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诗现代化的探求 1
一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轨迹 1
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6
上篇 15
第一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早期形态 15
一 开放性容纳: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引入 15
二 被动性消解:多元格局中的调和 23
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范畴 27
一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形成 27
二 纯诗论:“我们要住的是诗的世界” 30
三 朦胧说:“像梦一般的朦胧” 32
四 契合论:“生存不过是一片大和谐” 34
五 象征说:象征与兴 37
第三章 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主张 42
一 思想知觉化:知性与感性的统一 43
二 高度综合原则:“最大可能量意识活动的获致” 45
三 新诗戏剧化:客观性与间接性表现原则 47
四 返回本体论:打破感情与信仰的迷信 49
五 想象逻辑论:用想象逻辑代替概念逻辑 51
六 意象论:将感情凝结在深沉的意象里 52
中篇 57
第四章 李金发: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山诗人 57
一 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位置 57
1众说纷纭:一个有意味的文学现象 57
2背景考察:李金发诗思方向的起点 61
3一个比较:李金发与新格律派诗人 65
二 李金发诗歌的唯丑艺术 69
1忧郁:美的出色伴侣 69
2审丑:生命存在的真实体验 73
3以丑为美:崭新的艺术世界感观 77
三 李金发诗歌的怪异章法 81
1“没有寻常的章法” 81
2内在脉络贯串法 82
3奇特观念联络法 84
4音画交契结构法 87
5象征意象组合法 88
6怪异章法探因 90
第五章 戴望舒: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领袖 92
一 寻找精神的家园:戴望舒诗歌的抒情主体形象 92
1感伤的寻梦人 93
2迷惘的夜行者 94
3荒原里的流浪儿 97
二 探求中西诗艺的交融点:戴望舒诗歌的意象艺术 101
1意象的意境化 102
2意象的朦胧美 107
3意象的组合美 110
三 由字句节奏到情绪节奏:戴望舒诗歌的节奏艺术 113
1诗歌节奏论 113
2早期诗歌音乐美特征 115
3情绪起伏的诗情节奏 118
4舒卷自如的生活调子 122
5有节制的潇洒 124
6内节奏和外节奏的融合 126
第六章 卞之琳与废名: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桥梁 129
一 卞之琳的新智慧诗 129
1感性与智性的融合 130
2宇宙时空的艺术变奏 139
3“非个人化”的艺术 142
二 废名的现代禅诗 148
1精神的逍遥游 149
2幽静清远的空濛美 154
第七章 冯至与穆旦: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锋 159
一 冯至的《十四行集》 159
1沉思的歌:对生命万物的凝思 159
2飘扬的风旗:给不确定的感悟定型 165
3《十四行集》与民族文化传统 169
二 穆旦的诗 172
1自我搏斗:突进的生命力 172
2知性抒情:扩展诗情的张力 179
下篇 187
第八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发展论 187
一 由狂放的“天狗”到寂寥的“雨巷”:二十年代中国新诗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的嬗变 187
1从自信自足到自我否定 187
2由热烈壮美趋归冷峻忧郁 193
二 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走向的一个剪影 196
1生命的忧伤与时代的哀怨 197
2苦涩诗风与淳朴诗情 199
3在现代化与民族化的交汇点上 200
三 从现代派到九叶诗派: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演变 204
1从寻找精神家园到突入人生现实 204
2从情绪诗化到智性诗化 210
3从意境化到戏剧化 213
第九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 217
一 现代情绪的传统文化心理 217
二 意象原型与心象结构 222
三 意象艺术的化古与创新 229
四 感物的表现与中国古代诗美学 239
第十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246
一 西方象征主义影响的阶段性特征 246
二 主题渗透:归向自我的思考 251
三 纯诗化影响:注重形式本体的探索 259
1“音乐先于一切” 259
2象征的表现 271
3陌生化的形式 279
主要参考文献 292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