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基础与临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卫东,刘艳娇,慈书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204361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从现代睡眠医学的临床实践出发,结合中医关于睡眠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将长期从事睡眠障碍研究的临床经验融为一体,系统介绍了中医关于睡眠医学的基本理论、睡眠的生理与心理、特殊人群的睡眠问题、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节律障碍、异态睡眠、睡眠运动障碍、失眠概论、失眠的中医治疗、失眠的西医治疗、睡眠障碍评估技术、睡眠医学的学科建设、睡眠实验室建设等进行论述,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及其他从事睡眠障碍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第一章 中医睡眠医学基础理论 1

第一节 中医睡眠学说简论 1

一、阴阳睡眠学说 1

二、营卫睡眠学说 2

三、神主睡眠学说 4

四、脑睡眠学说 5

五、魂魄睡眠学说 5

六、水火睡眠学说 6

第二节 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认识 7

一、先天禀赋 7

二、生理失调 7

三、外邪内扰 8

四、节律紊乱 10

第三节 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原理 10

一、调整睡眠 10

二、促进睡眠 11

三、改善睡眠 12

四、使用睡眠 13

第四节 睡眠医学发展展望 14

第二章 睡眠医学概论 15

第一节 睡眠的基础研究 15

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15

二、快速眼动睡眠 15

三、梦境 16

四、睡眠与觉醒机制 16

五、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应用于睡眠研究 18

第二节 睡眠的临床研究 18

一、睡眠障碍的临床诊断 18

二、睡眠障碍的治疗 19

第三节 睡眠研究机构动态 21

第三章 睡眠生理与心理 23

第一节 睡眠与觉醒节律 23

一、概念与历史 23

二、睡眠与觉醒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23

三、睡眠与觉醒节律学说 26

第二节 睡眠分期 28

一、根据眼球运动分期 28

二、根据脑电图分期 28

三、觉醒与睡眠各期的生理改变 29

四、NREM睡眠和REM睡眠的异同点 30

五、睡眠质量评定标准 30

第三节 午睡 31

一、午睡的作用 31

二、午睡的机理 32

三、午睡的时间 32

四、午睡的方式 32

五、午睡与打瞌睡 33

第四章 睡眠与特殊人群 35

第一节 儿童睡眠问题 35

一、儿童睡眠的特征 35

二、儿童睡眠紊乱的类型 36

三、儿童失眠的特点 37

四、儿童睡眠异常行为的观察 37

五、儿童睡眠紊乱的处理方法 38

六、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39

七、儿童睡眠家长应注意的事项 40

第二节 女性特殊时期睡眠问题 42

一、女性睡眠特点 42

二、女性睡眠紊乱的特点 42

第三节 老年人睡眠问题 43

一、流行病学 43

二、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45

三、临床表现 46

四、治疗、预防与护理 48

第四节 军人睡眠问题 49

一、军人睡眠的特点 49

二、军人睡眠障碍的调查 51

第五节 宇航员的睡眠问题 52

第六节 倒班工作所致睡眠问题 53

一、流行病学 53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54

三、病理生理 55

四、临床表现 56

五、辅助检查 5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56

七、治疗 57

八、预防 57

第七节 飞行员的睡眠障碍 57

一、常见飞行人员睡眠障碍的类型 57

二、睡眠障碍的影响 58

三、对策 59

第五章 睡眠障碍预防及康复 61

第一节 睡眠障碍的预防 61

一、睡眠养生相关知识 61

二、睡眠卫生习惯 63

第二节 睡眠障碍的康复 64

一、药枕 64

二、中医食疗 65

三、其他方法 66

第三节 睡眠障碍的护理 66

第六章 睡眠呼吸障碍 67

第一节 单纯鼾症 67

一、概念与历史 67

二、流行病学 67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68

四、临床表现 69

五、辅助检查 7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2

七、治疗 73

八、预防 75

第二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75

一、概念与历史 75

二、流行病学 76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76

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 78

五、临床表现 8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84

七、治疗 85

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后评价 91

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与进展 92

第七章 过度睡眠 94

第一节 发作性睡病 93

一、概念与历史 93

二、流行病学 93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93

四、临床表现 9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96

六、治疗 97

七、护理与预后 99

第二节 特发性过度睡眠 99

一、概念 99

