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学理篇 1
第一章 审美应用学的基本问题及一般规律 1
第一节 审美应用学在美学中的地位及与美学其它分支的关系 1
一 审美应用学在美学中的地位及理论价值 1
二 审美应用学的目的及意义 3
1.对于物质文明的新理解 4
2.对使用目的的超越 4
三 审美应用学与美学其它分支的关系 6
1.审美应用学与审美心理学的关系 6
2.审美应用学与审美艺术学的关系 7
3.审美应用学与审美教育学的关系 8
第二节 审美应用学的基本问题——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关系问题 9
一 使用是目的——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10
二 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统一——功能美的产生 11
三 使用价值对审美价值的依赖关系 12
第三节 审美应用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规律和装饰法则 13
一 审美应用学的研究范围 13
二 审美应用学的一般规律 14
1.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规律 15
2.审美应用学的一般形式美规律 20
(1)人类形式感的形成 20
(2)形式美的情感与文化因素 25
(3)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27
三 审美应用学的装饰法则与风格 37
1.繁缛与简洁 38
2.古雅与明快 39
3.华美与含蓄 40
第四节 审美应用学的哲学基础 40
一 不同自然观对审美应用学观点的影响 41
1.中国古代自然观对审美应用学思想的影响 41
2.西方古代自然观对审美应用学思想的影响 43
二 关于美与善关系的看法对审美应用学的影响 45
三 中国古代关于虚实、有无关系的看法对审美应用学的影响 46
四 关于文与质关系的看法对审美应用学的影响 47
五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思想与政教理论的关系 49
1.封建礼教对工艺设计的约束 49
2.治国安邦、崇尚简朴 51
第二章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 54
第一节 中国古代工艺观及在其指导下的工艺品的发展 56
一 中国古代工艺观 56
1.天有时 58
2.地有气 59
3.材有美 60
4.工有巧 61
5.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61
二 中国古代工艺品的发展 63
1.单纯出于实用目的而创造的时期:原始社会前期 63
2.实用与审美尚未分离时期: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前期 63
3.实用与审美初步相结合时期: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前期 65
(1)商周时代 65
(2)春秋战国时代 66
(3)汉魏六朝时代 66
4.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成熟化时期:封建社会中期 67
(1)盛唐时期 67
(2)两宋工艺 69
5.实用与审美关系复杂化时期;封建社会后期 70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 72
一 各不同时代哲学、美学影响下的审美应用学的演变 72
1.先秦时期 72
2.两汉时期 75
3.魏晋南北朝时期 76
4.唐朝 78
5.宋朝 78
6.明清时期 80
二 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的核心思想 80
1.“坚而后论工拙”——实用是根本 81
2.“非染弗丽,非和弗美”——对装饰的要求 82
3.“体舒神怡”——实用与装饰互相促进 85
4.“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对外观形式美的要求 89
第三章 西方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 91
第一节 西方工艺观及工艺品的发展 91
一 原始社会工艺发展状况 92
二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工艺文化 94
1.前古希腊罗马时期:爱琴文化期 94
2.古希腊时期 95
3.古罗马时期 98
三 中世纪工艺发展的特点 99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品发展 101
五 巴洛克时期和罗可可时期 103
1.巴洛克时期 103
2.罗可可时期 105
六 欧洲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的发展 108
1.庞贝时期 108
2.帝政时期 109
七 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兴起 110
1.威廉·莫里斯与“艺术与工艺运动” 110
2.欧洲各国新艺术运动的发展 112
八 现代工业设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 114
1.穆特修斯的贡献与德意志制造联盟 114
