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才有底 1
我山之石 3
一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3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 3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急功近利 6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成王败寇 8
二 “资产重组”之痛 12
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12
天下大乱,是因为要“资产重组” 15
变革总要付出代价,问题是大小 17
三 急病撞着慢郎中 21
孔子是第一个“救市者”,也是第一个“失败者” 21
礼坏乐崩,就是礼也无法维持秩序,乐也不能保证和谐 24
孔子的苦口婆心,只能是对牛弹琴 26
四 草根有话说 30
孔子是“封建主义”,墨子是“社会主义” 30
所谓“资产重组”,其实是“弱肉强食” 33
在墨子看来,当时的社会完全没有公平和正义 36
五 墨子的“国企改革” 39
墨子改革的重点,是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 39
兼爱,是彻底改革的“治本之策” 42
墨子一片好心,却是众叛亲离 45
六 爱,有没有商量 48
墨家是“爱你没商量”,儒家是“爱你有商量” 48
墨子虽然漏洞多多,却是一脚踩痛了儒家的鸡眼 51
除非掉进井里,还得爱有商量 54
七 走东门,进西屋;打左灯,向右转 57
以利说义,正是墨家高明深刻的地方 57
墨子的三个办法,两个不靠谱,一个有问题 60
不要简单地分什么“左派”、“右派”,左右是会相互转化的 63
八 从君权到民权 66
孟子认为,君主不合格,人民就有权革命 66
作为“体制内”的改革者,孟子是走得最远的 69
从君权到民权,其实是逻辑的必然 71
九 从平等到专制 75
墨子的主张,名为“民主集中”,实为“专制独裁” 75
建设“人间天堂”的结果,势必都是“人间地狱” 78
理想应该也可以实施,但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强制推行 81
十 一毛不拔救天下 84
只有人人“一毛不拔”,世界才有救 84
杨朱的主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87
实现“天下为公”,不能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 90
十一 这世界该交给谁 93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 93
把自己看得比天下还重,就可以托付天下 96
越是想救治天下,就越不能把天下交给他 99
十二 不折腾,才有救 102
天下大乱,就因为折腾 102
折腾,是因为既自以为是又自作多情 105
最好的治理就是不治理,最好的领导一定看不见 108
十三 你的笑容已泛黄 111
误入歧途的人,走得越远,就越找不着北 111
最好的时代,最好的社会,最好的人,都像婴儿 114
后退没出路,道家有道理 117
十四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120
三家“坐而论道”,法家“横行霸道” 120
诸子之争,缘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梦想” 123
法家的“霸道”,其实就是“中央集权之道” 125
十五 “两面”与“三刀” 129
掌牢赏罚之权,用好、用活、用够、用足 129
君主集权,平治天下,首先得有权势 132
明用法,暗用术,两手都要硬 135
十六 鸡蛋里面也有骨头 138
法家是最成功的,也是问题最大的 138
看出“制度比人可靠”,是法家的深刻之处 141
韩非的“法治三原则”,也应该抽象继承 143
十七 人性是个大问题 147
救世先救人,救人先救心,所以人性是问题 147
孟子的“人性向善”,为仁义道德提供了人性的依据 150
荀子的“人性有恶”,为礼乐制度提供了人性的依据 152
十八 德治还是法治 156
韩非“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动声色地说出了人性中的恶 156
利害与善恶,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 159
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也许能行 162
十九 相信无尽的力量 165
从“亲亲之爱”出发,就可以“让世界充满爱” 165
传播和推行“忠恕之道”,将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 168
有“恻隐之心”做底线,就能建立完整的道德体系 170
二十 仗义岂能无反顾 174
滥杀无辜是“不仁”,该杀不杀是“不义” 174
义是一柄双刃剑,必须反思、清理和界定 177
只有立足人性,才能高举义旗 180
二十一 若为自由故 183
真实而自由,是庄子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追求 183
只要主张真实和自由,就一定会主张宽容 186
充当“圣斗士”,必然变成“卫道士”,甚至“杀人犯” 188
二十二 让我们荡起双桨 192
面对先秦诸子,不妨“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 192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区别,就在人权 195
科学、民主、法治,是我们今天的救世之道和强国之道 198
中国智慧 203
周易的启示 203
一 金字塔和昆仑山 203
二 《易经》与《易传》 206
三 周与易 210
四 《周易》的方法 213
五 《周易》的系统 217
六 《周易》与忧患意识 221
七 《周易》与理性态度 225
八 《周易》与变革精神 228
九 《周易》与中庸原则 232
中庸的原则 236
一 中庸不是什么 236
二 什么是“中” 240
三 什么是“庸” 243
四 关于“中庸”的三个结论 247
五 中庸与权宜 251
六 权宜之法 255
七 中庸与和谐 259
八 再说几句 263
兵家的思考 267
一 兵家的时代 267
二 两个战例 272
三 战争与和平 276
四 成本与效益 281
五 胜与败 285
六 怎样立于不败之地 290
七 如何让敌人犯错误 294
老子的方法 300
一 老子与孙子 300
二 兵道与人道 304
三 言外之意 309
四 人往低处走 313
五 唱反调与想问题 318
六 境界与追求 322
七 真无为,还是假无为 327
魏晋的风度 332
一 怪异的风度 332
二 真性情 336
三 高智商 341
四 美仪容 345
五 风采与雅量 349
六 真真假假 354
七 意义所在 358
禅宗的境界 364
一 禅宗传说 364
二 六祖传奇 368
三 人间的佛法 373
四 简易的佛法 377
五 破字当头 382
六 自由之路 386
七 只许佳人独自知 391
后记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