二、流行病学 99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100

四、临床表现 10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00

六、治疗 101

第三节 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 101

一、概念与历史 101

二、流行病学 102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102

四、临床表现 10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02

六、治疗 103

第八章 睡眠昼夜节律障碍 105

第一节 时间差综合征 104

一、概念与历史 104

二、流行病学 104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104

四、临床表现 10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05

六、治疗 105

七、预防 106

第二节 轮班不适综合征 106

一、概念与历史 106

二、流行病学 106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106

四、临床表现 10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08

六、治疗 109

七、预防 109

第九章 异态睡眠 112

第一节 睡行症 110

一、概念与历史 110

二、流行病学 110

三、发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110

四、临床表现 11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12

六、治疗 113

七、预防及护理 115

第二节 睡惊症 116

一、概念 116

二、流行病学 116

三、发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116

四、临床表现 11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17

六、治疗 118

七、预防及护理 120

第三节 梦魇症 120

一、概念 120

二、流行病学 120

三、发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121

四、临床表现 12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22

六、治疗 123

七、预防及护理 126

第十章 睡眠运动障碍 130

第一节 夜间周期性腿动 127

一、概念 127

二、流行病学 127

三、发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128

四、临床表现 12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29

六、治疗 130

七、预防及护理 130

第二节 节律性运动障碍 131

一、概念 131

二、流行病学 131

三、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 131

四、临床表现 13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31

六、治疗 132

第三节 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 132

一、概念和流行病学 132

二、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 132

三、临床表现 13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33

五、治疗 133

第四节 夜间肌痉挛综合征 133

一、概念 133

二、发病原因 134

三、临床表现 134

四、治疗 134

第五节 夜间下肢痛性痉挛 134

一、概念 134

二、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 134

三、临床表现 13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35

五、治疗 135

六、预防及护理 135

第六节 不宁腿综合征 135

一、概念和历史 136

二、流行病学 136

三、发病原因与病理生理 136

四、临床表现 137

五、诊断 137

六、治疗 139

七、预后 140

第七节 睡眠磨牙症 140

一、概念 140

二、流行病学 140

三、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 140

四、临床表现 14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41

六、治疗 142

七、预防 142

第十一章 睡眠与内科疾病 147

第一节 睡眠与呼吸系统疾病 143

一、睡眠性哮喘 143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睡眠 150

第二节 睡眠与消化系统疾病 152

一、消化性溃疡对睡眠的影响 152

二、睡眠性胃食管返流病 153

第三节 睡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156

一、夜间心绞痛对睡眠的影响 156

二、夜间心力衰竭对睡眠的影响 159

三、高血压病对睡眠的影响 161

第四节 睡眠与神经系统疾病 162

一、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疾病 162

二、睡眠障碍与脑变性病 162

三、睡眠障碍与帕金森综合征 163

四、家族性致死性失眠 164

五、睡眠相关性头痛 165

第五节 睡眠与精神疾病 166

一、概述 166

二、睡眠障碍与精神分裂症 167

三、睡眠障碍与情感性精神障碍 170

四、睡眠障碍与广泛性焦虑 173

五、睡眠障碍与惊恐障碍 175

六、睡眠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177

第十二章 失眠概论 185

第一节 失眠症总论 181

一、概念与历史 181

二、流行病学 182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182