2.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学院 117
3.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设计在各国的发展 120
(1)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121
(2)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122
(3)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123
(4)法国、德国(主要指原西德)及意大利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 126
(5)北欧诸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128
第二节 西方审美应用学理论的发展 130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 130
1.古希腊智者的观点 131
2.古罗马哲人的觉醒 135
二 文艺复兴前后审美应用学思想的发展 138
三 手工业生产时期 142
1.巴洛克风格的美学基础 142
2.新古典主义时期审美应用学的发展 144
四 技术美学的产生及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146
1.技术美学的应运而生 146
2.技术美学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 148
下篇 应用篇 155
第四章 工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美学 155
第一节 从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看审美应用学的研究 156
第二节 生产条件的美学 158
一 生产环境的美学 159
1.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演变过程 159
2.影响生产环境的诸种因素及其审美化 160
(1)色彩因素 161
(2)光线照明 164
(3)音响 165
(4)车间、厂房设备的合理安排 169
(5)车间、厂房的通风条件、温湿度及对有害环境的防护 170
(6)工厂环境的绿化与美化 173
二 生产工具的美学 173
1.人-机关系的演变过程 174
2.人-机关系的审美化 178
(1)总体设计 184
(2)工序设计 185
(3)机器布置 185
(4)工作位置设计 185
(5)机器设计 186
(6)人—机—环境设计 186
第三节 劳动产品的美学 187
一 对产品的美学要求随时代而变化 187
二 产品美的衡量标准 189
1.功能美 189
2.形式美 190
(1)功能形式 190
(2)外观形式 191
第四节 创造过程的美学 195
一 主体自由创造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195
二 科学的分工和合理的管理为自由的审美创造打开新的天地 199
1.正确的职业选择与流变 200
2.劳动工艺的和谐与宜人化 202
3.组织管理的合理与艺术化 203
第五章 服饰美学 205
第一节 服饰艺术及其理论在中西方的历史发展 205
一 中国服饰艺术的发展 205
1.垂衣裳而天下治——先秦服饰 205
2.衣必锦绣——两汉服饰的发展 207
3.春风举国裁宫锦——隋唐服饰的发展 209
4.轻衫罩体香罗碧——宋代服饰的发展 210
5.金绣云肩轻无尘——元代服饰的发展 211
6.裙翻蛱蝶随风舞——明代服饰的发展 212
7.旗装汉装交相映——清代服饰的发展 213
8.频频更替代代新——近现代服装的变化特点 213
二 西方服装史话 214
1.简洁典雅——古希腊罗马服饰 214
2.骑士之装——中世纪服饰 216
3.鲜艳华丽——17、18世纪法国服饰 218
4.五彩缤纷——西方近现代服装 219
第二节 服饰美学 224
一 服装的功能 225
1.服装的实用功能 225
2.服装的象征功能 225
3.服装的审美功能 226
二 服装审美功能的特点 226
1.服装的时代感 226
2.服装的民族感 227
3.服装的职业感 228
4.服装的时髦感 229
5.服装的谐调感 230
6.服装的分寸感 231
7.服装的形式美 231
第三节 服装艺术设计 233
一 服装艺术设计的基础 233
1.实用意识和审美意识 233
2.设计者的艺术修养 233
3.精神自由和设计自由 234
二 服装造型设计的艺术规律 236
1.关于统一 236
2.关于协调 236
3.关于旋律 237
4.关于平衡 238
5.关于比例 239
三 服装色彩设计的艺术规律 240
1.颜色的观察方法及其三属性 240
(1)色调 240
(2)明度 241
(3)饱和度 241
2.颜色的心理作用 241
(1)色彩的收缩感与膨胀感 241
(2)色彩的冷暖感 242
(3)色彩象征及在服装上的应用 243
3.实用服装配色艺术 244
(1)同类色配合在服装上的运用 244
(2)近似色配合在服装上的运用 246
(3)对比色配合在服装上的运用 246
(4)相对色配合在服装上的运用 248
(5)流行色 248
四 “量体裁衣”的艺术内涵 249
1.面孔与设计 249
2.体型与设计 250
(1)为身材高瘦的人设计 250
(2)为身材高壮的人设计 251
(3)为身材矮瘦的人设计 252
(4)为身材矮胖的人设计 252
