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语言基础知识 1
1.1 语言 1
1.1.1 语言的概念及含义 1
1.1.2 语言的层面体系 2
1.1.3 言语 5
1.1.3.1 言语交际机理 5
1.1.3.2 言语作品形成过程 7
1.1.3.3 言语内容和形式 10
1.1.4 语言的要素 12
1.1.5 语言的性质 14
1.1.6 特殊的语言现象 18
1.2 语音和文字 20
1.2.1 语音的概念及含义 20
1.2.2 语音的性质 20
1.2.3 语言体系的声音 25
1.2.4 言语的声音 27
1.2.5 汉语常见语流音变 29
1.2.6 文字 33
1.3 语义 34
1.3.1 语义的概念及含义 34
1.3.2 词义 35
1.3.3 句义 36
1.3.3.1 句义的结构 36
1.3.3.2 句义的内容 39
1.3.3.3 句义的类型 40
1.3.3.4 句义的义位搭配 41
1.3.3.5 句义的关系 43
1.3.3.6 句义的形成 45
1.3.4 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 48
1.3.4.1 词义的明确与不明确 48
1.3.4.2 句义的明确与不明确 49
1.4 词汇 50
1.4.1 词汇的概念及含义 50
1.4.2 语言体系词汇 51
1.4.2.1 词 51
1.4.2.2 同定词组 54
1.4.3 言语词汇 54
1.5 语法 55
1.5.1 语法的概念及含义 55
1.5.2 语法的性质 56
1.5.3 语法的单位 57
1.5.4 词法 58
1.5.4.1 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58
1.5.4.2 语法形式和语法方式 60
1.5.4.3 形态和形态分类 61
1.5.5 句法 61
1.5.5.1 句法结构意义 61
1.5.5.2 句法结构形式 61
1.5.5.3 句法结构成分 62
1.5.5.4 句法结构分析法 63
1.5.6 篇章法 65
1.6 逻辑 67
1.6.1 言语表达的逻辑性 67
1.6.2 思维基础 67
1.6.3 思维规律 68
1.6.4 思维形式 69
1.6.5 逻辑的不确定性 70
1.7 语境 74
1.7.1 上下文语境 74
1.7.2 情景语境 75
1.8 语体 78
1.8.1 语体的概念及含义 78
1.8.2 口语语体 78
1.8.3 书面语体 80
1.8.3.1 事务语体 80
1.8.3.2 政论语体 82
1.8.3.3 文艺语体 83
1.8.3.4 科技语体 85
1.8.4 交融语体 85
1.8.4.1 科技文艺语体 86
1.8.4.2 新闻语体 87
1.8.4.3 演讲语体 88
1.8.4.4 广告语体 90
1.8.5 语体与文体 91
1.9 修辞 92
1.9.1 修辞的概念及含义 92
1.9.2 修辞的性质 93
1.9.3 修辞现象(方式) 95
1.9.3.1 内容修辞和形式修辞 95
1.9.3.2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96
1.9.3.3 语言要素修辞 100
1.9.3.4 辞格修辞和辞趣修辞 105
1.9.4 修辞的层面 107
1.10 本章结语 107
第2章 科技语体概论 109
2.1 科技语体的概念 109
2.2 科技的概念及分类 109
2.2.1 科学的概念及含义 109
2.2.2 技术的概念及含义 110
2.2.3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111
2.2.4 科学的分类 112
2.2.4.1 自然科学 112
2.2.4.2 社会科学 114
2.2.4.3 思维科学 115
2.2.4.4 人体科学 115
2.2.4.5 边缘科学 116
2.2.4.6 哲学 116
2.2.4.7 科学学 117
2.2.5 科技分类体系 118
2.3 科技语体的表达方式 118
2.3.1 记叙 118
2.3.2 描写 121
2.3.3 说明 124
2.3.4 议论 127
2.3.5 抒情 130
2.4 科技语体的分类 131
