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法讲义 3
小序 3
第一章 导言 5
第一节 文章底原素 5
第二节 作文的态度 5
第三节 今后的问题 6
第二章 文章底构造体制和美质 7
第四节 文章底构造 7
第五节 文章底体制 7
第六节 文章底美质 8
第三章 选词 9
第七节 词底辨别 9
第八节 词底蓄积 12
第九节 词底数量 14
第四章 造句 16
第十节 句底长短 16
第十一节 句底骈散 17
第十二节 句底张弛 18
第十三节 句底宾主 18
第十四节 句底断续 20
第五章 分段 21
第十五节 段底实质 21
第十六节 段底形式 22
第十七节 附答两个疑问 22
第六章 记载文 24
第十八节 记载文底旨趣 24
第十九节 记载文和绘画及雕刻 25
第二十节 记载和观察 26
第二十一节 科学的记载文 26
第二十二节 文学的记载文 27
第二十三节 记载底中心点和停留点 28
第七章 纪叙文 29
第二十四节 纪叙文底旨趣 29
第二十五节 纪叙文与记载文底糅杂和转变 29
第二十六节 纪叙文底要素及问题 31
第二十七节 纪叙文底主旨 31
第二十八节 纪叙底停留点 32
第二十九节 主旨和停留点底关系 33
第三十节 纪叙文底流动 34
第八章 解释文 37
第三十一节 解释文底旨趣 37
第三十二节 解释文底效用 38
第三十三节 解释文底条件 39
第三十四节 解释文底组织 41
第三十五节 解释文底明晰 42
第九章 论辨文 44
第三十六节 论辨文底旨趣 44
第三十七节 论辨文和记载文纪叙文及解释文 44
第三十八节 论题和判断 45
第三十九节 引论和解释 46
第四十节 证明责任和证据 47
第四十一节 证明法式 50
第四十二节 论辨文底统一 52
第十章 诱导文 53
第四十三节 诱导文底趣旨 53
第四十四节 诱导文底分布 53
第四十五节 诱导文底条件 54
第四十六节 关于文体的两件事 54
第十一章 文章底美质 56
第四十七节 文章美质底意义及种类 56
第四十八节 明晰 57
第四十九节 遒劲 58
第五十节 流畅 60
第十二章 余言 61
第五十一节 标点 61
第五十二节 书法 62
修辞学发凡 67
第一篇 引言 67
一 修辞二字习惯用法的探讨 67
二 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 69
三 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 71
四 修辞同情境和题旨 73
五 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 76
六 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 78
七 修辞学的功用 81
第二篇 说语辞的梗概 83
一 修辞和语言 83
二 “态势语” 84
三 声音语 86
四 文字语 88
五 声音 90
六 形体 92
七 意义 93
八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94
九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97
第三篇 修辞的两大分野 99
一 形式和内容 99
二 内容上的准备 100
三 两种表达的法式 102
四 语辞的三境界和修辞的两分野 104
五 两大分野的概观 106
六 两大分野的概观二 108
第四篇 消极修辞 111
一 消极修辞纲领 111
二 意义明确 112
三 伦次通顺 117
四 词句平匀 119
五 安排稳密 123
第五篇 积极修辞一 126
一 积极修辞纲领 126
二 辞格 127
甲类 材料上的辞格 128
三 譬喻 128
四 借代 134
五 映衬 144
六 摹状 147
七 双关 148
八 引用 156
九 仿拟 160
十 拈连 165
十一 移就 166
第六篇 积极修辞二 167
乙类 意境上的辞格 167
一 比拟 167
二 讽喻 169
三 示现 173
四 呼告 175
五 夸张 176
六 倒反 180
七 婉转 182
八 避讳 183
九 设问 186
十 感叹 188
第七篇 积极修辞三 191
丙类 词语上的辞格 191
一 析字 191
二 藏词 202
三 飞白 205
四 镶嵌 207
五 复叠 210
六 节缩 216
七 省略 221
八 警策 224
九 折绕 225
十 转品 227
十一 回文 230
第八篇 积极修辞四 235
丁类 章句上的辞格 235
一 反复 235
二 对偶 236
三 排比 237
四 层递 239
五 错综 241
六 顶真 247
七 倒装 250
八 跳脱 252
第九篇 积极修辞五 258
一 辞趣 258
二 辞的意味 258
三 辞的音调 262
四 辞的形貌 266
第十篇 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269
一 格局无定 269
二 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 270
三 修辞现象常有上落 273
四 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 275
五 适应更是形形色色 278
六 变化的统一 279
第十一篇 文体或辞体 281
一 文体或辞体和文体或辞体的分类 281
二 简约繁丰 282
三 刚健柔婉 284
四 平淡绚烂 288
五 谨严疏放 294
六 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 298
第十二篇 结语 299
一 从修辞学术萌芽时期说起 299
二 修辞文法混淆时期 300
三 中外修辞学说竞争时期 301
四 结语 304
初版刘序 306
初版后记 310
《修辞学发凡》第九版付印题记 312
一九五四年版重印后记 313
一九六二年版重印前言 314
一九七六年版重印前言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