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失范”与价值建构 2
1.1 社会转型:当今中国正经历的深刻变化 2
1.2 “价值失范”——社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 13
1.3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建构:重塑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 20
2 公共空间的本体和理论视域 30
2.1 公共生活的历史范畴 30
2.2 公共空间的理论视域 41
3 “公共领域”的发展与中西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进 54
3.1 公共领域的概念: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 54
3.2 古典“公共领域”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萌发 59
3.3 代表型“公共领域”与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化 68
3.4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与近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 76
3.5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进程 81
4 “消费社会”的滥觞与公共空间的现代转型 100
4.1 消费社会的生成 100
4.2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转向 118
4.3 1949~1978年我国“生产者”社会的整体状况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123
4.4 1978~2008年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状况 133
5 “日常生活”的复兴与公共空间的内涵解读 174
5.1 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之间的公共生活 174
5.2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解读 183
5.3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与特征 198
6 物象迷失——对当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主要问题的评述 208
6.1 城市公共空间的评述框架 208
6.2 使用——公共空间的物质功能评述 209
6.3 伦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评述 223
6.4 审美——公共空间的精神意义评述 241
7 意义重塑——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 250
7.1 精神整合运动:转型期当代社会的价值诉求 250
7.2 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整合 259
7.3 城市公共空间价值建构的机制 276
7.4 以价值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 302
参考文献 323
后记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