第六章 饮食烹饪美学 254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概说 254
一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的发端 254
二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先秦饮食文化 256
三 食必趣时——两汉饮食文化 259
四 善均五味——隋唐饮食文化 260
五 香飘天下——两宋饮食文化 262
六 炉火纯青——明代饮食文化 264
七 兼融并蓄——清代饮食文化 265
第二节 饮食烹饪美学的基本问题 267
一 饮食美学的核心表现——美食、美味、美器、美境 267
1.美食 268
2.美味 270
3.美器 272
4.美境 273
二 烹饪艺术的哲理性——调、和、味 274
三 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些重要范畴和命题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277
第三节 烹饪美学的最高境界——和 279
一 色、香、味、形、触之和 280
1.色 280
(1)食物天然色彩的利用 280
(2)调料加色法 281
(3)人工色剂的运用 282
(4)烹制起色法 282
2.香 282
3.味 283
4.形 285
5.触 286
二 醉翁之意不在酒——烹饪美学的境界在于达到精神上的“和” 286
第七章 室内设计与家具美学 288
第一节 室内设计与美学 289
一 室内设计的含义与特征 289
二 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289
1.平淡派 291
2.繁琐派 291
3.超现实派 291
4.重技派 291
5.历史主义派 291
三 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 292
四 室内设计的审美功能 294
1.形式的美感 295
2.气氛的感染 295
3.意境的审美感兴 295
第二节 室内装饰艺术的美学原则 296
一 室内空间装饰艺术 296
1.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与利用 296
2.室内装修的审美原则和方法 297
(1)平顶的装饰与装修 297
(2)墙面的装饰与装修 298
(3)地面的装修与装饰 301
(4)门窗的装饰艺术 304
二 室内照明设计 306
1.室内照明的作用及其方式 307
(1)组织和改善空间 307
(2)渲染气氛 307
(3)审美装饰 307
(4)直接照明 308
(5)间接照明 308
(6)一般漫射 308
(7)半直接照明 309
(8)半间接照明 309
2.灯具的种类与选择 309
3.照明设计的要点 310
(1)照度的高低 311
(2)灯具位置 311
(3)投光范围 312
(4)线路装置 312
(5)选择灯具 312
三 室内陈设设计 312
1.室内陈设设计的原则 313
(1)与空间的用途及性质保持协调一致 313
(2)突出民族文化传统和地区风格特点 313
(3)突出个性 313
(4)追求整齐统一 313
2.各类室内陈设品的作用与选择 314
(1)各类织物 314
(2)工艺品 315
(3)日用品 317
第三节 家具艺术设计 319
一 家具设计的人体工程学 319
1.人体机能特征 319
(1)人体的基本尺度 320
(2)体感 320
(3)动作 320
(4)心理 320
2.人体机能特征与家具的关系 321
(1)坐卧性家具 321
(2)凭倚性家具 326
(3)贮存性家具 327
二 家具设计与选择的美学原则 329
1.造型设计的基本要素 329
(1)形态 330
(2)色彩 331
(3)质感 334
(4)装饰 334
2.造型设计的构图法则 336
(1)统一 336
(2)变化 337
(3)比例 338
(4)均衡 338
(5)视错 338
(6)艺术想象与比拟 339
三 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339
第八章 城市环境与景观美学 340
第一节 城市环境美学 340
一 现代生活给人类环境建设提出新要求 340
二 西方国家城市化道路及其美学借鉴 341
第二节 景观美学 350
一 景观美学的对象及其审美意义 350
二 自然风景美及对它的保护和处理 351
1.保护风景区的原有特色 352
2.风景区与工业建设的关系 352
3.风景区与城市各类建筑的关系 353
4.风景区与交通组织的关系 353
三 城市硬质景观的设计原则 354
1.步行环境的功能与审美设计 354
2.街道小品 356
(1)街道照明 356
(2)座椅 356
(3)垃圾箱 357
(4)招牌与广告 357
(5)种植容器 357
(6)自行车停车场 357
3.游戏区 358
第九章 仪表美学 359
第一节 仪表美学的研究对象 359
一 仪表美学与伦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359
二 仪表美学的基本问题 361
第二节 时代风度与仪表美学 361
一 潇洒自如的谈吐与仪表美 362
1.语言的准确性 363
2.语言的节奏性 363
3.语言的生动性 364
4.语言的风趣性 364
5.语言的情感性 364
二 彬彬有礼的举止与仪表美 365
1.形体风姿 366
2.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举止 368
三 职业风范与仪表美 369
参考书目 370
后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