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霈演讲访谈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五先霈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2252542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王先霈先生近年来的演讲和访谈录的汇编,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见解独到,胜意纷披,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演讲录跟着人物走(1981年12月25日在武汉市文化局编剧导演读书班上的讲演) 3

文艺界也应该“主要防止‘左’”(1992年5月21日在湖北省文艺界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会议上的发言) 14

禅宗与中国诗学(1994年11月11日在华中理工大学人文讲坛的讲演) 17

有意义的空白(1995年6月1日在南京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21

关于文艺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意见(1995年8月18日在全国高校部分文科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31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996年5月25日在湖北工学院的讲演) 37

建设富于进取精神和健康品格的民族文学(2000年10月9日在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国际讨论会上的闭幕词) 44

语言和文化素养(2001年3月1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人文讲坛的讲演) 46

大众娱乐文艺的生产传播机制与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2001年7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会上的发言) 53

中国本土文学思想的几个特点(2002年3月1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人文讲坛的讲演) 56

让历史文学纷繁一些,丰富一些(2002年9月1日海峡两岸历史文学研讨会学术总结) 66

教材应淡化一家之言的封闭体系性(2002年9月18日文艺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研讨会主题发言) 69

从文化生态的优化看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关系(2003年10月16日在高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创新高层研讨会上的发言) 75

当前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漫谈(2004年3月17日在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77

出版编辑应有的学识和素养(2004年6月5日在武汉出版社的讲演) 88

文学批评的批判精神(2005年6月26日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94

把中国的叙事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2005年11月11日第二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贺词) 96

诗歌的形式美(2005年7月5日在湖北省图书馆精英论坛的讲演) 98

中国叙事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2006年3月30日在上海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106

智慧高于知识,方法重于结论(2006年4月11日在湖北工业大学的讲演) 116

在开放的环境中丰富湖北文学(2006年5月14日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123

我们怎样理解和吸纳西方文学理论概念(2006年12月8日在中南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126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师素质(2007年7月21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农村教师培训班的讲演) 135

好诗的流传总是跨越国界的(2007年7月21日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辞) 144

文学艺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2008年3月24日在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的讲演) 146

文艺学研究生的学术训练(2008年5月18日在三峡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153

漫谈文学教育(2008年7月11日《语文教学与研究》文学教育论坛主题报告) 163

漫谈“宝玉悟禅机”(2008年10月17日在武汉大学素质教育讲堂的讲演) 167

人生的艺术化(2009年9月29日在武汉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173

让我们的文学进入民族的记忆——“屈原文学论坛”2009开场白和小结 180

我的大学(2009年12月12日在华中农业大学的讲演) 185

“正言若反”和古人的智慧(2010年6月21日在苏州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190

关于中学生作文的真实性与文学性(2010年7月10日在第十一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大会的讲演) 197

成为西西弗斯的狄奥尼索斯(2010年12月5日在沈虹光剧作讨论会上的发言) 203

访谈录智欲圆而行欲方——王先霈教授访谈录 209

关于“圆形批评”答问——王先霈教授访谈录 215

千里极目在重楼——王先霈教授访谈录 217

从教授到出版社总编 223

成就不俗 文坛瞩目——王先霈谈武汉中篇小说创作 226

全球化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王先霈教授访谈录 229

发现和塑造健康的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先霈访谈录 234

文学鄂军:风好正扬帆——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先霈访谈 237

促进创作与评论的良性互动——王先霈教授访谈 240

文学研究:坚守学院和面向文坛——王先霈教授访谈录 245

稳定宽松的景象:王先霈详析长篇小说热 252

王先霈,笔笔写心字 254

王先霈:30年,一部心灵解放史 257

始于1978:将解放思想进行到底——文学评论家王先霈访谈 262

后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