2.4.1 按学科门类分类 132
2.4.2 按表达方式分类 133
2.4.2.1 记叙体 134
2.4.2.2 说明体 135
2.4.2.3 评论体 137
2.4.2.4 学术体 140
2.4.2.5 综合体 144
2.4.3 按言语境界分类 145
2.4.3.1 记述体 145
2.4.3.2 表现体 146
2.4.3.3 糅合体 147
2.4.4 按表述专业性分类 148
2.4.4.1 专门体 148
2.4.4.2 通俗体 149
2.4.5 按文体类别分类 149
2.4.5.1 论著体 150
2.4.5.2 报告体 152
2.4.5.3 问答体 154
2.4.5.4 辞书体 156
2.4.6 与科技相关的非科技语体 158
2.5 学术体的特点 158
2.5.1 用词特点 158
2.5.2 语法特点 167
2.5.3 超语言特点 172
2.6 科技语体修辞特点 174
2.7 本章结语 175
第3章 科技语体语法 176
3.1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176
3.2 语素 178
3.3 词 178
3.3.1 词和词类 178
3.3.2 实词 179
3.3.3 虚词 188
3.3.4 词的兼类 191
3.3.5 体词和谓词 192
3.4 词组 192
3.4.1 词组概说 192
3.4.2 词组的分类 192
3.5 句子 195
3.5.1 句子的概念 195
3.5.2 句子成分的划分 195
3.5.3 句子的结构分类 195
3.5.4 句子的语气分类 196
3.6 单句 196
3.6.1 主语和谓语 196
3.6.2 宾语和补语 198
3.6.3 定语和状语 200
3.6.4 特殊成分 204
3.7 复句 205
3.7.1 复句概述 205
3.7.2 复句的类型 206
3.7.3 多重复句 209
3.7.4 紧缩复句 211
3.8 句群 212
3.8.1 句群概述 212
3.8.2 句群的类型 213
3.8.3 句群与复句、段落的联系和区别 215
3.9 英文语法一般原则 215
3.10 本章结语 228
第4章 科技语体标准 229
4.1 标点符号 229
4.1.1 标点符号的分类及功能 229
4.1.2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229
4.1.3 标点符号用法的补充规则 240
4.1.4 标点符号若干用法的说明 243
4.1.5 标点符号新旧标准差异说明 247
4.1.6 标点符号的活用 248
4.2 数字 249
4.2.1 数字规范使用的依据 249
4.2.2 数字形式的选用 250
4.2.3 数字形式的使用 252
4.2.4 罗马数字的使用 256
4.3 量和单位 256
4.3.1 物理量 257
4.3.1.1 量的概念 257
4.3.1.2 量制 258
4.3.1.3 量的单位和数值 258
4.3.1.4 量的方程式 259
4.3.1.5 量的量纲 259
4.3.1.6 量纲一的量 260
4.3.1.7 量名称和符号 260
4.3.1.8 量名称中所用术语的规则 264
4.3.2 计量单位 265
4.3.2.1 单位的概念 266
4.3.2.2 单位制 266
4.3.2.3 国际单位制 267
4.3.2.4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267
4.3.2.5 单位一 271
4.3.2.6 单位名称和符号 271
4.3.3 量和单位的规范使用 272
4.3.3.1 量及其符号 272
4.3.3.2 单位名称及其中文符号 276
4.3.3.3 单位国际符号 278
4.3.3.4 词头 281
4.3.3.5 法定单位 282
4.3.3.6 量纲匹配 284
4.3.3.7 行文统一 284
4.3.4 量和单位使用常见问题 284
4.3.5 常用领域量和单位使用注意事项 286
4.3.6 贯彻执行国家标准 288
4.4 引文 290
4.4.1 著录原则 290
4.4.2 标注方法 290
4.4.3 著录项目和格式 293
4.4.4 类型标志 299
4.4.5 规范著录细则 300
4.5 本章结语 302