四、临床表现 18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86

六、治疗 190

七、预防与护理 191

第二节 失眠症各论 192

一、心理生理性失眠 192

二、情感障碍相关性失眠 194

三、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 196

四、痴呆相关性失眠 198

第十三章 失眠的西医治疗 205

第一节 失眠的药物治疗 201

一、概述 201

二、治疗失眠的药物分类 202

三、失眠的药物治疗原则 205

四、安眠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207

五、失眠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 209

六、安眠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209

七、失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213

八、常用治疗失眠药物 213

第二节 心理治疗 218

一、认知疗法 219

二、催眠疗法 220

三、支持疗法 221

四、森田疗法 222

第三节 行为疗法 222

一、失眠行为治疗特点 222

二、常见的失眠行为治疗方法 222

第四节 艺术疗法 224

一、书画疗法 224

二、舞蹈疗法 225

第五节 其他疗法 226

一、花卉疗法 226

二、薰香疗法 226

三、色彩疗法 227

四、热水浴疗法 227

五、光照疗法 228

第十四章 失眠的中医治疗 233

第一节 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 229

一、失眠的病机 229

二、失眠的辨证论治 229

三、常用中成药的治疗 234

四、失眠的民间偏方治疗 235

五、失眠的药枕治疗 237

第二节 针灸疗法 238

一、针疗法治疗失眠 238

二、灸疗法治疗失眠 239

第三节 推拿疗法 239

一、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机理 240

二、治疗方案 240

三、推拿疗法治疗失眠常用穴位 240

第四节 气功疗法 240

一、气功疗法能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 240

二、练功的要领 241

三、常用的有效功法 242

四、练功注意事项 247

第五节 手足心疗法 248

一、手足心疗法治疗失眠的机理 248

二、手足心疗法治疗失眠的特点 248

三、手心疗法治疗失眠具体方法 248

四、足心疗法治疗失眠具体方法 249

第六节 中医心理疗法治疗失眠 251

一、传统心理疗法 251

二、现代中医系统心理疗法治疗失眠 253

第七节 其他中医非药物疗法 258

一、拔罐疗法治疗失眠 258

二、橡皮锤疗法治疗失眠 259

三、刮痧疗法治疗失眠 260

四、捏脊疗法治疗失眠 261

五、指针点穴法治疗失眠 261

六、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 262

七、听息疗法治疗失眠 262

八、叩齿疗法 262

九、磁疗法 263

十、音乐疗法 263

第十五章 睡眠障碍评估技术 270

第一节 多导睡眠图监测技术 266

一、记录、评估内容 267

二、成人睡眠分期 268

三、睡眠呼吸暂停的PSG判定 274

四、儿童OSAS的PSG判定 276

五、呼吸努力相关性脑电觉醒反应的判定 277

六、多次小睡试验 278

七、维持觉醒试验 279

第二节 其他评价方法 279

一、脉搏传导时间 279

二、呼吸努力的监测 280

三、微觉醒探测 280

四、床垫式低负荷睡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280

五、呼吸事件分析 281

第十六章 睡眠相关量表评估技术 286

第一节 睡眠质量评估量表 282

一、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282

二、睡眠损害指数 284

三、Leeds睡眠评估问卷 285

四、Athens失眠量表 285

五、儿童睡眠紊乱量表 286

六、睡眠质量自测量表 288

第二节 睡眠卫生评估量表 289

一、睡眠卫生知识和习惯量表 289

二、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 291

三、睡眠行为量表 293

四、儿童睡眠习惯量表 294

第三节 睡眠相关功能状态评估量表 297

一、Epwarth思睡量表 297

二、Stanford思睡量表 297

第二节 情绪状态评估量表 298

一、自评抑郁量表 298

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300

三、贝克抑郁问卷 302

四、老年抑郁量表 304

五、自评焦虑量表 305

六、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306

七、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307

第三节 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309

一、简易智能量表 309

二、长谷川智能量表 310

第四节 工作能力评估量表 311

第十七章 睡眠医学学科建设 318

一、国际睡眠医学的最新态势 314

二、我国睡眠医学专科建设状况 315

三、人才培养 316

四、科室建设 317

五、专科特色 318

六、实验室建设 319

七、研究室建设 319

八、教研室建设 319

九、睡眠医学学会建设 319

十、睡眠医学产业发展 320

十一、睡眠医学发展展望 320

第十八章 睡眠实验室建设 326

一、实验室房间的要求 322

二、对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322

三、睡眠实验室专业技术要求 323

四、睡眠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 323

附录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 328

参考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