第三节 农村经济结构 296
第十七章 近代市场特征与发育程度 303
第一节 从传统到现代:开放与扩大的近代市场 303
第二节 近代市场的分割性 307
第三节 近代市场发育程度 315
第十八章 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诸因素分析 322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322
第二节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诸因素分析 327
第三节 政府与中国近代经济增长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